李克强总理: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再次将“普惠性学前教育”列为重点工作,“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不仅新增“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4.5”的指标,还明确目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提高到90%以上。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入园率,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办园。
陈佐东代表热议话题:去掉学前教育“小学化”病根
“小学化”成为制约学前教育质量发展的一个瓶颈,其最核心的问题是人们对“小学化”的理解存在偏差。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等于什么都不教,什么都不学,学前教育去“小学化”,不能单纯只看教学内容,重要的是教学方法。幼小衔接的关键在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在交流与合作中激发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活动能力,养成健全的人格。
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大力扩充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创建优质公办园,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普惠性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同时,要去掉学前教育“小学化”病根,加强幼儿课程管理,遵循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充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
杨善竑代表: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将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单列,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稳定的幼教师资队伍是幼教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但长期以来,幼儿园编制没有单列,导致幼教师资队伍编制不足,不少公办幼儿园不得不大量聘请非在编教师,幼儿教师无序流动,影响保教质量。
建议各级政府要研究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并且单列。每年为城乡公办园核定一次编制,逐步提高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数量。有条件的地方要配备幼儿园卫生保健人员、炊事员、保安人员,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提高保教质量。
在提升教师保障待遇方面,加大财政拨款和专项补助,解决好非在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问题,逐步实现同工同酬。落儿教师的社会保障机制,将幼儿教师纳入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范围,按一定比例设置特殊津贴,提高待遇。
罗良娟代表:降低年轻人养育孩子成本,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放开二孩相关政策出台后的第一年生育潜力有所释放,而近两年的效果并不明显。要想提高年轻人生育意愿,除了从国家层面更多推广、树立年轻人正确价值观,培养年轻人承担起为民族繁衍延续的责任和义务之外,更本质的还是要降低年轻人养育孩子的成本,尤其针对愿意生育二孩的家庭,客观上要拿出真金白银给予支持。
将3-6岁的学前教育考虑纳入义务教育,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减免相关家庭的支出费用,这其中可以依靠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家庭收入水平纳入考核指标,这决定着减免的力度。
增加公立的0-3岁托幼机构,让更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不必支付高昂的费用无奈将孩子送至私立托幼机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可以考虑由住建部门主导,要求新建小区、社区必须建设相关托幼配套设施,由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按片区配置相关教师等。
邹瑾代表:尽早出台《学前教育法》,免费为适龄幼儿提供三年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教育作为教育链条的第一环节,对幼儿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尽早出台《学前教育法》,其次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免费为适龄幼儿提供三年学前教育。
杨伟坤代表: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学前教育三年纳入义务教育
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一方面能够有效建立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沟通连接,有利于幼儿园与小学达成教育共识;另一方面能够解决家长入园及升学的困扰,使得幼小衔接工作更加顺畅。
为此,建议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将学前教育三年纳入义务教育,从经费保障、教师待遇、资源供给等方面向义务教育看齐;适当缩短中小学学制,如采用“3 5 2”义务阶段学制办法,即学前三年,小学五年,初中两年,或“3 5 3”等学制体系,将中小学阶段节省的教育经费划拨给学前教育阶段,扩大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为学前教育发展增大财政支持。
冀永强委员:尽快颁布《学前教育法》以法律形式保障学前教育公益性
建议尽快颁布《学前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定和保障学前教育的公益性,确保学前教育教师获得与学段教师同等的关注和认可。应加大对西北地区幼儿园建设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保障幼儿园教师薪酬,提高待遇。
建议在增加教师编制配备的前提下,建立灵活多样的教师补充机制。比如国家以奖代补支持各地合理补充配备教职工,并根据实施绩效动态调整投入额度;开发学前教育公益性岗位将幼儿教育服务纳入“三支一扶”范围,增强就业吸引力等。
林勇代表:国家应制定规划,将幼儿园教育全面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城乡分阶段实施
托育教育入园难、入园贵仍是城乡居民面临的大问题。当前,我国公立幼儿园供给仍存在不足。当前,社会托育服务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力成本过高、照护模式单一、托育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无法满足广大家庭的需求。
要大力发展0岁至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要着力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刚需”,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普惠又安全的托育服务,提升0岁-3岁入托率。
将幼儿园教育全面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按照目前的出生人口趋势,叠加中考分流等原因,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生源将大幅度减少,目前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将在不久的将来进入冗余阶段。因此,我国有能力、有动力将幼儿园教育全面纳入国家义务教育范围。
鉴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差别比较大、公立幼儿园比例不高的实际情况,国家应该切实制定规划,在“十四五”规划完成前将幼儿园教育全面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城乡分阶段实施;各级政府也应对实行普惠制的幼儿园发放财政补贴等。
庹庆明代表:增加配偶陪护假!婴幼儿托育纳入学前教育体系
对于没有祖辈帮助的双职工而言,托育婴幼儿问题给家庭带来了很大挑战。一些大城市虽然有托育机构,但是管理与托育质量参差不齐,且收费较高;小城市现在几乎没有大型的成规模的托育机构,只有一些家庭式托育所。
整个行业缺少监管和矛盾化解机制,各方权益没有可靠保障。建议,加强0-3岁托育工作,分地区、有步骤地将其纳入学前教育体系。
刘焱委员:尽快解决没有编制的幼儿教师待遇偏低问题
幼儿园教师收入普遍偏低,症结在于我国出台的关于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的政策,主要对标的是“编制”而不是“教师”。近年来,各地政府投放给公办幼儿园的编制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仍然赶不上公办幼儿园数量的快速扩张。
建议对标相同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标准,给予无编教师相同的工资待遇并向社会公示。把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改善、同工同酬纳入学前教育督导考核指标体系,让中央文件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幼儿教师的福音。
此外,逐步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补助制度,在成本核算基础上适当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财政扶持力度。引导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把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师工资待遇的改善与提高,稳定和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刘焱委员:从幼儿阶段开始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让优秀传统文化从幼儿阶段开始渗透心灵、融入灵魂,培养亲近中华文化、熟悉中华文化,喜爱中华文化的下一代,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有文化自信、民族独立精神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使命,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建议,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前教育阶段积极倡导、研究和推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活动,组织专家编写文化童谣、儿歌、绘本、动画等,丰富幼儿园“文化育人”课程资源。另外还要鼓励示范性幼儿园研究和探索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文化育人”的活动和方法,提高幼儿园教师“文化育人”能力。
刘希娅代表:关于教育投入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倾斜
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在财政资金投入结构中重点向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倾斜,同时加大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用于提高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经费的基准定额。
调整目前以省市级地方政府主要承担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机制,将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重心向上一级政府转移,重新建立、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比例,确保全国范围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杨铿代表:补齐偏远乡村学前教育短板助推乡村振兴
教育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环节,学前教育是教育扶贫的主攻阵地。
加大政策力度。继续保留中央、省教育扶助支持政策,继续实施重点工程行动,保障教育经费稳定投入;实现精准识别和精准帮扶,实行差异化资助政策,充分满足相对困难家庭子女多元化教育帮扶需求;继续多措并举、多方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形成长效帮扶格局。
深耕薄弱环节。根据统筹城乡发展布局、乡村建制调整改革和易地搬迁安置等动态变化,逐步实现基本教育资源均等化,着力破解“村空、乡弱、城镇挤”问题;推进偏远乡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改善升级;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持续投入,发掘、倡导可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模式。
坚持教育扶智。加大学前教育数字化投入,引导电信、教育、互联网企业和社会组织兴建、捐赠数字化设施和服务,打通乡村与城市教育的数字鸿沟;加快师资培养,实施“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增量提质计划”;大力发展幼教辅导员队伍,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村幼辅导员的身份、待遇、保障等切身利益,解决缺额及稳定问题;建立公益援助项目评估体系、评价机制,发掘典型模式和优秀经验,推动公益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全国妇联:建议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延伸至学前教育阶段
加强脱贫地区儿童营养健康保障,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向前延伸至学前教育阶段,在脱贫地区农村试点实施,做好项目的跟踪评估,根据试点情况调整项目实施范围。
同时,设立支持脱贫地区0-3岁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专项,依托“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采用社区(村)中心模式或入户家访模式,为每个家庭提供便捷、持续的儿童早期发展公共服务。
伍辉代表热议话题:办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是关键
办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是关键,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她建议尽快出台公办幼儿园教师与保育人员编制标准,从根本上破解编制不足的难题,严格按照编制标准核定幼儿园编制,配齐教师和保育员;采取有力措施,抓紧补充高素质教师。
管培俊委员:尽快出台编制标准,补齐学前师资缺口
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普及水平大幅提高,超过中高收入国家水平,但师资紧缺的矛盾仍非常突出。2019年全国在园幼儿4713.88万人,幼儿园教职工491.57万人,其中专任教师276.31万人,幼儿园专任教师与幼儿比1∶17.06;教职工与幼儿比平均1∶9.6,教保人员缺口较大,县镇农村幼儿园尤甚。可见,师资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
没有国家层面人员的编制标准,幼儿园教职工补充无法可依。由于大量缺编,高素质师资进不来,2010年以来补充的入不了编;大量聘用临时人员,专业培训不足,教育质量、管理和安全保障存在诸多隐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不能兑现,职称、工资、津贴难以落实,降低了幼儿园教职工的职业吸引力。师资不足也直接影响国家学前教育的投入产出效果。
此外,每年全国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只有10万人左右,本就供不应求,且由于编制原因,部分毕业生不能到岗。“有效需求”不足与“有效供给”不足叠加,使教师的培养补充面临体制性障碍。
加强幼儿园教职工队伍建设,根本出路在于依法治教,尽快出台公办幼儿园教师与保育人员编制标准,从根本上破解编制不足的难题。他建议,严格按照编制标准核定幼儿园编制,配齐教师和保育员;采取有力措施,抓紧补充高素质教师。
此外,他还呼吁,进一步增加教师编制和相应的人员经费投入,这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最重要的保障条件。强化国家与地方政府对于幼儿园编制的监管责任,将编制管理与编制标准的落实情况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和质量监管的范围;强化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郭文圣委员:在幼儿园增设男幼师,为学前教育输入“阳刚之气”
在我国各地幼儿园增设男性教师,为学前教育输入“阳刚之气”,从娃娃开始,纠正男孩“缺乏必要男性度”的问题。现有的公办幼儿园分阶段、有步骤、有意识地在新招幼师中增设“男幼师”岗位;新开办的幼儿园在招聘幼师时同时增设“男幼师”岗位;在现有支持私立幼儿园的政策中,新增男幼师补贴,并将是否有“男幼师”列入各级私立幼儿园评选条件中。
冷友斌代表:在孩子0岁至3岁期间设定夫妻双方的带薪育儿假期
为给家庭育儿提供社会支持,冷友斌的建议中还包括以社区和村集体为单位建设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中心,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为生育家庭提供可负担的儿童早期教育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建议鼓励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幼服务,以及“实施弹性工时、居家办公等灵活措施”。
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公开渠道,仅用于学习资源的分享,排版归“园全”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园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