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常喜欢问幼儿“这首歌(乐) 曲好不好听?”幼儿的回答几乎很少有例外,都异口同声地说“好听!”这种回答表面上活跃了气氛,而实际上我们却并不清楚它是否是幼儿感受后的真实判断。正如日本课程专家佐藤学在谈到教学时说道的:“在一般的课堂中‘真实性’也凄惨地被剥夺了,课堂,与其说是师生忠实于自己的真实而生存的场所,不如说是意识到需要迎合他人的价值观、要求、意志进行思考和行动的场所。”由此看来,过于简单的提问在教学中是毫无意义的。提问作为教育艺术中的一种手段、技巧,同时也是灵活、复杂而多样的,巧妙利用好教材、活动中的变与不变,设计出更为科学有效的问题可以大大提高教育活动效率,对幼儿的思维训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设计问题的能力,掌握良好的提问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1、 什么是有效的问题
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中,师幼之间的交流大多与各种形式的问题相关,有效的问题就是那些幼儿能够积极回答并因此而积极参与活动过程的问题。教学中提问的方式很多,每一种方式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幼儿理解为一个问题。因此,教师的任何口头语言或者手势,只要引起了幼儿的回答或回应,就应该被看作是问题;如果这种回答或回应能让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那么这种问题就是有效的问题,也就是说,这种提问是有意义的。从以上我们对有效问题的界定可以看出,“有效的问题”是用来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和调动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工具,是教师与幼儿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
2、 提问的策略
(1) 目的明确,有的放矢提问
教育活动中,提问的目的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1、引起兴趣和吸引注意力。2、提取幼儿原有的有关经验。3、提醒幼儿关注观察的重点、秩序或关系。4、暗示活动的操作规则。5、鼓励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等。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幼儿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而超前的深奥、空泛提问又会使幼儿不知所云,导致幼儿冷场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为了避免毫无意义的问题产生,教师应经常问自己:我的问题是不是与教学任务相关,是否适合幼儿的水平,是否能为幼儿的下一步学习做准备?教师要注意提问难易适度,坡度恰当,问题适量,才能引起幼儿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使活动新颖生动,富有情趣。此外,教师还应对教学中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有所准备,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及时调整并灵活运用问题来引起幼儿的兴趣,组织教学。
(2) 结合要素,启发性提问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掌握引导的艺术,不要以过多的语言、过于具体的描述代替幼儿自己对的感觉,要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教师提出的问题特别要注意,应该使要素和要素的表现意义建立联系,既不应该是脱离了特点的“感觉”,“想象”,也不应该是脱离了艺术表现的孤立的要素的识别。例如:在欣赏《爆炸波尔卡》作品时,幼儿大胆想象,他们觉得是“解放军叔叔在打战”“放烟花了”“房子被炸掉了”,让幼儿在自由想象、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幼儿说说为什么他们这样觉得,使他们心中的形象和的表现要素,如速度、力度、音色等联系起来,引导他们走进。幼儿也许会说,那较快、有力的像是解放军在前进;那一声声震撼的鼓声像是房子被爆破的声音;最后的礼炮声,让我感觉是放烟花庆祝节日……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幼儿各抒己见,尽管幼儿由于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存在着互相模仿、互相影响的现象,但教师努力通过机智的引导,可以启发他们表达与别人不一样的情感和感受。而在创造性的活动中,问题应该是引导创新的而不仅仅是引导回忆和再现。例如,在教手腕转动组合时,启发性提问可以这样:“手腕除了在胸前转动,还可以在哪里转动呢?”或“我的双手现在已经不在胸前转动了,谁还能再想出一个不同的转动手腕的姿势来呢?”
(3)了解个体差异,因势利导。
有些教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对幼儿年龄阶段的思维特征及其水平缺乏足够的了解,致使提出的问题模棱两可或可作双重理解,或体现不出该年龄阶段水平。对不同的幼儿应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例如:在律动活动《花开了,花谢了》中,对小班的幼儿,教师提问:“谁能摆出花的造型呢?”,(引导幼儿摆出各种简单造型的花);对中班的幼儿说:“花儿可以开在哪里?”(引导幼儿把花开在鞋子上、花开在屁股上、花开在膝盖上…);对大班的幼儿,可以这样提问:“谁能模仿各种各样的动态的花和叶子呢?”(引导幼儿模仿出花径的 “弯”、模仿花和叶子的“枯萎”……)。通过对幼儿的了解,教师可精心设计出针对个别幼儿、小组或者全班的问题,使其难易程度符合大多数幼儿的实际。在提问之后,教师应该随时根据幼儿的回答,灵活地调整问题的难度;当发现幼儿有困难时,将要求幼儿“表述”的回答方式改成要求幼儿“选择”,甚至只要求幼儿 “判断正误”;当发现幼儿仍有潜力时,根据幼儿的回答灵活地引出新的问题。
(4)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问。
一般来说,提问的顺序没有固定模式,它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幼儿水平灵活安排。设计问题时要把握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思维训练到高级思维训练过渡的原则。提问的等时间也是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等候时间过长或过短都是有害的,而且,如果等得太长,也会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5)及时的反馈,恰当的评价。
在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由于对个人教学的灵活性缺乏足够的信心,往往倾向于把答案限制在自己所熟悉的范围之内,致使对幼儿的回答采取标准化、绝对化的评价方式。是情感的艺术,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同一首作品,不同的听众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应启发幼儿用简短的语言说说他们的感受,通过问题“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的引导,使幼儿把对的感受和的要素、表现手段联系起来。幼儿的回答如果是正确的,教师应及时予以肯定并加以鼓励;对于不正确、不完整或者不恰当的回答,教师应有进一步的探询,或对问题进行重新导向,问下一位幼儿。
【论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提问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