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蒙台梭利”,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儿童发展敏感期”——
100多年前,蒙台梭利受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Hugo Devries,1848-1935)的影响,指出:生物界存在一个事实,即各类生物对于特殊的环境刺激都有一定的敏感时期,这种敏感期与生长现象密切相关,并与一定的生长阶段相适应。儿童心理发展与这一现象类似,也有各种敏感期,在发展过程中也经过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某种心理的倾向性和可能性显示出来,过了特定的时期,其敏感期则会消失。
蒙台梭利对儿童的敏感期加以区分,提出:
感觉(即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到5岁(2-2.5岁时达到顶峰);
秩序的敏感期是从1岁到4岁;
语言的敏感期是从出生后2个月到8岁;动作的敏感期则是从出生到6岁。
蒙台梭利相信,儿童在每个特定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甚为敏感,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
例如,孩子突然在某个时期,会对秩序特别敏感,睡觉前,一定要将自己的鞋子摆在固定的位置上才能睡着;吃饭的时候,每一个人都要坐到固定的位置,即使哪天家里来了客人,爸爸妈妈的位置也是不能改变的,否则就会哭闹。这种看似“固执的行为”都表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出现了。若成人不注意,打破孩子的秩序,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更不利于孩子未来规划能力的发展。
“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当养育环境与儿童的敏感期需要相呼应时,儿童的发展会顺乎自然地实现。而当缺乏适宜的环境、养育方式,儿童将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正因为敏感期是有时间性,会转移的,因此,成人需要善于识别孩子发展的敏感期,并努力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的利用孩子“敏感期”的潜能,发展孩子的感知觉、语言、动作等。
基于以上教育理念,蒙台梭利提出要为孩子提供“有准备的环境”。这种“有准备的环境”必须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环境;能提供安全、实用、美观的生活设备和用具;能为孩子提供感知觉、语言、数学认知、艺术启蒙、生活技能等多方面能力发展教具,即我们大家都熟知的“蒙台梭利教具”。
提及“蒙台梭利”,或许大家除了想到以上理念和蒙氏教具外,还会想到幼儿园或早教机构的“蒙氏班”。在我们大多数人印象中,蒙台梭利教育都是在幼儿园或是早教机构进行的,很少有人会想到蒙台梭利教育也可以在家庭中进行。
在《蒙台梭利家庭方案》一书中,首对在欧盟地区获得国际蒙台梭利协会(AMI)认证的中国爸妈尹亚楠和吴永和,呈现了一套实践性极强、拿来即用的在家蒙氏方案。作者结合在德、法等4个不同国家幼儿园、小学担任主班教师的经验,以及3年亲身带孩子的经历,紧紧抓住蒙氏教育的理念和教育方法的精髓,手把手带领大家在家实践蒙台梭利方案。
蒙台梭利家庭方案图
01 设计一个对孩子友好的个性化蒙氏家庭环境
根据国际蒙台梭利AMI培训内容,作者将孩子0-3岁的阶段分为0-5个月、5-12个月、12-36个月,并根据孩子每个月龄段的特点,设计家庭环境。
0-5个月
刚出生的婴儿,对秩序的要求最为强烈。对于新手父母来说,尤其要提前预备好四大区域(喂养区、睡眠区、护理区、活动区)设计,尤其要了解科学喂养和睡眠知识,这样才不会从一开始走入歧路,建立很多坏习惯,导致之后的育儿生活一地鸡毛,手足无措。
很多人以为新生儿除了吃和睡,没有什么别的需求。其实小小婴儿在适应了这个新新世界后,很快就会生出各种各样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各种感官体验,他们想看、想听、想闻、想摸……我们的确需要密切观察婴儿反应,酌量增加有益刺激。为他们提供一个亲密安宁、丰富有序的家庭环境第一印象。
右上角喂养区:一个舒服的沙发、踩脚凳以及放置水杯、台灯、记录本的小桌子;
右下角睡眠区:一张宽矮床、一个婴儿提篮(两个月后孩子直接睡在床上)、一个妈妈哺乳枕;
左下角护理区:合适高度的衣柜上有换洗垫,旁边有收纳护理用品的布袋、脏衣服收纳筐以及垃圾桶;
左上角活动区:一张地毯、一块镜子、一个矮柜、矮柜上方摆放当下适宜的玩具和书籍、天花板上挂着风飘吊饰。
5-12个月
5~12月是婴幼儿大动作集中发展阶段,因此房间的布局,尤其是活动区的设计,也是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这个阶段将会用两幅插画来呈现。
当婴儿开始爬行,活动范围逐渐超出活动垫时,我们就可以撤掉活动垫了,同时要将家里面他能到达的地方都仔细检查一遍,做好安全防范。
我们可以像孩子一样爬着观察这个房间,清理各种可能的危险和障碍,比如插座、电线、窗户等,并巧妙准备一些有趣的探索环境和玩具。
建议父母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爬行活动空间和层次,不要仅仅局限在一个房间甚至一个角落里。
右上角进餐区:从母乳或者奶瓶喂养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一个小桌子、一把稳固的小椅子、布置完善的辅食添加小桌;
右下角睡眠区:落地床、哺乳枕;
左下角护理区:不变;
左上角活动区:墙角加辅助坐立的v型立枕、镜子前加辅助站立的横杆、将沙发踩脚凳用于辅助站立、矮柜上摆放当下适宜的玩具和书籍。
右上角阅读区:进餐区转移到餐厅,原来喂养区改作亲子阅读沙发,增添一个小沙发和小书架;
右下角睡眠区:不变;
左下角护理区:逐渐坐在稳固的小椅子上换洗。洗手间也要纳入护理区,给孩子预备一个独立洗手的环境;
左上角活动区:撤掉地毯;能扶着横杆走路后就将其撤掉换成小推车;矮柜上陈列当下适宜的玩具。
1岁+
等到孩子到处爬行甚至开始走路的时候,他的活动地盘会远远超过我们设置的区域范围,尤其是在孩子能独立行走之后,我们就要考虑整个房间的设计,来适应学步儿的生活了。
右上角阅读区:同上,增加童书数量;
右下角睡眠区:落地床变成款矮床;
左下角活动区:增加合适高度的小桌子、小椅子、画架;矮柜上摆放适宜当下发展的玩具并且增加数量。厨房也纳入到活动区,鼓励孩子参与帮厨工作;
左上角护理区:撤掉换洗垫;将收纳护理用品布袋挂在镜子旁孩子高度;准备完备的如厕学习环境。
虽然每张图都标注了具体的月龄阶段,但是真正到了实践中,还是要依据孩子的个体发展情况来演变。
02 家庭观察帮助父母自信地了解孩子
女儿出生后,尹亚楠一直保持着观察记录的习惯。她不仅详细记录女儿在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语言、情绪方面的发展变化,而且也记录她作为妈妈、作为妻子、作为女儿的自我观察和反思。
分月龄分类详细观察手记
03 爸爸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扮演的角色
家庭教育必然离不开爸爸的参与。尤其是如今丧偶式育儿现象很普遍的情况下,他们觉得必须多分享一些蒙氏爸爸的互动方法和与妈妈的合作经验。
蒙氏爸爸吴永和在德国获得了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十几年的德国研究院工作经历,给了他细致严谨的求实态度。他们经常在女儿睡觉后,一起阅读最新科学研究,努力将发展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以及蒙台梭利的经典读本和培训内容相结合,让书中所有内容都得到科学和实践的验证。
在欧洲生活的这些年,他们发现法国妈妈、德国爸爸是为人父母的最佳榜样。法国妈妈育儿中敏锐理性、独立自信,德国爸爸深度参与,和孩子积极互动。在书中,他们以法国妈妈、德国爸爸为范例,分享了自己作为蒙氏爸妈的心得体会。
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妈妈和爸爸的不同视角来分享他们眼中的蒙氏理念和蒙氏父母;第二部分展现了他们夫妻二人在家实践蒙氏教育的具体方案。
本书以作者10年的蒙氏教育工作经验,以及在家实践3年的蒙氏教育为基础,结合中国家庭的情况,深入浅出、系统、详细地呈现了在家实践蒙氏教育理念的方案,可操作性强,是一本适合所有家长和幼儿教师不断阅读的书。
蒙台梭利博士常说:
我听过了,我就忘记了;
我看见了,我就记住了;
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
听再多课,读再多书,也不如自己动手实践更有效。现在就跟随蒙台梭利家庭方案行动起来,观察记录孩子和自己的成长变化,设计适宜孩子发展的家庭环境,一起培养健康平和、独立自信的孩子。
教育
学习· 创新·分享
扫描即可关注教育,
获取丰富、实用、最新的儿童教育资讯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