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开展民间游戏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泰安师范附小   闫兴芬

  世界进入了21世纪,经济迅猛腾飞,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独生子女”的教育弊端也是日益显现。因为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众多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分的期望、过分的关心、过分的呵护,他们一心想把孩子培养成最优秀的人才。但事与愿违。如此培养致使孩子变得懒惰、无能,本应是他(她)自己得事,他(她)却跟局外人似的。追根寻源,家长事事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主动做事、独立做事得机会,同时也就失去了主体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的主体性与主体性发展与培养的问题,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幼儿园的孩子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老师作为专职的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努力,多渠道培养和发展幼儿的主体性,为孩子的人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幼儿的主体性是指幼儿在活动中能动地驾驭和控制作为活动对象的客体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而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现实直观地表现为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①在山东省民间游戏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组的领导下,结合本园条件,我们在大班开展了民间游戏的研究与实践。实践中我们发现,通过民间游戏培养幼儿的主体性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民间游戏是源于民间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游戏形式,它是一种自发的、自由的活动。参与者在活动中感到轻松、愉快,所以倍受幼儿青睐。实践证明:它不仅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有独特的价值。

  一、民间游戏与幼儿的主动性发展

  “儿童从出生时起,就不是完全被动的,他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有一定的主动性。在正确的教育引导下,这种主动性可以逐渐发展起来,直至成为大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它不但使人能够揭露客观世界的奥秘,而且能够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②学前儿童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体力日趋壮,骨骼和肌肉较前坚实,基本动作、思维和想象有一定的发展,并能用语言进行交流。独立活动能力增强,对活动有兴趣,并有认识周围世界、操作物体等多种需要,民间游戏的开展正是应幼儿内部需要而产生的,因此,能极大地促进幼儿主动性的发展。

  (一)、民间游戏是幼儿主动参加的活动。活动是幼儿的基本需求,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他们参与游戏都是自发的,自觉自愿的。在幼儿园里,当老师说:“现在你们去玩吧!”幼儿会很高兴,甚至拍手欢呼。幼儿做游戏,如跳房子、砸沙包等,有时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程度。我们常常听幼儿说“我们还没玩够呢,再让我们玩会吧!”这可以看出幼儿对游戏活动的浓厚兴趣,兴趣会使人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

  (二)、民间游戏是幼儿自由的活动。游戏不要求务必达到既定目标,也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活动方式。幼儿在游戏中,玩什么,怎样玩,都可以自己决定。教育活动间隙、户外自由活动时间,幼儿三三俩俩自由组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绝对是自由的。幼儿的游戏,即使原先确定了计划和内容,也可以随时改换。如幼儿正在玩“炒黄豆”,看见其他小朋友玩的“切西瓜”更好,会马上放弃“炒黄豆”去玩“切西瓜”。

  (三)、民间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从心理方面而言,民间游戏结构松散,适应幼儿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因此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并感到满足和愉快,具有极强的积极主动性。如,“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不需要任何活动材料,只要四个人,两人一组,一个做猜拳人,一个做走步人,走步人站在起点线上。猜拳双方面对面站立,边原地跳边说“石头、剪子、布”,当说到“布”时,双方用脚做出自己想做的动作(两腿并拢为“锤子”,两腿一前一后为“剪子”,两腿左右分开为“布”),以动作决出胜负,胜方的走步人向前走一步。游戏反复进行,直至走步人到达终点,先到终点为胜方。游戏既能满足幼儿跑、跳、走等多种活动的需要,还让他们尝到胜利的喜悦,获得胜任感和成就感。这是游戏过程给幼儿的自然奖赏,也是幼儿为什么喜欢民间游戏的原因之一。

  在这类民间游戏中,幼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来决定活动的内容,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他们能主动控制活动进程。只有当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来进行游戏时,才有游戏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才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性、自主感体验。再者,在游戏中没有强制的目标,因而减轻为达到目标而产生的紧张,耗费精力小,也使幼儿感到轻松动、愉快。因此,游戏着的幼儿,身心总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其主动性会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二、民间游戏与幼儿的独立性发展

  幼儿在两岁左右,随着自由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到学前期这种愿望更加强烈。民间游戏的开展,无疑是给他们创设了一个最合适的发展环境。

  (一)、民间游戏的内容、方式方法及材料的选择是独立的。游戏是幼儿独立活动的基本形式。幼儿是游戏的主体,他能按自己的主体地位,自主决定对活动材料、伙伴、内容的选择,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自己玩什么,和谁玩,怎么玩,完全是自己当家作主。

  (二)、民间游戏的过程不受外力的干扰。幼儿的游戏,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外部控制。他们自主掌握着材料的使用,控制的游戏的节奏,享受的只是游戏的过程,游戏之外的任何结果都不重要。

  (三)、民间游戏的结果不需要评价。幼儿的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如果失败了,在游戏中也不会有任何负担,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失,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因失败而招致成人的批评。

  三、民间游戏与幼儿的创造性发展

  创造性的发展离不开想象,学前儿童想象中的创造性较少,主要是再造想象。从幼儿心理的发展来看,再造想象是较低级的想象,创造想象才是较高级的想象,并与创造思维有密切联系,是进行创造性活动所必须的。要培养、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就要为幼儿提供驰骋想象的机会、条件,实际锻炼幼儿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幼儿经常喜欢玩的游戏如:“种葫芦”等,都能给幼儿以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一)、民间游戏能满足幼儿想象的好奇心。幼儿对世界上的一切都非常好奇,总是怀着一种要发现世界奥秘的热望,到处探索。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发展是成正比的,好奇心强的儿童,一般创造性也较强。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在孩提时代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因此,为使幼儿更富有创造性,就要不断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还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玩“摔泥碗”的游戏中,幼儿对摔在地上的泥碗为什么会发出声响,为什么有时很响,有时不响,感到十分好奇。于是他们就不停地捏呀,摔呀。在这捏呀摔呀的过程中,幼儿的好奇心的到极大的满足。

  (二)、民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创造性的机会、条件。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中实现的。大部分民间游戏的内容都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但其中的角色、场景、游戏内容都是多变的。如“娃娃家”的“角色”可以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也可以是爷爷、奶奶和孙子;“场景”可以是家里,是医院,是商店,是公园;“内容”可以是做饭喂孩子,给孩子看病,送孩子上幼儿园,全家人一起逛公园,等等。这类民间游戏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应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受实际环境的具体条件以及时间的限制,通过想象,创造新的情景。(忘记的动作、语言都可以重来,每重来一次,就是一次新的创造)如把桌面当大海,杯子当小船。并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用途,如把铅笔当注射器。幼儿在游戏中,以真挚的情感,体验游戏中的活动,相信虚构的真实性。同时,他们也懂得什么是假装的。他们的游戏在某种程度上与戏剧反映现实生活相近似,具有类似成人的艺术创造。通过上述种种做法,幼儿的创造性会日益得到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众多的电子游戏介入到幼儿生活中。这使幼儿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同时,身心各方面都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更应该开展好民间游戏,充分利用民间游戏对幼儿主体性发展的独特价值,培养发展幼儿的主体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和谐、康发展。

 

【开展民间游戏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开展民间游戏 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