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要点:
注重“一种理念”,避免“两种现象”,把握“四个特性”
注重“一种理念”:以儿童发展为本
避免“两种现象”:破坏生态和单调无序
在户外环境规划时应以突出自然材料、体现生态环保为指导思想,做到“不砍树、不除草、不用塑胶铺地”,追求“本土资源、运动、游戏”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元素的独特作用。
户外环境的规划和设置应从幼儿园课程的系统架构出发,为园本课程实施提供支持和服务,做到规划系统、布局合理、功能多元、放置有序、风格统一。
把握 “四个特性”:
童趣性、多元性、动态性、开放性
童趣性要做到场景有趣、造型有趣、命名有趣。
要实现幼儿园户外环境“多元性”,则需按不同功能区域来设置幼儿园户外环境,包括人文景观、种植园地、运动区域、游戏区域等。
动态性是指户外环境的设置不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应随着幼儿发展水平、幼儿兴趣需要、锻炼强度、游戏发展以及设施折旧情况等情势对户外环境的设置和管理作出动态灵活调整。
户外环境创设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户外环境中相关元素如空间、时间、场地、材料的开放;幼儿在多元、开放的户外游戏环境中,能够自由结伴、自定主题、自主活动,充分信任幼儿,减少教师的控制与诸多限制,真正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相关文章
《基于儿童发展的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要点》 吴丽珍
二
创设与课程整合的幼儿园户外环境
创设全方位的户外环境
为自主性游戏课程的实施创造空间
“全方位户外活动场地”是指以大型组合游戏结构为主体,兼容其他游戏区域及各种可移动性的活动材料,不仅能满足幼儿各领域的发展需求,而且能够满足幼儿个别差异的需要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游戏场地。它具有种类多样、数量丰富与质、量可变的特征,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可自如移动的活动材料以及自主选择的机会。这些区域具有3个特点:在空间布局上动静交替,为幼儿自然地区隔出动态游戏与静态游戏的空间;在地面材质的铺设上刚柔相济,满足幼儿不同游戏活动的需要;在材料投放上高、低结构兼顾,支持幼儿生成自主性的游戏活动。
创设充满野趣的户外环境
为挑战性体能锻炼课程的实施提供支持
如今,城市里的孩子由于居住环境条件的限制,一般缺乏具有大运动量以及较高强度的锻炼,这直接导致幼儿动作发展迟缓与体能低下。在户外环境创设中极力为幼儿打造充满野趣、富有挑战性的场地与设施,为提高幼儿的力量和耐力、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等提供保障。其中要把握的要点是:体现层次性,满足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鼓励冒险性,激发幼儿不断挑战潜能;强调趣味性,保持幼儿对体能锻炼的兴趣。
创设生态丰富的户外环境
为探究性自然课程的实施搭建平台
以“重返大自然”为办园宗旨的森林幼儿园在欧洲受到广泛重视,让孩子们特别是城市的孩子回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发现大自然的奥妙,体验人与自然以及自然本身的和谐与平衡,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到极致。但是,目前在国内由于种种原因,幼儿园基本上一学期还不能保证让孩子外出活动一次,更谈不上以大自然为课堂了。既然无法“走出去”,那就把大自然“请进来”,幼儿园要充分利用户外的每一寸空间,为幼儿开辟自然课堂。
相关文章
《创设与课程整合的幼儿园户外环境》董双红 游兆菁
三
户外环境巧变化,运动内容显水平
幼儿园户外运动环境是指能开展走、跑、跳、爬等基本动作,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发展身体素质的户外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爱玩的年龄特点和多层次、多阶段的运动水平,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且富有挑战性的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械。
利用不同质地的户外场地
彰显运动环境的递进性
幼儿园户外场地一般有草地、土坡、水泥地、砖地等,不同质地的场地有不同的运动价值。教师可利用不同质地场地的特点开展不同的体育活动,通过场地的动态变化,设计出既能支持幼儿持续富有挑战运动又能令幼儿拥有不同体验与感受的运动内容,充分发挥场地的使用价值,使有限的运动场地高效使用。
组合摆放可移动运动器械
凸显运动环境的变化性
可移动性运动器械有的是低结构材料,有的是非结构性材料。这些器械易于幼儿搬运,能任意变化摆放及组合,产生多样的运动环境。利用可移动器械创设运动环境,倡导让幼儿自由、自发、自主对器械进行组合、摆放。
相关文章
《户外环境巧变化,运动内容显水平》 吴海云
四
城市中小型幼儿园户外环境改造要注重利用各种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