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
Tuesday
“教师成长”专栏聚焦教师成长案例、教研模式、教师培养等方面的分享与交流,将会例举不同主题和形式的教研活动,传递“像支持孩子一样支持老师”的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性。
本 期 推 荐
– 自然材料工作坊 –
【沙龙交流式、操作体验式教研】
寒假期间,幼儿园的两位老师前往新西兰参加了第八届幼儿艺术教育研讨会,研讨会中除了有一些传统的讲座式分享,还有大量教师亲身体验的艺术类工作坊,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创作让我们也发现了自然材料的无限可能。如何让孩子亲近自然,走进自然,教研人员希望将这种体验式的工作坊带回幼儿园,让更多的教师能够体验、操作,感受操作自然材料的乐趣,激发开展相应内容的思路,促进课程内容资源建设。
一、教研准备
(一)发动教师搜集幼儿园常见的自然材料(如树叶、树枝、花瓣等)
(二)激发教师思考和创意的一些自然界图片(如:鸟巢等)
二、教研过程
(一)经验铺垫及价值说明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自然材料:来自自然、非人为的,天然的、未经加工整理的原始素材,例如:水、树叶、水稻、羽毛、石头等。(邱园媛,2015)
自然材料——开放性材料(Loose Parts):儿童游戏时可以移动、操作、控制和改变的吸引人的很好找到的物件和材料。(牛津郡游戏协会,2014)
特点:材料没有固定的玩法,结构比较低(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其他材料结合在一起使用),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生活中常见、易取得。
(二)集思广益及如何搜集
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动手搜集,或者是引导幼儿在日常发现了之后投放到班级自然材料搜集角中。
思考:除了动手搜集外?幼儿还可以怎样参与到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过程中?
罗老师:我认为对于大班的幼儿而言,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自然材料管理员,让小朋友参与到材料整理和收集的过程中。
李老师:对,我们还可以把收集到的材料请小朋友来分类。
(三)转变视角及亲身体验
体验活动一:给老师们提供一些不同材质的线,思考并操作如果是孩子,可能会怎么玩。(编织的原理是只要有洞洞就可以穿过去),教师操作后将作品呈现出来。
启发:在随意、放松的状态下更容易创作;环境呈现后获得了成就感;在这个过程当中收获了很多,有手眼协调还有同伴之间的交流等。
体验活动二:提供自然材料和图片,请老师思考假如自己是一只鸟,你想给自己做一个什么样的鸟窝。教师动手操作,教研人员观察。
观察发现,老师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特点,有的老师会先选取好一些材料然后再进行设计,有的老师会想构想好自己需要哪些材料一遍做一遍选取。有的老师会选择与同伴合作,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有交流、讨论和合作。
(四)现场分享及表达感受
教师分享自己的作品及操作过程中的感受同时表达了自己在操作过程中专注的感觉。
三、教研反思
当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提倡要给幼儿提供低结构的、易于操作的材料,也有很多的理论支持这样的说法。但是,如何让教师主动去搜集低结构材料并愿意使用呢?我们除了用理论来阐述这些材料的天然性、生活性外,还可以用案例的方式、体验的方式,让教师实际的感受自然材料的有趣及实用。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发现了自然材料的多种玩法,原来我们并不是不知道如何为孩子提供内容,而是我们已经成年太久,有时候我们需要像孩子一样回归,发现原来不同的玩法可以激发不同的能力发展。
四、教研后续
通过这样一场操作体验式教研,老师们沉浸其中,不断发现材料、发现自己。在教研活动之后,教师及时对教研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结合班级活动开展实际,形成自己的教育感想。
– end –
文 稿 | 白小溪、庄文珊
责 编 | 黄 悦
初 审 | 曾桂芬、师菁雯
终 审 | 杨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