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约定,注定是一场幸福的相遇。
2019年11月29日怀揣着对微课题的初心,刘凌名园长工作室第二小组的成员和学员一起走进微课题的实验园所,开展微课题的交流研讨活动。
课题研究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方法的科学探索过程。课题的基本过程包括:选择课题——方案设计——立项申请——开题论证——课题实践——中期检查——撰写报告——课题结题——成果推广。
深圳市刘凌名园长工作室第二小组微课题《幼儿户外建构游戏材料的投放策略与研究》于2018年11月成立课题组,经过了理论阶段和实践阶段,目前阶段是进入到将微课题的中期成果在新开办的幼儿园中验证和推广,我们旨在通过深入园所交流研讨活动提升工作室成员和学员们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
——参观金域领峰幼儿园室内外环境,实地查看建构搭建区的游戏环境。
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金域领峰幼儿园是龙岗区教育局直属的新型公办园,于2019年9月2日正式开园,致力于打造“至简、至善、至美”的人文环境。幼儿园从无到有从8月份空巢期到9月份初创期、10月份的奋发期、11月份的优化期,创设室内外环境一体化的儿童游戏场域,希望孩子每天都能在游戏中发展。
室外环境:金域领峰幼儿园打造了球类区、阅读创想区、平衡区、建构搭建区、投掷区、玩车、野外体验区、一物多玩区、小剧场活动区、走跑跳区、小玩具器械区、钻爬区、露营区、攀爬区、综合区、军事野战区、角色表演等14个区,在实施微课题研究方面创建了室内班级积木建构区和室外大型建构搭建区,室外的建构搭建区从场地的选择、材料的选择、玩法的运用逐一思考、教研、实践、再思考、再教研、再实践的阶段。
室内环境:金域领峰幼儿园在开园至今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每个班的区域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投放了有娃娃家、角色区、音乐区、操作区、积木区、科学区、美工区、阅读区、乐高区、轨道区等,小朋友在区域里面玩得不亦乐乎,无论是在环境上还是在幼儿游戏的投入上都展现出这所幼儿园管理有序、师生和谐、细致入微,凸显“播爱种善,明德惟馨”的人文风采。
——微课题在实验园所的经验运用与解决的问题。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需要”。
游戏的空间、时间、材料是直接影响游戏的重要因素。建构搭建区的主体材料、辅助材料都很重要,沙池和水池等无结构材料也是在游戏空间上的自然延伸。户外场地规划要考虑材料的安全性、材料的适宜性、材料的层次性;户外建构搭建区玩法的运用包括了室内室外延伸、搭建方法、教师介入、教师指导策略、观察评价等。金域领峰幼儿园的这些经验给第二小组提供了微课题在园所中的创设案例,也让我们感受到幼儿园传承至善的人文理念。
——对微课题研究提出建议,商讨微课题结题工作安排。
建构搭建区能最大化地满足幼儿搭建需求,从室内到室外的搭建延伸,材料投放的层次性等在实验园所的经验运用,激起了第二小组对课题在户外搭建游戏的创建及玩法等研究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度思考:建议在建构搭建区融入水的搭建、沙的搭建、野战区的搭建,灵活运用材料给孩子们自由探索的空间,给老师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游戏材料的收纳箱上,将对应的材料标识图片放大,让材料及标识可视化,处处让幼儿方便,处处彰显贴心。接下来,第二小组将继续研究微课题的场地选择、材料摆放、收纳方便、安全保障,也将继续深入园所发现各园建构搭建区的亮点、通过幼儿在游戏的表现、教师提供的指导策略,采用的观察评价方式等深入研究微课题,为课题结题做好准备,真正让课题研究落地到更多的园所开展实施,受益更多的幼儿及老师。
爱的约定,幸福相遇。幸福就是人、事、物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互相连接、互相渗透,是的,幸福就是把平凡的事情做到不平凡,把平凡的事情重复做就不平凡,把工作往深度做就很幸福,让我们在刘凌名园长工作室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文稿: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金域领峰幼儿园 蔡晓珊 文晓明
视频剪辑:深圳市龙岗区吉华街道金域领峰幼儿园 邱杨锋
摄影:海峰
审稿:文晓明
责编:欧欧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刘凌名园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