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教育学博士,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儿童学习故事”研究小组项目负责人, 刘凌幼教名师工作室专家组领军人物周菁老师,应邀来到深圳实验幼儿园,带领老师们体验了别具一格的教研活动。
上午的研讨话题围绕“”晨谈“”进行。首先,老师们就晨谈中话题的选择、提问的技巧、以及回应的策略进行了小组讨论及分享。第二环节,每个小组现场模拟演练晨谈活动,三位主讲老师分别为我们展示了三种风格迥异的晨谈。接下来,周菁老师邀请主讲人、模拟演练参与者、以及现场旁观者,分别对演练活动进行反馈,当老师们在自评与互评当中逐渐进入状态之后,周菁老师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要求–从儿童视角去看待晨谈。老师们必须把自己设定成儿童,从晨谈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晨谈,需要什么样的晨谈,到最后我是谁(孩子在晨谈当中的角色)这几个维度去思考。如此一来,老师们的思路打开了,对晨谈有了更深的认识,明确了晨谈的价值与意义在于让孩子们“在一起”,并最终共同提炼出了晨谈的愿景和实现原则。
午饭后,周菁老师马不停蹄地与教研人员共同探讨教研活动该如何开展。在感受到启发式和多角度思考的教研形式之后,教研团队为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持续修炼内功,倾听老师们的声音,捕捉老师们的需求,锻炼启发式的引导能力,让教研为老师们创造更多的价值,发挥应有的作用。
下午的教研活动针对即将到来的六一活动进行探讨。周菁老师带我们解读了研讨的目标: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六一儿童节”之间的交集。老师们分为两组,分别从教师视角和儿童视角去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和“六一儿童节”。通过两组的讨论与分享,最终共同提炼出关键词:自主、陪伴、仪式感、传承、以及民族认同感。这为接下来的继续研讨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跟随周菁老师经历了一整天的教研活动,我们体会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即凡事要追根溯源,从问题的源头去思考。不论是一线老师,还是教研团队,只有从各个视角去深入思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才能够更好地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我们美好的教育愿景。
为促进老师们教学的互学互助,提升专业素养,每学期我园都会组织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活动。5月7日,周菁老师来到了实验幼儿园百花部观摩教研活动。百花部的大班年级组开放了常态化的年级教研。
年级教研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1.好书共读与分享
2.思考教师的有效介入幼儿自主探究?
3.各班级的综合探究的进程与发展。
首先进行共读好书《自主深度探究 合作多元探究》第三章节:儿童成长的成人支持,教师们轮流分享。在这过程中,由领读人王姿翁老师提出问题:以幼儿为本的概念是什么?怎么样的老师可以被称为好的老师?教师如何介入游戏给予有效引导?如何更好的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等等问题,面对一个个的问题,教师们积极思考,畅所欲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认为一个好的老师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还需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不仅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而且还应该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应该为幼儿搭建平台,提供机会,给他们创设一种充满尊重与支持的环境,让幼儿喜欢在这样的环境下操作玩具,主动进行探索。
教师作为幼儿的合作者,教师和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平等的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融入幼儿的群体,尊重幼儿的个性,为他们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努力创设一个幼儿可以和同伴、老师平等自由交往的环境,为了让幼儿感受生命是民主、平等、公正的人际关系,又为幼儿营造一种积极、安全的氛围。
“三人行”课程以幼儿为主体,相信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因此,开展活动时,首先要观察幼儿的表现和行为,倾听、记录幼儿的想法,再对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进而制定支持幼儿的策略,最后实施。所以老师在开展教育活动时,不是简单的给予,而是基于对幼儿的观察和了解。
基于“教师如何有效的介入幼儿的自主探究”教这一问题,老师们就“好玩的听诊器”的案例,激发了热烈的讨论。当教师们进行激烈的脑力激荡,谦虚自说是围观的周菁老师也按捺不住加入我们的讨论中,她谈到自己的看法,教师要清晰的知道,介入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包括:介入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介入?如何介入?除了关于安全方面的介入,教师有效的介入和互动,:第一,首先要呼应孩子主动发起的互动;第二,教师的介入能够激发幼儿持续的探究(促进幼儿自主思考);第三,教师的介入使用提问开放性问题的方式。
在综合探究的过程分享,分成4个小组分别进行讨论与发言,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们介绍了班级综合探究的过程与内容,从中有所思所得,同时也谈论到了困惑。大家更多的困惑是:综合探究遇到了瓶颈期怎么办?综合探究与其他活动的关系?
周菁老师概括出两个:综合探究型学习,综合探究活动
看到这两个标题,突然老师们的内心困惑有点明朗了,教师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同的解读和理解。我们一起梳理了关于综合探究的困惑,我们应该回归到综合探究的初衷是什么?初衷应该是学习者,“三人行”课程是关注人的课程,我们应该围绕学习者进行思考、探索,幼儿是有能力的学习者,教师、家长也同样是学习者,在不断成长。
周菁老师在大班教研结束后,和所有的老师一起分享了一个来自北京三义里幼儿园一位年轻教师班级里孩子们进行的关于“长城”的探究案例,为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打开了新的视角。
最后,杨梅执行园长肯定了老师们的专业水平,同时也呼应了周菁老师提出的也勤于思考以及关注人和思考所做的事情的背后的价值的观点。正是在这种学习与反思中,探索与交流中,智慧的心灵才碰撞出晴朗的心境,碰撞出专业自信的幼儿教师。
审稿:白小溪 仇亚萍
责编:小高 师师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刘凌名园长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