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到课堂,老师让每位小朋友写了同一个字。孩子们围在一起,认真观察他人的写字方式,轮到自己写时力争写出自己的特色。果然“字如其人”,最后写出来的字真实的体现了每个人的用笔特点。不过,几个月的坚持练习没有白费,孩子们的字都有很大的提升,赵老师给孩子们奖励了一方定制的镇纸。
暑期两个班级一起集训,走进国子监碑林,现场临摹古人留下的笔迹,设计自己的碑林作品。孩子多,想法多,乐趣也多,孩子们不知疲倦的从白天写到夜晚,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摞起了厚厚的练笔作品。
新学期一开学,周日班有了两位新学员。
第一节课,老师让老生向新生讲述自己所学习过的内容的方式,来欢迎新生加入。通过讲述,溪溪和琪琪也回顾了一遍所学知识,四个孩子之间可能存在的隔阂也悄然消失了。
这节课,老师让孩子们用毛笔去进行双勾的临写。琪琪和溪溪已经有过硬笔书写双勾的经验了,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肯定很简单,没想到一上手才发现有诸多困难。用一条单线去勾画出一个字的形状,笔画的粗细、如何转折停顿,很考验孩子们的手脑配合。一不小心,难免手忙脚乱。
第一遍写完,老师让孩子互相观察对方的作品,看看彼此对行笔蘸墨的理解有什么不一样。有意思的是,孩子们发现只有溪溪的手上没有沾上墨迹,说明她握笔舔墨的姿势是比较熟练和准确的。而从最后的作品效果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
第一次接触笔墨的韬益,拿笔还不太熟悉,但他很会观察和学习,包括笔洗或墨盘的摆放位置,握笔的姿势等,都在通过观察在努力适应。
星语是绘画班的老学员了,但上书法班却是第一次。星语之前曾接触过书法和毛笔,所以相对上手更快。出乎老师的意料,星语对字体字形的捕捉能力很强,也许也是因为妈妈在家也会写毛笔字。星语是真喜欢书法,一张一张地不断书写,被老师誉为“小黑马“学员。
周六班大师姐镇场
与孩子们惯用的笔不一样,大笔的笔锋更长、吸墨更多,孩子们在写原来相同的大小的字时,无论是控墨还是行笔提按,都会有新的体验。当孩子们能控制好大笔写出心仪字形之后,再用小笔将会越发容易。
最重要的是,这样可以促使孩子们去打破一定的认知,重新认识字帖、认识字、认识笔画轻重。孩子的状态也就不会是一成不变的,总会有新鲜的想法进来。
孩子们写到现在,对字帖已经比较熟悉了,要避免进入一种“模式化”的书写,即:当我们使用不熟悉的笔、墨、纸时,可能就会不知道怎么处理。那么在课堂上,让她们面对不同的纸笔墨时,如何调整自己的行笔提按,就很重要了。适应了这种方式以后,孩子们遇到不同情况会知道应该通过什么方法来调整自己。因为我们学习书法的目的,从来不是只学会用同一个模式去临摹出同一个字。
美邑表示无压力,确实她的整个笔意是很通顺的。其它孩子或多或少都会跟使用中号笔有点差异。不过不要紧,继续练习就好了。
不断地去练习去实践,是这个学期的重点。为此赵老师把评价孩子们作业的时间也挪到了课间,就是为了孩子们能有更多时间写字。赵老师说:“孩子们现在进入到需要更加细致地思考和观察的阶段。我们常常感到‘参而不见(xian)’,也就是说我需要思考,但我再怎么去思考也很难去呈现,这需要大量的实践;同时,又有可能是‘观而不见’,实践完之后,再去看是否达到了我希望的那个结果,也许就是达不到,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反复的过程。”
“参而不见,观而不见”,围绕这八个字进行思考和实践是这学期书法班的计划之一。其二是除了运用不同大小的笔进行书写之外,还会要求有字体大小的变化练习。同一个字,放大后可能会显得很空,缩小后可能会笔画不够空间摆放,这些都需要孩子们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去揣摩去克服。
这学期将涉及到的另一个课题是“大而无外”。毛笔字是能写得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吗?最大是多大呢?这是需要书写者去思考和把控掌握的问题。字变大了,心里考虑的事情是不是还是仅限于笔画、字势?
这就需要孩子们去读一些相关的书籍。这学期的后段,孩子们将会接触一些文章和摘要, 以期获得一些新的体会。
不过,新学期开学最值得表扬的是孩子们现在的状态。写字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很松弛,也很愿意去写。随着练习量的增加,相信每个孩子的整体水平将上一个台阶。
另外,更让老师高兴的是,虽然从开始到现在老师几乎没有给孩子们具体讲过某种笔画应该怎么写,但现在孩子们都找到了让自己舒服的方法去呈现某个字或某种笔画,这就是老师希望达到的效果。毕竟,技巧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却没有创造力,而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可以让他们面对未知的困难。
还有一个小细节,周日班还没开始要求给作品写题款,但溪溪看到墙上贴的美邑作品上有题款,也按照这个格式书写在了自己的作品上。这样一个自发的、互相的观察和模仿,就是学习的意义所在啊!
课堂掠影
因为游戏,童年永不落幕。
(声明:本文章课件文字与图片为原创内容,请勿转载及使用。如需课件授权应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