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晟的练习作业,方框的数量之多、形态之整齐,让人一望可知玉晟课后有多认真
孩子们开始临帖
孩子们跟老师一起或坐或趴,全身心沉浸到对不同碑帖不同字体的赏析、对照、归纳中去了,全然忘记了身处何处,自己是何种姿势,更完全不会去在意自己写的字是不是不好看,会被人如何评价……今天,他们真正做到了全无包袱心态平和,思考的唯有:我为什么喜欢这个字以及这个字体?如何改进执笔或用笔方式让自己的字更进一步?孩子们真是内心纯净又积极向上,值得我们成年人学习。
小编的问题一:这已经是第二次让孩子们选自己喜欢的碑帖了,听说下节课还会再拿一批碑帖过来让孩子们选,为什么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碑帖?
赵老师:我先回答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再去看再去挑一些碑帖。这是因为第一,有可能开始挑的碑帖不一定就是孩子很理解的,或者他们可能也是模棱两可的;第二,孩子能有更多选择性。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孩子能从所选碑帖里面,找到一个更为自己所适用的。这是一个需要孩子去试不同字体的过程。
为什么要让孩子选自己喜欢的字体来练习呢?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不管是文字还是绘画,都是一样的。有的孩子对偏圆的形状感兴趣,有的喜欢棱角多一些的。文字其实也是一样,笔画的粗细,字体是方正规整还是夸张飘逸,每个人爱好是不一样的。选到自己喜欢的字体,能够帮助孩子更容易的去理解笔画关系,更容易有好的呈现。
小编的问题二:以往接触的书法班,通常是老师指定一种字体,孩子们就练习那一种字体。有的时候一开始甚至只能练习一些笔画。咱们这边好像很不一样?
赵老师:对于艺术来讲,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说非得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正确的。就像盐,有咸有淡,但都是盐。让孩子领略到不同的老师,他们的眼界能放宽,思想能更宽阔,这样对孩子才是有帮助的。这一点应该尽可能在孩子小时候告诉他们。当他们长大了,什么环境都能适应,他会更厉害。这就是能推动后人再前行的一个动力,也是一代一代的传承人需要做到的一点。
我一直认为,艺术这个事儿特别难去教出来。那种自然的感觉,有时候很难言表。但对于我来讲,我只能让孩子们不要背上那些技巧的包袱。别人可能会说这是要等到你有一番成就之后再想的问题,但其实这个东西就像一个圈儿,你最终还要归结到这一点,那为什么不能起点从这儿走呢,让那些需要量化的东西慢慢通过时间去做。
这样孩子们可能会走的更顺畅,这也是我这么多年的经历和总结。
今天启宸没来,玉晟仍然为他保留了位置。
教室里静谧又让人安心
孩子们把习作摆在一起,相互借鉴
因为游戏,童年永不落幕。
(声明:本文章课件文字与图片为原创内容,请勿转载及使用。如需课件授权应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