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观笔
10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是游戏”儿童书法班开课了。赵楷老师给书法班取名【可读】,有家长好奇:明明是教如何“写”的课程,为什么会以“读”命名?是说孩子们以后写的字能够入眼、可看吗?
为此,赵楷老师写了一段话:
“可”,万物皆可学;“读”,读古通今。书法学习不仅仅停留在字形之上,而是对其内涵和根本的学习,是集合了韵致、法度、意境、姿态、章法的美学感受。书法不仅仅可“写”,亦可观、可读。书法班包含对传统文化的延展学习,是孩子们亲近笔墨纸砚、体会传统文化与个人特质相融合的机会。
那么第一课《观笔》,老师到底教了什么呢?
笔墨和宣纸,孩子们或多或少都早有接触。然而,真正去了解笔、墨、纸和水之间的调配,理解它们和笔画之间、和最终形成的文字之间的关系,孩子们还从来没有思考过。
这节课,老师让孩子们自己通过观察、推理、尝试和验证,去体会笔、墨和水经过不同搭配之后,在纸面上呈现出的不同效果;以及手的不同用力方式,会对笔画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一向沉稳的美邑担心自己左手执笔写书法会有障碍,赵老师也用左手示范了几个字:原来赵老师正在练习左手字。赵老师希望孩子们打开内心的关隘,书法无关左右手,无关怎么握笔。笔画在你的心里,了解了笔墨纸之间的关系,就知道让笔如何落到纸面,按照你心里的构想,形成笔画和文字。
湃珩说,我好像没有听到老师在教什么“道理”,但是我突然明白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也许“厉害”的老师就是看似淡然,其实在不知不觉中让你打开认知。
活泼的盛恩,整个身子已经上桌。这样的课堂,可以容纳下每个不同的你们。
这节课只有三个孩子,被老师笑称为VIP中P。孩子少,家长亦有幸旁听了课程。盛恩妈妈写下了感想,附录在后,谢谢盛恩妈妈的用心。
文:吴盛恩妈妈
晚上听赵老师讲第一课《观笔》,让孩子们了解宣纸、毛笔、水和墨的特点,认识它们之间的化学反应,让孩子们提出假设,去尝试和验证,也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的笔墨都是一样的,写出来的笔划却都是不一样的,真正把书法课变成了游戏。
羡慕这些幸福的孩子们,能有这样的老师,留下这样的记忆。
这样的老师,是我一直以来渴望遇到的,也是我儿时一直没见到过的。马老师、赵老师这样的老师,的确可遇不可求。这样的变化,是否与老师的儿童观的变化有关呢?
我们小时候的那些老师,也许从不觉得孩子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样的 。其实即便是现在,也还是那样的老师占多数吧。感慨也感恩能够遇到这样懂孩子又包容的老师,他们懂孩子的小心思,懂他们的情绪,更懂得如何在看似“不着边际”的讲解中影响孩子们。
他们仿佛有神奇的力量,可以让孩子们慢慢打开自己、认识自己、表达自己。认识自己的不同, 接受自己的不同,甚至以自己的不同为傲,不会因为自己没做到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怯懦。
这些经历一定会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伴随他们的成长而慢慢壮大。
因为游戏,童年永不落幕。
(声明:本文章课件文字与图片为原创内容,请勿转载及使用。如需课件授权应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