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有一节课叫【龙与山水画透视】,在那节课程中马老师带着小朋友通过一个叫做“张大嘴,舔一舔,咬一咬”的游戏,直观的了解什么叫“透视”。本节课的内容试图结合小朋友们对透视的理解,利用色块纸张带领小朋友来一场绘画“漫步”。
怎么实现这场“旅行”呢?小朋友今天只需要完成下面这三点。
第一点,小朋友要走进他的画布里,想象一条长长的小路。沿着这条小路计划一场精彩的徒步旅行。用你喜欢的纸张做出这条小路。
“这条路不能是平面的。你可以看到它的纵深感的。它是一条可以带着你在画布中走很远很远的那种小路。我们今天有一个关键词:曲径通幽。”
“曲,是指弯弯曲曲。径,指小路。通,通向。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哪里呢?幽,幽深僻静的地方。我们这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要带领观众通往一处幽静而风景美丽的地方。”
“啊!我知道了!就是仙境,像仙境一样的地方。”小朋友的领悟力永远都是超水平的棒。
第二点,是在画面中体现自己的透视关系。
“谁还记得什么是透视?”马老师首先问。
芦品予举手说“就是如果越走越远,这条路就越来越细。”
“嗯,这是透视。你们还记得我们之前玩的用大嘴吃掉远处的小人这个游戏吗?”
马老师提示着还有些迷迷糊糊的小朋友。
“嗷!记得!”“就是,就是在远处的人小小的,前面的人能用两个指头把她提起来。”
小朋友碰到像“透视”这种抽象的概念往往都是天马行空。那透视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思考我们生活中遇过到的这些问题:
为什么公园远处山上的树很小,而自己身边的树很大呢?
为什么远处的大山和近处的大山总是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呢?
为什么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照片最前面的小朋友,可是远处的背景却模模糊糊的呢?……”
“我们学习透视,并不是要被透视框住!透视有很多种。你们听说过“等级透视”吗?
在古埃及壁画中,为什么远处的人比近处的牛还大,近处的人物也大小不一区别很大?因为这运用了一种特殊的透视法—“等级透视”。“等级透视”是创作者通过散点透视(移动视点)的绘画手法,使画面中最重要的叙述对象不再受到视域(距离)的限制,而是根据绘画者的需要,用移动视点的方法进行观察绘画。这样的表达手法也同样出现在国画的创作中。你们还记得吗?我们曾经讲过中国山水画的“三远”透视法。”
“今天的创作中你们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透视关系。”马老师随后建议说“以后当我们欣赏美丽画作的时候,你们可以试着去思考看看那幅画有没有使用到那些透视方法呢?”
“在一幅作品种要做到“粗”“细”相结合。”马老师重点强调说。这就是小朋友今天要做到的第三点。有大框架的支撑,同时也要有小细节留住观众。
“你们走在路上,想到了什么呢?有什么会引起你们的注意呢?”马老师问大家。
“就是,就是想到了银杏树。”害羞的崔湉说。
“为什么银杏树会引起你的注意?”马老师引导着她进行深入思考。
“因为,一到秋天,银杏树的果子就会掉下来,掉的满地都是。”哇,这种生动的细节真是太宝贵了。
我想,小朋友们都已经跃跃欲试了,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旅行吧”!
(课堂记录:姜楠楠)
学员作品
上午班
下午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