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长荟公众号回复“1”,领取好礼
责编丨饭饭老师
致大班家长:
幼小衔接是什么
为什么要做幼小衔接
准小学一年级新生的家长,要提早了解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主要差异,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
大班幼儿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差异
孩子从幼儿园大班进入小学一年级,身体、语言、认知、情感以及社会性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身高长得很快,体重增加很多,更加能说会道,聪明点子更多,对人更有礼貌,独立意识开始增强,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差异
幼儿园教育不论是目标、内容、形式,还是环境、师生关系、考评,都与小学教育有所不同。幼儿园教育是寓教于日常活动之中的,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每个班级都有2位教师和1位保育员,负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
而小学教育则不然,有严格的作息制度和课堂纪律,许多事情都要靠孩子自己去应对,孩子在校的主要任务不是游戏而是学习,学期结束时还要参加各种考试。
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较大差异,需要家长为孩子铺路架桥,做好衔接工作。
幼小衔接在家中怎么做
生活习惯培养
-
减少包办代替
例如:教给孩子有关学校生活的常规知识,要求孩子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和玩具;学会使用剪刀、铅笔刀、橡皮和其他工具,会削铅笔,并能制作简单的玩具等。
-
参与劳动
例如:会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图书和其他用具等。
-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例如:明白一分钟、十分钟、半个小时等时间段有多长,可以做哪些事情。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或准备后续活动需要的用品等。
-
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例如:进入小学后,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午睡时间了,在这个学期中幼儿园及家庭都应适当减少孩子的午睡时间,并且上、下午各安排30分钟左右的学习时间,以此来适应小学的节奏。
-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例如:养成做事有准备的习惯,从课前准备工作开始培养。爸爸妈妈可以在进行学习活动前,给孩子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让孩子做喝水、上厕所、拿取课本及文具等准备工作,当学习活动开始后,就需要要求孩子专注及投入。
-
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例如: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在家中与孩子交流时,需要关注到孩子的文明用语。
-
养成爱卫生的习惯
学习习惯培养
良好的倾听习惯
正确的课堂坐姿
正确的书写姿势
写字时坐姿不端正、写字姿势不正确,会造成近视、斜视、驼背、脊椎弯曲、手指变形等后果。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
书写坐姿
-
执笔姿势
良好的心理准备
鼓励孩子,让孩子期盼上小学
为了使孩子期盼着早点上小学,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从正面鼓励孩子。比如,对孩子说:“哟,你的裤子又短了,人又长高了;你的鞋子又小了,脚又长大了,你真的就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恭喜你”、“我发现你现在变得很能干了,真像个小学生,祝贺你”。
千万不要从反面去刺激孩子,比如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上小学了,就会有老师整治你。”这样会使孩子害怕上小学,不愿意上小学。
利用日常生活物品,适时地教孩子
比如,在家里的挂历或台历上,标出孩子上学的日期,如9月1日,每天和孩子一起进行倒计时,算一算离上小学还有多少天,既可以丰富孩子的数学知识,又能激发孩子入学的心情。
陪孩子玩小学生的游戏
家长还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玩“小学生上学”的游戏,先由爸爸、妈妈来扮演“老师”和“学生”,用“老师好”、“同学们好”、“起立”、“请坐下”等语言进行对话表演,然后由孩子来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使孩子知道怎样才能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
和孩子讲自己的小学故事
让孩子看看自己上小学的照片,使用过的书本、文具和书包等,使孩子觉得:我也要像爸爸、妈妈一样高高兴兴地上学去。
查阅小学的各种设施及环境
幼升小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家长要引起足够重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这个过渡期。
非常时期
柚听向全国幼儿园免费陪伴
关注园长荟公众号回复“1”
领取今日礼物
18610206462
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儿童节
青苗荟总部
(工作日9:00-18:00)
010-82251115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园长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