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爱立方幼教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NzEyMzIzMA==&mid=2651523091&idx=3&sn=fb89838a444ff30b938e9600178dae8e
“幼小衔接期”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期间每位儿童都将面临师生关系、社会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师要求、学习环境、行为规范等方面显著变化带来的适应问题。这个期间家长应关注、正视孩子在特殊期里的过渡,清醒地认识到幼小阶段的区别,与园校一同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在家庭生活中做到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等方面的有机融合和渗透,为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正确的学习行为与态度、健康的人生奠定良好基础。
家长参与幼小衔接极为重要,也是一门科学。家长可以通过“生活浸润”与“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孩子“学会生活”,学会“自主管理”,规范过渡,主动为孩子、和孩子一同做好入学准备。
幼小科学衔接的具体表现 |
|
项目 |
具体表现 |
学习习惯 |
能专注倾听、操作、完成任务,积极参与思考、表达、表现活动。 |
学习能力 |
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表达、表现能力,会与同伴合作。 |
自理能力 |
有生活自理能力,会简单管理自己的事或物品。 |
人际关系 |
愿意和不同性格的伙伴、成人交往;大胆、大方有礼貌、能使用礼貌用语;尝试通过交往完成任务。 |
知识技能 |
能掌握和运用一定数概念,能流利连贯的表达,会观察、操作和探索等。 |
适应能力 |
在新环境中、陌生老师或成人面前,不紧张,能正常表现,愿意参与活动。 |
(一)加强锻炼,增强幼儿的身体适应能力
为避免幼儿升入小学后出现跑步姿势不正确、不会跳绳、系鞋带、扣扣子能力比较薄弱等问题,家长需要提前帮助孩子塑造较强的身体素质,积累较好的生活经验。
一是要保证孩子吃到有营养的早餐,早睡早起,强身健体;
二是要放手让孩子进行自我服务,如穿衣、叠衣、夹衣、择菜等,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三是要多陪孩子上下楼梯锻炼身体、带孩子溜滑梯、荡秋千、爬山坡,培养孩子良好的平衡能力,加强孩子大肌肉运动能力。
(二)鼓励交往,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部分小学教师反映,上小学后,幼儿比较缺乏规则意识,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为此,家长要教会孩子见人礼貌打招呼、与朋友友好相处、大方不自私、多关心帮助同学等正确的社会交往行为,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同时还要经常鼓励孩子,帮助孩子主动分析自己的劣势和长处,耐心与孩子交谈,重视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情绪。此外,家长在家可以与孩子就“你眼中的小学”“我是小学生了应怎样上课”“该怎么交新朋友”等话题进行交流,加强孩子对小学生活的了解和适应能力,激发孩子对新学习生活的向往,帮助他们完成入学的心理过渡,建立正确的入学动机和良好的心态。
(三)鼓励尝试,培养幼儿独立自主的习惯
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我能做好我想做的事情,只要我努力做,我就可能成功”的正确态度。首先,鼓励幼儿自己按时起床、自己吃饭后收拾碗筷、帮助家人做家务、自己收拾学习用品和玩具,避免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接着,鼓励幼儿自主安排时间和空间,自制计划表。最后,鼓励幼儿主动为班集体服务,有问题及时与教师、家长沟通,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家中可以挂一张“一月一习惯”积分表,采用表扬和奖励的形式肯定幼儿的点点进步,逐渐让孩子学会自我评价,学会是非判断。
(四)定位先行,养成幼儿的学习意识
想让幼儿爱上学习,家长不妨尝试“先定位”,用尽一切方式说孩子是爱学习的,平时把他当作爱学习的好孩子对待;
“再装为”,当孩子经常听到别人把他当作爱学习的榜样宣传时,他会尝试爱学习的感觉,周围说他爱学习的人越多,他“装”的范围越广;周围说他爱学习的人坚持越长时间,他“装”的时间便会越久;
“后变为”,孩子经常有了爱学习的样子,慢慢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当觉得爱学习是他本来就有的状态,他真的成为爱学习的好孩子了。
(五)增强互动,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
家长每天要花时间与精力和孩子谈论小学的生活,认真倾听、共情孩子的收获,并给予相应指导,给予孩子心理上的支持。同时,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民主合作,如家庭成员“约”法三章,即:
约定时间:在孩子离园回家或者放学回家后;
约定内容:家庭成员相互介绍今天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想法;
约定互助:对遇到的问题,每位家庭成员无论年龄大小都要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或帮助解决。家长也要学会与教师合作,倾听教师要求的内容,督促孩子接受,并且及时与教师沟通,了解孩子近况。
本文节选自《新班主任》杂志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立方数字幼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