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的未来培养幸福的一代人
写在前面:
谈到教育,一土“慢”谈的嘉宾老喻讲了一个关于著名物理学家泡利的小故事:有一次当泡利看到他的同行在研究方向上出现了一些偏差的时候,他有些毒舌的说:“这甚至连一个错误都算不上。”
在这个大家非常重视教育,很多父母和教育从业人员正在努力探究教育的时代,其实有很多关于教育对与错的讨论,就像泡利“毒舌”的那样,根本就没有涉及到教育的本质,“甚至连个错误都算不上”。
所以这一期,一土“慢”谈特别邀请了公众号“孤独大脑”主理人、未来春藤教育科技创始人,《成长算法》作者老喻,与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创新教育专家华章,一起来为大家深度破译孩子的成长密码。
@老喻:
一土在我看来,一直在做超越传统、超越不关键问题,直接切入到更贴近教育本质的层面在探讨教育。所以我想请华章老师讲一讲,如果要在有限的时间內为家长和老师,分享教育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核心,您会分享什么?
01.
@华章:
这个问题特别好,因为当今很多家长都在高度关注教育中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如果设想我未来只有这一次机会,与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分享教育的本质,那么首先要说的就是教育的认知框架。
教育的框架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个层面是教育目标,就是我们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包括我们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有以前的教育目标在当下这个时代有没有变化。
第二个层面就是环境,环境在教育中无比重要,很多人认为教育就是好老师、好课程。但老师只是环境的一部分,我更想强调的是对于学习者而言,整体的大环境对他的影响远远大于某一个老师或者某一个课程。
第三才是教学体系,这是要分层次去理解的,首先要了解当下都有什么教学体系,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才是具体的某个学科里的某一门课,然后再到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方法。无论是教育或者任何一个领域,都是有认知框架的,我们先要从这个层面去开始认识。
图片:来自https://unsplash.com/
@老喻:
一个孩子的成长,家长通常会制定很多规划,但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教育本身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且充满了不确定性,在养育的过程中,很多人发现孩子的成长没有办法被规划,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办?
@华章:
是的,因为未来是非常不确定的,理论上每个人的教育经历和经验,由于原生家庭因素、个人特质和时代需求等等都不一样,所以很难被复制。就像其他人的经验对我完全不适用,我的经验对大家也完全不适用。所以在教育中我们面临的永远是新问题。
经过一土多年探索,我发现我们做的就是让教育回归本质,把孩子最底层的“操作系统”搭建好,这个“操作系统”包括了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和思维运作的模式,这是当孩子必须要应对一个他完全不知道的未来时,他如何选择、如何积极行动的逻辑基石。这就是为什么我把“建立教育目标”列在第一层。
所以,家长真的要认真的去思考,我们对于孩子未来成长的目标到底是什么?目标的聚焦点又在哪里?
图片:来自https://www.pexels.com/
现在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家长从小传递的教育目标,大都关注在孩子人生中某个阶段性的结果上,孩子们很辛苦很内卷的达成以后,他们大都会开始惧怕和拒绝建立新的目标,就像很多考完钢琴10级的孩子说再也不想弹琴,高考后的集体撕书,大学中普遍出现的“空心病”问题。更不用说还有很多孩子,在完成目标前就被压力击倒选择彻底“摆烂”和“躺平”。
我认为,首先要为孩子搭建好他们的底层,然后在此之上,才是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如果忽视底层构建,即使短期内这个孩子可能很优秀,长期来看还是会出问题。一土教育的核心就是构建在安全感之上的孩子的内驱力,因为追求超越自己,持久为达成某件事不断付出努力的行为,一定是来自内驱力,而非外在的压力。一土的核心教育目标其中有一项,就是帮助孩子从小就构建这样的人生的操作系统。
02.
那有了教育目标,家长又该做些什么?我很喜欢园艺,最近会发现有些藤蔓植物,精心给它们做好布局和牵引,却生长得还不如那些无人干预的同类,那么在教育中父母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比较好呢?
@华章:
父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到底什么时候应该放手,什么时候应该干预。这个问题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就说到了教育中第二个层面,就是构建孩子生长的环境。
图片:来自https://www.pexels.com/
环境在教育中至关重要,每个孩子都像是一颗未知的种子,我们很难从一开始就知道这颗种子是会开花,还是会成为一颗松树,那么首先要仔细观察,去发现孩子身上的特质,然后就是为孩子构建一个可以支持到他自由生长的好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当孩子对某些兴趣班表现出来不愿意学或者有点畏难情绪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应该接着推一下还是就此放手?很多家长并不知道标准答案,其实它也没有标准答案。
到底是推着孩子往前学钢琴,还是就不学了,两种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会有什么区别,我们很难推理出确定的最优解,但是我们可以有几个原则,第一个原则就是不要破坏孩子跟父母之间的关系,因为关系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是非常重要的底层,它是环境的一部分。第二个就是不要破坏孩子当下的状态。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会遇到无数次“放弃”或“坚持”,大家不用过于紧张某次选择,教育本身是很有容错性的,在孩子没有独立决定能力之前,父母可以做的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做出更好判断的能力,而不用纠结于某一件事情是不是判断对了或者判断错。
这就是为什么说教育需要有一个底层的框架,很多家长现在被恐惧裹挟着,就很容易脑补,他会觉得孩子如果上不了一个所谓的好学校,人生就会不幸福,其实很多这样假设是不成立的。在一土进行教育探索这么多年,包括观察我自己的几个孩子,我发现只要家长专注于孩子的状态,他都会向一个逐渐越来越好的方向成长。
03.
@华章:
在教育子女中感到迷茫的家长,会容易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和各种培训班的老师,认为他们在教育孩子方面会更有经验、做的更好,是当下立刻为孩子提供一个好环境的捷径,但现在教育的声音很多,培训班和学校种类也都很多。
图片:来自https://www.pexels.com/
图片:一土三层育人目标
然后,还有一种冗余是低效冗余。就是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这两者高度相关,相信每个人都有这种体验,有时候学东西很快,有时候大脑完全不在状态。所以孩子到底喜不喜欢学某个学科和他在不在状态,在学习中特别重要。如果孩子不在状态地学习,耗费了很多时间最后他还没学明白,这对孩子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简直是多重打击。所以我们是要想办法让学习变成一个有成就感,比较快乐的事情。
当我们想好了教育目标,给孩子构建了有利于他成长的环境,第三层才到教学层面。
04.
@华章:
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大家不要着急。举个例子,我做教育之后认识了一些研究特殊儿童,做特殊教育的朋友,他最后发现都是有方法做特殊干预的。干预的核心就是把对于普通孩子很常见的一个目标,拆成很细的步骤。大家可以想一下,一件对普通孩子很容易完成的目标,对于某一些孩子就需要拆解得很细,由老师带他严格地按照步骤去做,最后也可以达成。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小时候即便有多动症或阅读障碍的人,最后也都特别有成就。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每个人的大脑都是很不一样的,各有他的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方式。问题的根源是我们特别喜欢跟别人比,而且我们只跟好的比,不跟差的比。最后比的结果就是越比越焦虑,始终没有尊重眼前这个个体的特性。
就像我们要整体地看孩子,不要纠结于眼下的某件事让自己非常焦虑。一旦过于焦虑,家长就容易想走所谓的“捷径”,用很多“威逼利诱”的方法,要让孩子立刻“变好”,这就容发生很多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关系的事情,孩子的成长状态和家庭环境就容易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教育中的核心目标、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每一环都很重要。
@老喻:
那这是不是某种意义上,教育资源的稀缺程度,和家长的焦虑成正比?大家的竞争就越会往前?
@华章:
我觉得这可能是家长可能另外一个误区。我小的时候全家的书都不超过 100 本,其中还有很多看不懂的大部头,我能看的书没有多少本,这才叫教育资源稀缺。现在其实是教育资源泛滥,泛滥到了我们都无法分辨什么好、什么差的程度。以至于有很多很烂的教育资源,通过营销的手段还让家长趋之若鹜。
其实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教育资源就是家长自己。第二就是互联网,当家长有了更好的判断力,就知道该为孩子选什么,也知道什么更好。一个有成长型心态的父母,加上拥有无限资源的互联网就足以了。现在的教育资源一点都不稀缺。
@老喻:
说到这个我很有感触,我在网上旁听过耶鲁大学的一节课,讲师是这个世界上一流的投资专家,他面前在场的大学生可能没多少人,但是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看到他讲课。
图片:来自https://unsplash.com/
有时候互联网就像一个放大器。偏执的人会变得更加偏执,聪明的人会变得更加聪明,愿意学习的人可以找到更多的东西,它似乎只放大不改变。我觉得从这一点来说,似乎也是这个互联网时代特别大的困境。
@华章:
对,互联网的资源非常多,但却不能替代家长完成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可以自己思考一下我们能为孩子做些什么,然后就去做那些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关于孩子面向未来的底层素养,最终我们希望是可以“手、脑、心”合一的,这里每一个角度都很重要,“脑”的思维方式帮助我们做出好的选择。“手”代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很重要,如果搞不定的事情太多人就会越来越慌,最后心的层面最重要,要有内驱力、心力、有勇气去做一件事情。
我真的想鼓励家长们,每个人的力量远比你想象的大,起步的时候我们可以把大的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的目标,然后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当我们把焦点放在如何做好一件事的过程中,结果一般都不会差。
最后我想把杜威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教育不是为美好生活做准备,教育本身就应该是美好生活。
– END –
一土核心素养
关注公众号,发送数字“1”返回原始图片。
推荐阅读
一诺、华章:高考对人生意味着什么
一诺、华章:两个学习方法&那些比学习更重要的事
孩子入小学半个月,我内心终于安定了|一位一土“大土豆”的心声
↙点赞、转发、在看 | 欢迎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一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