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探索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中国传统童谣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笔者在实践探索中,结合本园早期阅读课题的研究,依托华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早期阅读图书之一《念 读童谣》在本实验班开展了两年来的童谣教学研究活动,探索了童谣教学的新模式,促进了幼儿语言、情感、能力的和谐发展,以下是笔者两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

  一、童谣在幼儿个性发展中的意义

  1.丰富多彩的童谣包含了广泛性、多样性和典型性的知识,幼儿在吟唱童谣时逐渐增长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开启智慧,陶冶幽雅性情

  如,数数歌《五指歌》:“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碰到小松鼠,松鼠有几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让幼儿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合成有趣生动的形象,帮助幼儿在趣味活动中认数识数。问答歌《谁会爬》:“谁会爬?虫会爬。虫儿怎么爬?六只脚儿向前爬。谁会游?鱼会游。鱼儿怎么游?……”采取一问一答或连问连答的形式来向幼儿叙述事物特征、反映生活知识。幼儿在吟唱童谣中要回答问题,就要学会动脑筋,学会比较,唤起他们对各种事物的注意观察,帮助儿童认识理解周围的世界。

  2.浅显易懂,生动精练的童谣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能够丰富幼儿的词汇,提升文学修养,促进儿童的语言能力的发展

  绕口令将特别的字音与形象的情境联系起来,让幼儿在形象风趣的语言中,巧妙地记住字音,强化了读音效果,是孩子们训练儿童发音和思维能力的极好材料,如《补皮鼓》:“墙上画只鼓,鼓上画只虎。老鼠咬破鼓,拿块布来补。到底布补鼓,还是布补虎?”让幼儿读准鼓、虎、布的字音,由于童谣生动有趣,幼儿学习的兴致都非常高,这对幼儿掌握字音非常有帮助。

  3.童谣声韵流畅,节奏明快,富有游戏性和性,对儿童开朗乐观的性格塑造、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游戏歌《找朋友》《拉锯》《拍手歌》等,孩子们在边玩边唱中不仅掌握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运用,他们的肢体语言和记忆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天真烂漫的话语,纯洁质朴的友情,蕴含在《找朋友》的游戏中。又如,连锁调,即连珠体童谣。它由上句引出下句,以“顶针”的修辞手法结构全歌,即将前句的结尾词语作为后句的开头,或前后句随韵粘合,逐句相连。节奏韵律感很强,如《盖花楼》:“盖!盖!盖花楼。花楼低,碰着鸡。鸡下蛋,碰着雁。雁叼米,碰着小孩就是你。”连锁调的特点是“随韵接合,易唱易记,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十分有益。再如,字头歌是指每句尾字几乎完全相同,多以“子”“头”“儿”作为每句结尾的童谣形式。如童谣《猴子开车子》“两只小猴子,开着小车子,咚,车子碰车子,哇,小猴哭鼻子。”因其独特的句尾“子”区别于其他类型童谣,孩子们十分喜爱。

  二、童谣教学活动效果的有效提升

  1.充分发挥教具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主要是运用形象思维,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联想。直观形象的教具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想象力。如,《念读童谣》里的童谣都配上了稚朴童趣的民俗剪纸、手绘配图,传统泥塑,使内容更加形象化,一瞬间,使孩子的视觉感受都将会重叠,彼此之间相应合。而Flash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等优势,幼儿都特别感兴趣。如,在进行《上花轿》的童谣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描绘了老鼠嫁女充满喜庆、热闹、诙谐的画面,当屏幕上出现美丽的花轿、各种形态(有抬轿的、有坐轿的、有吹喇叭的、有敲锣的……)的老鼠形象时,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幼儿的眼球,他们情不自禁地被里面的情节所吸引,有声有色地跟着动画学读:花花轿,八人抬,老鼠嫁女上花轿……在欣赏过程中孩子们也就学会了童谣。

  2.运用启发性、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幼儿培养说唱童谣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优美动听的示范语尤其重要。教师示范吟诵童谣时,要掌握正确的音准和一定的朗读技巧,以抑扬顿挫、变化生动、声情并茂的语言朗读,不仅增添童谣的语言美,更能够有效地渲染氛围。如,在教学《西游记》时,教师的示范语读起来要富有感,把真意和感情巧妙地揉进节奏里,让孩子乐在其中。有时在熟悉童谣的基础上,也可利用本地语言资源,让幼儿用自己本土的方言说一说、念一念民间童谣。朗读的同时,幼儿感受到了家乡语言的美,激发了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如福建童谣《月光光》《天乌乌》,当我们的孩子们用方言念诵时充满了别样的童趣。

  3.融入活泼好玩的游戏活动,轻松达到教学目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最基本、最喜欢的活动。童谣与游戏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童谣的教学中,我先以玩为导,使幼儿很快进入游戏的情节中,他们的情绪迅速地被调动起来,融入童谣温馨、愉快的氛围中。如,在学习童谣《拉锯》时,我先教孩子们玩拉锯的游戏,孩子们在快乐的嬉戏中愉快地跟着老师念唱童谣,这种轻松愉快的游戏教学法在童谣教学中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创编不同的节奏和动作,更好地体验和展现童谣的美感

  童谣富有节奏、声韵的美感,语言朗朗上口,教师可以让幼儿为情节性较强、生动有趣的童谣创编肢体动作、节奏,在鼓励幼儿创编肢体动作来表现童谣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自己的表情、神态,注意童谣情节的发展。让幼儿自选乐器为童谣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节奏卡,让幼儿欣赏,并鼓励幼儿尝试将节奏和童谣结合,探索哪首童谣和哪个节奏结合比较适合。如,《西游记》这首童谣,教师可以先让幼儿欣赏、感受童谣,然后提供两段风格不同的节奏,(1)XX X X X XX X I XX X X X XX X I XX X XX X I XX XX XX XX II。(2)XX X X X XX X I XX X X X XX X I XX X XX X I XX X X XX XX II。让幼儿按不同的节奏卡来进行朗诵“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在朗诵的过程中,幼儿感受到了按不同节奏来朗诵童谣所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幼儿熟悉后,再进行创编动作或加入乐器,边做动作边朗诵童谣,幼儿感到很新鲜、很开心,个个情绪高涨,兴趣高昂,非常投入。

  5.尝试仿编童谣,让幼儿大胆地想象与创作

  在童谣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仿编、改编以及创编童谣。创编活动可以以现有格式仿编,如内容替换,填空游戏,也可是留有悬念续编,即教师提供一首童谣,但把结尾隐藏,让幼儿自己来编一编结尾。或是提供主题创编,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一个词语、一个画面、一种形式,来让幼儿进行创编。如,在教学颠倒歌《太阳起西往东落》:“太阳起西往东落,听我唱个颠倒歌。天上打雷没有响,地上石头滚上坡……”这一童谣时,我让幼儿先了解了颠倒歌的基本特点:正话反说,内容机智,联想丰富,然后再提供一幅图片,让幼儿依据画面内容大胆创编颠倒歌,这样的主题创编,由于没有格式的限制,幼儿更能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和创作。

  童谣是儿童文学百花园里最为纯真的一朵,正以它无穷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个孩子,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感知生活、热爱生活、发展自我的平台,让孩子们有了认识世界的窗口。在今后的童谣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提炼出更加丰富的童谣教学策略。来吧!请和孩子们一起吟诵吧!

  编辑 薛直艳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探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浅谈幼儿园童谣教学的实践探索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