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课程回归幼儿的生活,是当前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十分倡导教育要回归生活,要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决定了环境创设与其生活相关的重要地位,幼儿年龄越小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也就越密切,如何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环境创设中,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让生活化的教育环境说话?如何通过生活化教育环境的创设充儿的生活,丰富幼儿的经验?
一、明确幼儿是环境活动中的主体,我的地盘我做主
环境是为幼儿服务的,那么他们就应该是主角,就必须让环境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由他们自己选择、参与操作,使其水平得到发展。例如,在“娃娃家”的创设中,为投放什么操作材料,我和孩子们商量:家里面都要有些什么?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开了,有娃娃,有小床、衣柜、桌椅,有冰箱彩电,小床上还要有床单被子,衣柜里要有衣服,冰箱里要有奶、水果、蔬菜,娃娃要吃饭要有厨房,厨房要有餐具,娃娃还要有玩具……内容是他们自己制定的。很快,这些材料大部分由幼儿从家里收集带来了。丰富的材料又是自己熟悉的,所以幼儿特别喜欢去“娃娃家”玩。
二、创设温馨的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
对刚入园的孩子来说,营造温馨充满爱意的环境最为重要。小班幼儿,刚入学时又哭又闹,情绪很不稳定,“家”对于小班孩子来说是最熟悉的话题,因此在创设本班环境中,我以“家”为主线,创设了亲情区“我爱我家”,贴上幼儿和爸爸妈妈的全家福,再写上温馨的话“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我是爸爸妈妈的宝贝!”孩子们想爸爸妈妈了就去那里看看、摸摸相片,让幼儿感觉到爸爸妈妈时刻都在自己的身边。又如,为了让幼儿感到来自集体生活的关爱,我创设了“生日树”这个板块,树上有十二片叶子,每片叶子表示一个月份,每片叶子上都有一些青苹果,然后把每个幼儿的相片贴在相应的生日月份叶子上的果子里。每到幼儿的生日,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将他相片上的青苹果换成红苹果,以表示属于自己的果子已经成熟。一起唱生日歌,赠送生日礼物,让幼儿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小朋友们的祝福和关爱,每次大家都特别开心,特别期待。
三、创设生活场景,展示生活感悟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小班幼儿具有形象思维具体的特点,认知水平有限,喜爱模仿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因此,应从小班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出发,创设幼儿最熟悉、最直观的生活化环境,小班幼儿最喜欢“娃娃家”这个活动区,因为“娃娃家”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满足幼儿对家庭生活的依恋,也是自己生活经验的展现。例如小朋友在“喂宝宝吃饭”,一会儿后他自言自语:“宝宝不吃饭,生病了” “宝宝生病了,怎么办?”“去医院”!这时我及时引导,然后,我们的“医院”由此诞生了。我们还经常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和爱好,把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到班级环境创设中来,让幼儿在活动中模拟生活情景,体验生活乐趣,积累生活经验。创设了“衣宝宝的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由取放,并在相应的地方贴上幼儿折叠摆放衣服的相片,提示和引导幼儿怎样挂衣服和折衣服,小朋友通过看和实践,在扣扣、拉拉、叠叠、挂挂中提高扣纽扣、拉拉链、叠衣服和分类摆放衣服的能力。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生活技能,有效地加强了自理能力。我们设置了“玩具展示”区,还开展了“玩具总动员”活动,鼓励幼儿把自己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分享,同时给玩具进行简单的分类,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训练生活能力。
四、创设会说话的环境,汇集生活信息进行活动常规教育
一日活动即课程,我们抓住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让幼儿和环境进行对话。例如,巧用小脚印 ,小班幼儿规则意识较差,在拿口杯接水喝时, 往往会出现拥挤现象。于是,我们就在杯子柜和保温桶前的地面上贴了一串小脚丫,告诉幼儿说:“大家在取杯子时和接水时,一定要踩着小脚印排队,一步一步向前走。”在小脚印的提示下,饮水排队的规则逐步形成。还有,我根据需要在活动区入口处的地板上,贴上几对脚印,表示两种意思,一是进入这个区域活动要脱鞋,二是鞋子脱下来要摆放在脚印上,如果脚印都摆满了鞋子,就表示该区域人数已满,不可以进区活动。相同的脚印,在不同的地方表示不同的意思,利用脚印和幼儿对话,让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遵守活动常规。
贯彻“以幼儿为本”的理念是环境创设的实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将生活、游戏、学习等内容融入环境创设,让小班幼儿在家一般温馨的环境中自主、快乐地学习成长。
【“幼儿园像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