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给我们留言说:“一天早上孩子说要吃面包,我就拿起桌上的一整块面包掰了一小块给她,没想到她瞬间变脸,然后趴地上哭了半个多小时,怎么也哄不好!”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听过另外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三岁的小男孩,每次便便完了之后都要看一眼自己的便便,然后跟便便说“byebye”才能将便便冲走,可有一次爸爸直接就冲走了他的便便,他不依不饶让爸爸把便便给他变回来,哭了三个小时都哄不好。
类似这种案例实在是太多了!不少家长不禁会问: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是被我们惯坏了吗?这就是传说中的无理取闹和乱发脾气吧?
No,这其中的缘由还要从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说起。
什么是儿童的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字面意思就是孩子开始非常遵循“秩序”,这是幼儿独立能力发育的重要里程。
典型“症状”就是:在符合孩子认知的“秩序”里,TA就会很开心,比如把自己的玩具收在指定位置,家里的灯必须TA开,电梯也要他按…如果“秩序”被破坏,孩子就会一哭二闹三打滚。
同时,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不同,孩子对于“秩序”的执拗和追求略有不同。
1-3岁
1-3岁的幼儿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战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这可以称之为执拗敏感期。
3-4岁
执拗敏感期过后,在3-4岁,会出现追求秩序完美的关键期(有时也会同时出现),可称之为完美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宝宝对待事物总是近乎苛刻的完美,比如,吃的苹果上不可以有斑点,不可以把苹果切成两半,拒绝接受妈妈刚刚剥开但是咬了一小口的鸡蛋等。
接着,幼儿对秩序的敏感会上升到对规则的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你也必须遵守规则,人人都要遵守规则。并且逐渐从服从规则转变为能把一些生活常规内化。
文章开头提到的“被掰了一块的面包”在孩子的眼中简直太糟糕了,这个面包不完美了!我的天哪!(请脑补画面)
5岁以上
到了5岁之后,由于幼儿对秩序关系的感受越来越明确、越来越深入,会对时空秩序感和具有美感价值的秩序感即秩序美感特别关注。
当他们画画时,会注意结构比例是否合理,比如近大远小等;当他们搭积木时也会注重空间结构的美感,等等。因此,这一阶段也可称为审美的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对儿童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蒙特梭利曾经说:“秩序对于儿童来说,是生命的需要,当它得到满足时就产生真正的快乐,是一种对外界的适应。”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一个必经阶段,在建立秩序过程里,智力也在发展中,正确引导对以后孩子的规则意识建立、逻辑感、适应环境能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发展秩序感、道德感
如果家长不理解孩子此时的特殊心理行为,错认为孩子“固执、任性、胡闹、惯坏了、不听话”,甚至打骂、训斥孩子,那么,就可能会破坏孩子的秩序感,阻碍了孩子对标准和规则的追求,扼杀了孩子的秩序感萌芽。
孩子以后也许会真的变得“胡闹”,不收拾物品、不遵守秩序规则、说话不算数、违反道德等。将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这里的所谓道德,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所建立的各种规则。)
促进认知能力发展
秩序感会帮助孩子进行初步思考和逻辑因果的推演。可以提升孩子以后的分类、归纳、推理能力,以此增进孩子思维、认知能力的发展。
养成规律的一日生活
人类生理运作机制就像生物钟一样,井然有序,有理可循,如果孩子可以在稳定的心理规律中成长。生活上也会表现出十分节律的表现。
父母该如何做?
孩子执拗的这个阶段,可能是老师和父母最为苦恼的时期,因为执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让人感到无奈,但尊重孩子这一生命现象是首要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
尊重孩子的秩序感,接纳孩子的固执
作为父母,当孩子感到自己做事情的顺序被打乱而哭闹着要求“重来”时,一定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多去了解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只要你满足了孩子内心的需求,每个孩子都会顺利地度过秩序的敏感期,而父母也不会再认为,“重来”这一阶段就是大人最为苦恼的时期。
给孩子发泄情绪的机会
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
给孩子正确的“秩序”环境
环境秩序:家庭布置中,一切物品的摆放都要有固定位置,让孩子能够清楚地看到和感受到,而且物品的摆放一旦定下之后,就不要轻易变动,给孩子固定的印象。如果有改变,要及时告诉孩子。除此之外,还要让孩子能够和大人一起“保护环境”,在此过程中,激发孩子的责任感,而这种责任感会督促孩子思考,有助于促进孩子秩序感的发展。
生活秩序:给孩子一套有秩序的生活规范,如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从中促进孩子秩序感的发展,比如规律的作息和生活习惯等。
心理秩序:了解孩子秩序敏感期,减少孩子因变动产生的不安感;知晓孩子对事物执着的想法,给予孩子更多耐心,降低不必要的亲子冲突。
借用秩序敏感期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当父母发现宝宝十分注重秩序,要求凡事都要严格按照顺序来办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宝宝强烈的秩序感,培养他们做事的条理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比如告诉孩子,哪些东西是能拿的,哪些东西是不能拿的。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也不能用”的习惯,并且逐渐强化孩子的认知。
再比如,吃饭时,父母可以每次都让长辈先坐下,然后再让宝宝入座,一旦宝宝习惯了这种顺序,就能在这个秩序的敏感期内养成“长者先,幼者后”的好习惯。
结语
秩序敏感期是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必要经历和面对的。幼儿在这个时候建构自己的内心世界,秩序是很重要的一项,传达着他对这个世界顺序的理解,希望家长朋友们可以多点耐心,接受孩子这一过程,并陪他安然的度过。
相关阅读
育儿加油站 | 孩子内向好还是外向好?请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点击左下角,免费预约参观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