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应试教育的不完善的深入认识,人们开始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打破常规,建立一种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幼儿园的创新教育备受重视,对幼儿实施创新教育,可以创建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活动,促使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同时教师要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让他们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幼儿创新的潜意识得以发挥,渐渐得到培养。本文就幼儿园如何有效地开展创新教育谈一些看法。
一 人们对创新教育的正确理解
“创新”就是要舍旧,争取新的东西。应试教育有许多弊端,对幼儿来说,它剥夺了幼儿爱玩的天性。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是全体教师和幼儿都能参与的教学实践,它培养的是一种综合素质。
幼儿天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与创造力,他们对周围世界感到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各个区角,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喜欢的活动。如科学角有许多木制的材料,幼儿自己去操作,摆出各种各样的造型,并能说出它的功能等。这时,教师要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让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产生创造欲望,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 教师学习创新工作,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必须坚信每个幼儿都有创新的潜能,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每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如随便的一个数字“1”,他们会说成是铅笔、棍、糖等,一切长的物品,这就是他们创造的过程。在幼儿的世界中,理解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在实践中具体做法是:
1.呵护幼儿的好奇心,允许孩子犯错误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幼儿好奇心很强,能频繁地提出各种问题,并能解决某些问题,有时会做错事。这时,教师和父母应主动、热情、耐心地对待幼儿的问题,不应采取冷淡甚至反对的态度。如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喜欢提问题,有一天,她说,“老师,为什么有的树下出来的是毒蘑菇,有的不是?”我说:“你提的问题真好,我们一起来查资料吧。”老师表扬了她,引导她解决问题,学会探知。
2.注重个体差异,使人人获得成功体验
幼儿的经验、兴趣、学习方式和发展水平表现出个体差异,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分层指导,使每名幼儿都获得成功体验。如在认识种子活动中,一部分幼儿只要求他们说出种子的名称、形状等,并进行简单分类,一部分幼儿要求他们能够按照多种方法进行分类。这样,不仅使每个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让孩子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捕捉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幼儿生活中,经常绽放出创新的火花,倘若视而不见,任这些教育机遇流逝,会埋没幼儿的创新潜能。在长期的幼儿教学和生活中,笔者始终要求自己做一个有心人,捕捉每个契机,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如每天幼儿午睡后都要吃水果,有一天一个小朋友拿着香蕉皮说,它多像我的帽子呀,随后有些小朋友拿起香蕉皮玩了起来,我抓住这个时机,及时加以引导,“小朋友,香蕉皮还能做什么呢?”孩子们可高兴了,说出了许多答案。教学中抓住每个教育契机,可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 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共同为创新教育服务
幼儿接触面狭小,尽量创造机会让幼儿到自然界中、社会中去体验。让幼儿在实际生活中锻炼,增加与自然界和社会交往的机会。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由近及远,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创新教育。解放幼儿,让幼儿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想,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双手感受自然和社会。
夏天,教师可带幼儿到商场里观察商品,学习买卖的关系。春天,到公园去,观察花草树木。秋天,到田地间,帮助农民伯伯收拾庄稼,知道农民的辛苦,从而爱惜粮食。冬天,下雪时,组织幼儿观察雪、打雪球等。与家庭密切配合,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为幼儿的学习成长服务,形成教育的合力。
在教育正呈现出一系列创新的变革时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高素质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的任务尤为突出。幼儿园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已初步积累了许多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宝贵经验。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创新也包括总结的过程,只有善于总结、改善,才能更加完善。所以创新活动不但需要有发散思维,也需要有集中思维。它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一种独特的思维活动。实施幼儿园创新教育必须举起改革的旗帜,勇于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责任编辑:李爽〕
【关于幼儿园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