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大班孩子们《给弟弟妹妹们的指南》如火如荼进行中。
两个班分为八个组,每组负责书的一个部分,比如教室、操场、选修课、美食……,他们组内讨论内容,商量版面布局,绘画制作。
孩子们挺能干。美食组小范围(两个班)调查了大家最喜欢的美食(见下图):
孩子们独立制表、调查、计算票数
但是更多的是意外状况。
本周最大的状况来自于内容。
两个班的画风差别太大。一个班走小清新写实风,一个班走浓烈写意风。
有的组一项内容就画了十几页。
有些项目内容特别主观,比如介绍到老师,孩子太爱自己班级的老师了,每位老师都画了很多故事;可是更多孩子熟悉的老师却没画。
……
项目教学中,层出不穷的状况如影随形,老师们把这些意外看作孩子学习的宝贵机会。针对孩子们制作中的这些问题,老师们决定组织两个班互相点评,发现问题。
我心里隐隐地觉得,点评得不到想要的结果。闪念之后又想,还是让孩子们先试试吧。
第二天的点评,效果果然不太好。孩子们只会简单地说“我觉得这个不好看”“没看懂”。这样的点评显然没什么价值,而且孩子的作品被别人粗暴评价之后,显然心情不太好。
我心中模糊的感觉变得清晰起来。人的一生要给别人提很多建议,但会提建议并不容易。怎样让自己的建议被接受被执行,让接受建议的人做得更好,是提建议的人要思考的事。
孩子们互相给建议的效果不好,原因有这样几条:
1. 并不真的明白对方的任务目标(不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所以老师们接下来增加了详细介绍本组内容的环节。
2. 缺乏点评的框架,不知道从哪几个角度分析对方的任务内容。所以下一次点评,老师们会把相关词汇和角度列出来,提醒孩子。
3. 更重要的是缺乏提建议的意识,提建议不是找毛病,而是给方法。经历第一次点评,孩子们现在显然更容易理解这个观点。
教孩子这些,何尝不是我们作为老师自我成长的过程呢!
当天讨论问题所在,当天调整接下来的安排。项目活动就是这样充满变化。
教学讨论时,老师们说了很多让人欣慰的事。
孩子们的沟通合作能力果然都不是盖的。比如组内有孩子一心只想着玩,其他成员学会了:“你先干完这个再去”;有时候两个孩子都想抢一个任务,其他孩子会这样劝他们:“把这个分成两部分,这部分你做,另一部分他做”。
高兴的是,没有攀比没有告状没有推脱。谁做多了谁做少了,谁的任务好。组内有孩子能力弱一些,做的任务少,需要同学帮助,但也没人攀比。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看来孩子们真的理解了。
一上午的时间,除了户外,孩子们可以在区角玩也可以回来继续讨论和制作自己的内容。孩子们安排的很好,没人一直在玩,总是记得自己还有任务呢!!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还真的是不错。
灵活有趣有办法,既是的孩子,也是的老师。
大班孩子好学上进。闲暇时,有孩子总是追着老师给自己出计算题,还嫌弃老师出的题简单。老师被催不过,出了一道没有进位的5位数加法(这一年教研下来,年轻老师对数学教学的理解也不是盖的),孩子马上算出来了。老师又给了一道有进位的5位数加法,这次终于难住了孩子,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写了。老师给讲了一遍,孩子回去想了一天。第二天找到老师:“我会了,你继续给我出题。”孩子果然会了。接下来这一天,孩子找机会又教会了班里其他几个孩子。
我觉得,讲题的和听题的,都很厉害。
这种数学理解能力,归功于中大班时期很多“数”的活动。比如百日纪念数日子,林地里统计大树的种类和数量。孩子们理解十进制,理解十个十个数,于是进一步理解了百和千的概念,
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昨天和今天似乎并没有什么两样。只有孩子们一天一天的变化带给老师惊喜,见证了时间。
END
孩子爱的理由:
《孩子为什么爱——这里好玩啊!》
欢迎参加公开日活动,近距离了解。点击这里了解公开日活动。
你还可以通过这些文章了解:
教学:晓音笔记|大班孩子的能力总是会吓到我 玩,自由地玩——最high六一节 教室里的美食店!和绘本来场约会 蛋蛋小朋友和他的“大怪草” 如果做书,我会写什么?——托小班《我的书》郑老师教学日记 I 鸟鸣涧 孩子们的选修课(有视频福利哦~)
与自然:像鸟儿飞向自由的天空——春游啦!自然课程第六期——西山森林公园里的秘密小路 四季——秋天的林地来了一群小朋友
与艺术体育:孩子的画是用来听的 音乐启蒙、钢琴、小提琴、吉他、乐理课招生 雾霾天怎么运动?这里有视频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