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面蓝字免费订阅
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很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孩子们健康的起点。为了保证这项集体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孩子们的进餐质量,一定的组织流程和常规要求是必不可少的。今天我们来看看幼儿园进餐环节中的一些细节组织。
餐 前 组 织
1、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总是老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以组为单位进行盥洗,一位老师在教室看护好教室里的幼儿,另一位老师要注意幼儿上厕所的安全和幼儿洗手的情况。
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节,如老师组织不当,先前孩子洗干净的手又要再次污染。
为了减少多数幼儿的无谓等待,老师可以积极开动脑筋,形成每个班自己独特的组织方式。比如,当两组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其余的幼儿正在专心地做律动。盥洗回来的幼儿随时跟进,既照顾到了幼儿间盥洗时间长短的差异,又照顾到全体幼儿,没有了无谓等待时间,孩子洗干净的手也不会再次污染。
2、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活动的主要目的。
主要的方法是开展餐前播报活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为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收集当天食谱的相关营养知识,在每餐前当小小信息播报员,向全体同伴播报当餐的食谱及其营养价值。
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够,对于饮食的营养价值认识不清。老师就事先了解当天的菜谱,利用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在餐前给孩子看。
餐 中 组 织
1、把握好幼儿就餐时间,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
就餐时间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到孩子营养素的合理摄取。
因此,班级教师和保育员针对吃饭过快的幼儿,及时提醒其细嚼慢咽,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东张西望,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饭耗时过慢的幼儿,找出具体原因具体分析。
2、规范幼儿端饭线路,确保进餐中的安全。
在进餐过程中总有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不安全因素,尽管幼儿也是很有序的按顺序进行,免不了还是有因端饭引起泼洒或碰撞,老师也是天天强调注意安全,但还是不尽人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窍门就是,如果所有的幼儿能都围绕在固定的线路上(如逆时针从后到前)进行活动,那么就不会出现交叉现象,就能避免人为的碰撞。
3、关注幼儿的进餐心理健康。
在幼儿园进食中,常常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别说话””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而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
老师需要给幼儿一个宽松的就餐环境不等于放任自流,老师必须明白何时何事需要维持纪律。
4、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老师可以针对班上孩子不同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1)故事引导、榜样示范法。
(2)座位调整、小组比赛法。
5、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
家长对饮食往往特别关注,因此老师和保育员在分饭时,一定要做到统筹全局,公平对待。这里的公平不是说所有的孩子吃的一样多,而是要根据每位幼儿的饭量添加适量饭菜,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吃好。
餐 后 组 织
1、餐后习惯的指导与养成要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
幼儿餐后的习惯同样也需培养和养成,这也是一项重要的进餐礼仪。内容主要有:
(1)吃完自己碗里的食物;
(2)用毛巾擦嘴
(3)收拾自己的餐具
(4)漱口
因为幼儿进餐的速度不一,老师既要照顾进餐中的幼儿,还要照顾餐后的幼儿,这时值日生就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不同的分工,使值日生各司其责,提醒幼儿餐后各项习惯的养成。
2、餐后活动的组织。
幼儿餐后需要一些安静活动,这个时间段也成了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时间。
幼儿根据意愿选择看图书、捏橡皮泥、搭积木、画日记、小组游戏等各种小活动,老师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同伴融洽交往、师幼积极互动的场所,使幼儿在语言能力、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发展。
小编说:
进餐环节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只有将进餐活动进行细化,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小朋友们的具体需求。同时,进餐环节里充满了很多锻炼幼儿的机会,让我们一起观察幼儿,引导幼儿,让他们逐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PS:由于公众号的篇幅数量有限,所以无法把更多实用、鲜活、权威的信息传递给广大读者。
欢迎大家登录以下网址查阅更多相关报道。
中国学前教育网:
(www.preschool.net.cn)隶属于北京汉博东方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此网站在业内排名一直保持前三位,是学前教育领域专业门户网站。网站首创于2002年,致力于为中国学前教育服务。“诚信,激情,创新”是公司及员工秉持原则。自开办之日起,中国学前教育网受到各界专家朋友信任和支持,已经稳步走过了数个春秋,日趋壮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