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同时指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从现阶段我国教育整体发展情况来看,学前教育仍然是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最薄弱环节,特别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学前教育是教育均衡发展中的“最短板”。普惠性幼儿园数量缺口大,幼儿园“大班额”现象普遍,教师队伍建设及保教质量等相对滞后,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集中地区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及教学质量整体偏低。
学前教育领域不可忽视,教育扶贫,要努力让贫困地区的幼儿“有园上”,更要为贫困地区的幼儿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数量不足,幼儿“入园难”
两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全国农村幼儿园园数为77260所,较上一年增长4677所,增长率为6.44%。2015年,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已达到75%,其中城市地区已接近100%,而农村地区(镇区和乡村)大约只有60%左右。县镇与农村的入园人数增长速度也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2014-2015年,城市入园(班)人数增长率为3.13%,而县城和农村只有0.23%。
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贫困村没有设置符合国家要求的学前教育机构,适龄幼儿只能被送到非正规的托管场所,或留在家里接受隔代教养,进入幼儿园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存在很大困难。可见,目前农村学前教育承载力依然不足,幼儿园覆盖率不够,办园规模无法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依然存在,亟待解决。
质量不高,幼儿“发展难”
推进“基本普及学前教育”进程中,农村地区幼儿园虽覆盖率有所增加,但办园质量却整体偏低。
突出表现为班级规模大、园所环境差、教师专业能力弱等问题。
2015年,全国县镇和农村幼儿园幼儿与专任教师平均比例为20.8∶1,幼儿与教职工的比例为12.7∶1,远超国家标准。
很多农村幼儿园园舍破旧、基础设施落后,教室采光、桌椅、玩具架、盥洗和如厕用具以及整体卫生状况等都普遍较差。室内玩教具配备不足,且自制玩具较少,图书数量和种类少,户外体育活动器械极其缺乏,沙地、水池、种植园地更是极为少见。
农村幼儿教师的来源和学科专业相对复杂,一部分教师并非学前教育专业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特别是在作息制度安排、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等方面的专业性明显不足,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三条路径:助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继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增加办园数量,提高办园质量。
首先,继续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幼儿园覆盖率。正政策上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学前教育资金投入应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依托小学改造或新建幼儿园,最大程度保障幼儿“就近入园“。
其次,多渠道筹措资金,提升农村幼儿园保教条件。添置必要的学教玩具,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是户外环境更具特色。同时加强幼儿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幼儿园网络覆盖率,为接入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供保障。
*补充师资队伍的数量缺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首先,提高教师待遇,多渠道增加优质师资。将幼儿园教师纳入乡村教师生活补贴范围,保障在编教师与公办中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保障费公办教师的工资待遇和基本权益。
其次,面向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毕业生、有志向从事学前教育的综合性高等院校毕业生招考、培训,积极引导小学富余师资转岗任教,以多渠道填补农村幼儿园师资缺口。
最后,加强职前职后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选派教师参加“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组织教师到优质中心幼儿园交流学习等。提升各方面能力,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
*加大学前教育资助力度,不让一个儿童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与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相比,针对学前教育的资助力度仍然不够,建立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十分必要。应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范围,提高资助比例和资助标准,优先资助建档立卡家庭的幼儿接受免费学前教育。
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学前教育阶段推进,推行落实“贫困地区学前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并鼓励多种形式捐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接受普惠学前教育。
本文数据来源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2015年全国农村教育大调查数据。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婴幼儿的家
版权声明:本微信公众平台属于公益性平台,旨为服务学前教育,提供相关咨询、图文等。若涉及到侵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进行删除。联系邮箱:preschoo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