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滴~ 沉寂了两个月的班级群,终于在开学的时候再度营业。
我又开始了信息不断,且不看不行的“上班打卡”模式。
甭管你多不食人间烟火,交际寡淡,通讯录里多冷冷清清,寥寥数人。只要孩子上学了,微信里一定会多出“家长群”的身影。
甭管你是陈董、黄总、张经理、甚至大明星、千万富豪,也甭管你是大学教授、博士文凭还是海归高管,在家长群里“众生平等”,都只有一个称呼——“某某某家长”。
父母事业再风光,老师点名也慌张。
父母头衔再高级,老师喊到还得到。
所以,有人含泪调侃——
一入家长群深似海,从此清净是路人。
一个人的家长群,
可以多到什么程度?
大概比我头发分的叉都多……
现在打开手机,数一数你有几个家长群?
对我来说,这个数字简直没有上限……因为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不会有最多,只有更多!
-
一进班级,就会有通知群、交流群、家委群、家长闲聊群……
-
作业要打卡,就还得分语文群、数学群、英语群、甚至体育跳绳群……
-
参加了兴趣班,还会有舞蹈群、书法群、乐高群、围棋群、钢琴群、游泳群……
-
课外培训少不了,再来一波奥数班群、作文班群、口语练习群、资料分享群、竞赛辅导群……
如果不设置“消息免打扰”,基本上手机一天都在“滴滴滴”声中度过。
家长群不仅数量多,类别也多,粗略按信息内容分下来,大概有这四类——
1、想退退不了的“通知群”
班级的日常课程、放学接送、各项缴费、临时安排、作业布置、资料打印……老师都会在这里发布。还有上面各部分分配下来的防溺水通知,交通安全倡议书、消防安全学习视等等……
每天被这些看似紧张又不太重要的通知刷屏,已然养成家长们时不时要点开家长群的习惯。有人统计过,一学期的各类通知,保守估计,没有一百,也有七八十条。
就像一个人上班,结果每天都在开会。可是开了一年的会议下来,真正重要的没几个,但每个都得参加。
2、点名报数的“接龙群”
各项活动的报名、费用的已缴、表格的填写、信息的收到,无不接龙。
接龙慢的,耽误班级统计,老师的“追杀令”随时就 @ 上门了。
3、压力山大 “打卡群”
有家长调侃,上学才3天,打卡群就加了10个……不仅分科目,同一个科目还分不同种类。单纯一个语文,就可能有“古诗打卡群”、“课文早读群”、“听写提交群”,每天辅导作业时,各科的打卡就时常弄得家长头晕眼花。
不管孩子完成的质量怎样,先打卡提交凑个数,不然分分钟会被老师点(pi)名(ping)。
4、真正热闹的“交流群”
今天要不要穿礼服?孩子放学怎么还没出来?手工作业怎么做?谁有空帮忙拍下刚发的试卷?课本不见了,大家帮忙找一找……
每天最热闹,但话题最琐碎的,就是交流群了。事无巨细,总有家长在里面发问,所以最热火朝天。
“交流群”是最有意思的,因为还分“有老师版”和“无老师版”。有老师的群,大家说话都很慎重,没老师的群,氛围轻松许多。
每天看群信息,成了家长的必修课。如果有两个孩子,群量翻倍。有二胎父母就自嘲,自己每天辗转于各个群“批阅奏折”,日理万机,比皇帝还要忙。
家长群里的江湖门派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戏可看。
家长群是一个神奇的存在。看似一方安静的小池塘,实则是一个浩瀚的江湖。表面一片祥和,但私底下却常常暗流涌动,深藏刀光剑影。
在这里,画风多变,门派众多,每个帮派的特点都可圈可点——
1、彩虹屁——夸夸帮
老师好,老师妙,老师说的呱呱叫。
每个家长群,都会有那么几位特别能说会道的爸妈。擅长长篇大论的发言,各种小诗歌、小作文信手拈来,感情真挚,夸奖到位,一通彩虹屁拳连续输出,渲染得班群氛围五光十色。
每次老师发布信息,一呼百应,各种疯狂输出“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积极配合老师工作”……毫不吝啬的夸赞,还得配上官方表情包,大拇指、玫瑰花、鼓掌。热情之至,裹挟着其他家长不得不跟着刷屏。
班级群的“夸奖”之风是会传染的。因为不管你内心想不想,当班级群都在刷屏式表忠心时,为了孩子,你都会不得已“被感染”,跟着齐刷刷地发发发。
2、随波逐流——看戏派
永远不会当出头鸟,但也不会消失于江湖。
该点赞时点赞,该接龙就接龙,该打的卡,拖拉一下,但也每天都会打。主打一个听从安排,就是这样不积极也不消极的存在。
每次班级刷屏都直接“随大流”,不管三七二十一,复制、粘贴、发送,流水线式动作,一气呵成。
但盲目跟风而导致翻车的笑料,年年都有,迷糊家长永远不嫌多。
啼笑皆非的接龙,常常让老师看得头大。还有无可救药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常常把老师逼到崩溃。
经常潜水、偶尔摸鱼,脑回路还清奇,难怪有老师感慨,这一届家长不好带啊!
3、吹毛求疵——找茬帮
-
“老师,为什么今天照片没有我们家娃?”
-
“老师,教室空调调高两度,孩子早上有点鼻塞。”
-
“某某妈妈,你家孩子今天拿了我们的铅笔,请归还。”
-
“某某家委,班费购买的运动会服装,有经过投票吗?”
-
………
每个班都会有一两位自带“反骨”的家长,主打一个“事多”。是让家长们闻风丧胆,也让老师一筹莫展的存在。
如果班上聚集多几位特别“有想法”,嘴皮子“利索”的家长,班级群随时都会变成开战群,一番武林混战,打得不可开交,就算老师出动也未必能喊停。
要是遇上负能量特别多,喜欢在群里抱怨不停的家长,大概率会被老师请去喝咖啡。
毕竟,班级群可不是个人展示才艺的舞台,而是老师统领的江山。
4、沉睡不醒——消失派
当然,佛系家长也有,堪称江湖中的逍遥派。
隐姓埋名,对班级群信息自动屏蔽,一整个学期都搞不清状况,永远等着家委或老师一对一电话通知的武林高手。
班级活动很少露面,家长聚会从不参加,聊天唠嗑更是从不冒泡,有时同班六年,你甚至可能都没见过他。
逢大型活动,老师交代了无数遍的细节,他们家孩子永远都在状况外,不是穿错衣服,就是配错鞋子,忘带道具。甚至,会错过参加活动的时间,压根没出现。
5、特立独行——自成一派
当然,每个班也总少不了那么一两个显眼包。90后晋升家长,家长群的画风也开启了新时代的“斗图”模式。
在其他家长都战战兢兢回复老师信息时,这几位“显眼包”总能在班上充当气氛组,旨在撩起全群嗨起来。
当然,我行我素,特立独行有时也会吃苦头。稍不注意,可能就被老师踢出去了。
有苦说不出,
家长老师都不容易
群信息太多,家长看不过来,苦不堪言:每天除了上班、做家务、照顾孩子、检查作业以外,还得应付班级群布置的各项任务,生怕错过老师布置的重要信息。
因为稍不谨慎,被群里点名,那个尴尬程度,可比自己读书当年上课被罚站还要丢人。
有一则新闻里,因为无法及时回复家长群的信息,家长会时被老师当场点名的爸爸,突然情绪崩溃,当着全班家长的面痛哭申诉——
“我怎么可能不关心呢!天天加班到凌晨,我不可能时时刻刻,来盯着你们那些东西。你们老是打电话给我,我不是不想接 ,而是开会没时间接啊!”
面对生活、工作、教育的多重毒打,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就在一瞬间。
搬砖就没空陪你,陪你就无法搬砖。我也想关注孩子更多,奈何生活不允许我停下脚步。
父母苦家长群久已,前两年,《开学三天,我退出了家长群》一文就曾一度登上各个平台热搜榜首位。
#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的话题,在热搜上短短三天内,阅读量就突破7.4亿次、讨论8.3万次。
江苏一位爸爸不堪重负,面对老师要求家长帮忙批改作业,大声地喊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但正如《光明网》所说——退得了家长群,退不出育娃的焦虑。
“又爱又恨”,是父母们对家长群的最大感受。“爱”是爱它的方便,“恨”也是恨它的方便。
“又爱又恨”,同样也是老师的感受。虽然随时可以找到家长,但也随时会被家长找上。
“每天都像在开家长会”,家长们看到通知群信息一堆会头疼,老师看到交流群家长问题一堆堆,同样脑袋要炸开。可是,上级层层叠加的任务,又让家长群不得不信息满天飞。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可以忍受一切。
其实,家长是如此,老师也是如此。
信息时代里,家长群的信息传递快捷,使得家长群无从舍弃。当家长群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压力群”后,许多老师也努力寻找解决之道。
比如,有老师与家长明确家校群的互动时间——“我会告诉家长,晚上8:30以后就别再群里发消息了,以免打扰大家休息。如果遇到特别重大的事情,可以发短信问我。”
也有老师在一开始就订好规矩,每次在通知的最后,都会加上“不必回复,以免刷屏”的字样。彼此约定好,只要发到群里,都视为“已阅”。
而家长在吐槽群信息过剩的同时,也逐渐摸索出了“信息”共存之道,除了可以设置“消息免打扰”之外,还能在群设置中添加“重点关注人”,保证在满屏回复中,不错过老师的每条通知。
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双向奔赴,多点理解、多点包容,也减少了彼此的误会和矛盾,齐心协力,寻找一个融洽的和解之道。
家长群应该是什么模样?
知乎上有过一个问题——家长群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
原本这位妈妈担心女儿会因为身体缺陷被歧视,却收获了满屏的拥抱和温暖。
家长群应该是什么模样?
这段故事就告诉了我们答案——有心、有爱、有温暖。
你如何看待这些家长群
你所在的群里又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来留言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