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故事:跳绳挑战赛
缘起:晨间活动绳区中的讨论。 |
晨间自主游戏活动时,伊涵小朋友和雨欣小朋友正在交流着跳绳游戏,这时,诗彤加入进来,“你们看我的,我也会跳的,我会跳到10。”说着她开始跳了起来,伊涵和雨欣在旁边帮忙数着:“1…2…3……..10……11…16。”
伊涵:“哇,你太厉害了,一共16个。”
诗彤:“我上次跳了10个,比盛栎多。”
伊涵:“你肯定是我们班一次跳得最多的。”
诗彤:“劭婷跳得还要多。”
|
最近,孩子们在跳绳游戏中会对同伴一次能跳几个产生好奇,孩子们的交流中洋溢着挑战氛围,对于谁跳得最多也是孩子们最关心的话题。
一 |
怎么知道班级里谁跳的最多? |
丹丹:“劭婷,劭婷,你是不是我们班跳得最多的,你能一次跳几个?”
劭婷:“我早上一次跳了24个,不知道是不是最多的?”
盛栎:“我能跳12个,比你少。”
俊杰:“我跳了8个,太少了。”
硕宝:“谁能超过24个的就是谁跳得最多。”
“怎么知道班级里面谁跳绳的个数最多?”集体活动结束后,我问出了孩子们最关心的问题,听到我的疑问后,孩子们兴奋地你一句我一句……
通过讨论,孩子们做出了总结,我们需要:
1.数一数跳了多少个?
2.记一记跳了多少个?
3.比出每组跳得个数最多的小朋友。
4.从每组个数最多的小朋友中比出谁跳绳的个数最多。
|
|
|
跳绳能培养孩子们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增强体质,同时也锻炼幼儿坚强意志,提高幼儿技能性动作发展的水平,促进幼儿体格健康发展。通过最近的观察发现,我们班孩子们对跳小绳的兴趣有所增加,幼儿们熟练掌握了跳小绳的方法,大部分幼儿能连贯性地跳小绳,从孩子们平时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有了初步的挑战意识,我们抓住这样一个契机,激发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培养幼儿坚持、勇于挑战和敢于超越的良好品质。
二 |
怎么知道家人跳绳的个数? |
1
家庭成员调查
通过讨论,孩子们决定调查爸爸妈妈“一分钟能跳多少个?会花样跳吗?会什么样的花样?”
|
孩子们首先在家了解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跳的花样,第二天来园根据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跳的花样进行设计记录单。
|
|
2
如何统计跳绳个数
辰辰:“对啦,可以用雪花片吗?”
硕宝:“围棋子也可以啊。”
说着,孩子们首先开始用雪花片和围棋子进行尝试计数。
|
雪花片统计 |
|
雪花片统计 |
|
围棋统计 |
统计能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在幼儿初步设计调查统计表之前,孩子们就回家对爸爸妈妈的花样跳绳种类做了调查,之后制作调查表统计表和进行统计跳绳个数,这一系列的环节都由幼儿主动实施,幼儿们从对统计只有模糊的概念到能熟练自制记录表进行统计,掌握了基本方法,计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感受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有用和有趣,同时,团队合作能力及观察归纳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三 |
怎么来进行跳绳比赛? |
孩子们的跳绳技能每天都在进步,跳绳动作越来越娴熟,幼儿们的比赛意识也越来越强,为此,我们准备开展“跳绳挑战赛”。
说着,孩子们开始热烈讨论起来,准备开始讨论制定比赛规则……
1
制定什么样的规则?
|
|
孩子们制定出得三个比赛项目:连续跳绳赛、限时跳绳赛以及花样跳绳赛。
2
如何告诉同伴比赛规则?
老师:“如果其他班好朋友要来看我们比赛,我们怎么告诉好朋友比赛规则呢?”
彤彤:“可以画出来给他们看。”
雨欣:“是的,是的,我们可以把规则画出来贴起来,他们就能看到了。”
老师:“你们的想法非常好。”
说着,孩子们开始准备制作比赛规则的图标,与同伴们一起画、剪、贴、写等形式合作完成规则示意图。
|
通过放手让幼儿自己策划挑战赛的内容,我发现孩子们能与同伴齐心协力共同出点子,共同探讨交流制定比赛规则,虽然还没进行跳绳挑战赛,但是孩子们似乎正在经历“挑战赛”(比赛规则制定的挑战、对外宣传制定海报的挑战等等)幼儿们在一次一次的实践中找到方向,克服困难,团结合作,这也是幼儿经验的积累,通过不断尝试,幼儿们获取新的信息,我们应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和形式,对身边的各种事物进行表达。
四 |
跳绳裁判怎么做? |
1
谁来做裁判?
我们发现幼儿在边跳边数时会有出错现象,如何做到比赛公平公正呢?小朋友们开动小脑筋进行讨论……
幼儿们的讨论结果:放弃边跳边数,选择一位小朋友做裁判进行数数。
那么,谁来做裁判呢?幼儿们开始讨论选择裁判的标准,初步准备进行数数PK。
|
腊八 |
2
数数pK进行时
我加入了孩子们的讨论中,最终数数PK内容分为:数数的速度比赛、数数的正确性比赛、数数声音的大小比赛,三项比赛贴纸最多的小朋友再进行PK,选出裁判人选。
3
比赛中数错了怎么办?
硕宝:“老师,如果裁判在数数时数错了怎么办?”
老师:“是啊,你们说怎么办呢?”
辰辰:“我们可以请两个裁判,这样就可以了啊。”
硕宝:“是啊,是啊。”
最终孩子们决定比赛时请两个裁判同时进行数数。
在午餐后散步时间:“明天我们就要参加比赛了,我们可以为同伴想一个加油口号。”
辰辰:“老师,我想到了一句:你跳绳来快又快。”
硕宝:“小小人儿把绳跳”
可欣:“小小绳儿来比赛”
彤彤:“跳呀跳呀跳高高”
语诺:“你跳我数真快乐”
五 |
跳绳挑战赛 |
1
连续跳绳赛
“准备!开始!”随着裁判诗彤的声音一响,比赛成员开始跳了起来。
“1.2.3……35。”
“我跳了35个,已经是我最大的努力了。”
十位参赛小朋友都用熟练的跳绳方法进行着比赛,最终结果也出来了,伊涵小朋友能连续跳35个,是小朋友中跳得最多的。
|
|
腊八 |
2
限时跳绳赛
接下来进行的是限时挑战赛,时间为一分钟,孩子们在听到“开始”后,快速地挥舞着绳子,场面非常激烈。
“你我大家一起跳,跳出健康好身体”
“一个一个很多个,跳起绳来快又多”
“跳绳比赛真热闹,大家一起把绳跳”
大家喊着自己的加油口号……
|
3
花样跳绳赛
最后进行的是花样跳绳赛,比赛进行时,只见明泽单脚跳重心不稳有点摇摇晃晃,这可急坏了旁边观赛的小朋友,都纷纷提醒他坚持住。
“李明泽,加油!”
“加油,你一定行的。”
交叉跳比赛中也有小插曲哦,伊涵跳得把腰都弯下来了。
可欣:“伊涵,你要把腰直起来哦,这样看点像老奶奶。”
伊涵噗通一笑,绳子停了下来,大家都笑了。
花样跳绳赛趣味浓来欢乐多……
|
跳绳挑战赛的开展基于幼儿们对跳绳的兴趣以及幼儿的挑战意识的增强,我们从幼儿们平时跳绳活动的交流中了解到幼儿们对自己的跳绳个数、同伴的跳绳个数、班级里谁跳得最多非常关注,所以给幼儿们空间和时间,让幼儿们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取得信息,而随着活动的展开,幼儿们想知道的信息越来越多,也就有了接下来一系列的统计活动。
统计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处不在,也和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更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归纳能力。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归纳、分析的能力,思维的条理性逐渐增强。所以在进行幼儿制作记录单回家统计后,我们适时将统计渗透进调查活动中,幼儿按小组进行统计家人跳绳的情况,在以前幼儿们的统计活动都是比较局限的,此次的跳绳挑战赛策划期间统计活动非常灵活多变,幼儿们也通过这样实际的操作,对统计有了更深的认识,而在统计过程中,幼儿们遇到了不少问题,比如数字太多不会加的问题,最后通过他们的想象力,尝试用雪花片、围棋子来解决了困难,说明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此次的跳绳挑战赛的开展使幼儿明白了记录的意义,我们的放手让幼儿更主动地接纳身边的事物,包括活动中出现的困难,能勇于尝试第一时间与同伴一起解决困难,团队合作能力、交往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以后的各个活动中我们仍然需要从内容到形式,让幼儿们自主进一步的探讨,积累幼儿经验,完善认识,同时,我们老师也和幼儿们在每一次的活动中共同成长着。
长按识别二维码
供稿人:大六班 沈晴
图文编辑:潘学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