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在瑞吉欧,最常被强调的词就是“我们”。人们坚信,我就是我们——“我”只有在团体“我们”中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所以学校不属于成人也不单属于孩子,而是“我们的学校”,课程不是老师的一言堂也不是孩子的随心所欲,而是“我们的课程”。这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很大的启示。


     小三班的娃娃家历经教师经验幼儿想法的观点碰撞,从一个简单的区域变成了“我们”的娃娃家,在这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和智慧的火花。

     下面就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他们都经历了哪些观点碰撞……

    

ROUND1

教师经验

v

s

幼儿想法

添置

玩具

VS

我的

玩具

区域活动刚开始没多久,就听见此起彼伏地呼叫声:“老师他们打起来了,老师他们打起来了!”娃娃家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走进一看原来是两个小朋友紧紧地抓住听诊器的两头互相拉扯着,谁也不肯放手,嘴里还念叨着:“我先拿到的,这是我的,是我的!”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教师经验


通过分析孩子们的游戏,我们认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小班孩子正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在游戏时特别喜欢模仿别人的游戏。

加之孩子们的社会交往能力较弱,所以常常会因为喜欢某一样共同的东西而发生矛盾,这也就成了孩子们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主要源头。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郑老师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多投放点材料,让孩子们学会分享…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孙老师

 幼儿想法


       虽然老师有着自己的经验,但孩子们会不会有自己的想法呢?不如先来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吧!

娃娃家太小了,一下子就没地方玩了,我想把娃娃家变得更大。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9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10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我想把娃娃家变得更漂亮,这样我就可以玩买水果的游戏了。

我想让玩具变得更多一点,这样我们就不会抢来抢去了。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13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14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我要把变身器带来,这样我就可以变成奥特曼了。

我也想把我的挖土机带来玩。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17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18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可以把教室里的东西放进娃娃家,要玩的时候就能很快地拿到。

是的是的,我想把建筑工地里的玩具也搬过来玩。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21张图片


教师的思考:

虽然老师有着丰富的经验意识到了要为孩子们提供平行游戏的材料。但是通过谈话我们发现孩子们心中更喜爱自己的玩具、还想到了利用教室其他材料来填充游戏的方法,这是我们老师意想不到的结果。

活动支持

 追随着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对娃娃家进行了一次改造,但考虑到小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一时难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完整。所以我们就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调查表的形式来记录下孩子们在家中的最爱。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22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23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24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25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26张图片

发放调查正在进行中……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27张图片

我们通过图表梳理出了许多孩子们喜爱的玩具类型,并将其融入到了娃娃家中。

游戏开始啦……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28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29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30张图片


ROUND2

教师经验

v

s

幼儿想法

整齐

收纳是王道

VS

乱糟糟代表玩具多

 一场愉快的游戏过后,

娃娃家的地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玩具…..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31张图片

幼儿想法


  你们看了这张照片有什么感觉呢?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33张图片

孙老师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34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这里的玩具好多呀,我好喜欢。

我最喜欢玩那个烧饭的游戏了。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37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38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玩具太多了,我都快玩不过来了。

好多玩具我都没玩过,太好玩啦!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41张图片


教师经验


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材料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投入过多的材料也会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会让娃娃家看上去很乱、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

材料真的是越多越好吗?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33张图片

孙老师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44张图片

郑老师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小班孩子需要丰富的材料玩平行游戏的,但是也并不是材料越多越好。

小朋友们好像都没有意识到娃娃家里乱糟糟的。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33张图片

孙老师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44张图片

郑老师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我们也需要引导他们去进行一个整齐的收纳习惯。

教师的思考:

《指南》中健康领域提到:3-4岁儿童应当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将玩具和书放回原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适当地为幼儿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孩子们喜欢玩具多多的,那我们就多为他们提供一个置物架,教会孩子收纳整理的方法,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这一次,老师的经验还是要起一个引导的作用的。

活动支持


材料库由此诞生了,多余的材料有了他们自己的家。我们一起约定如果我们想玩了就去材料库取,但玩好之后一定要把玩具放回去。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0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1张图片

ROUND3

教师经验

v

s

幼儿想法

多余的玩具

VS

不可割舍的成员

材料库已经建好了,孩子们也已经能够对玩具进行初步的收纳了。但是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游戏,我们发现有一些游戏材料是一直被闲置的,几乎没有小朋友会去和这些材料发生互动。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2张图片

教师经验


 充足的材料是孩子们游戏的重要条件,但过多的材料也会对孩子们的游戏产生影响。对于孩子们不感兴趣的材料,教师的决定是:与其闲置在那里不如就把这些材料收起来,让娃娃家更加整洁有序。

幼儿想法


但是在行动前我们还是要先问问孩子们……

这些玩具都没有人玩,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处理它们呢?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4张图片

郑老师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5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我们把它们藏进柜子里,这样就看不见啦。

不行,藏在柜子里我们就看不见了,我想他们留在娃娃家。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8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9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不能藏起来,要把他们放在这里的。我们要保护他们,小熊是会保护糖果店的。

娃娃们就放在这里吧,下雨天我会和她们玩的。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2张图片


教师的思考:

原来娃娃家里的玩具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材料了,他们对这些玩具注入了自己情感,将这些玩具拟人化。虽然在游戏中看似没有互动,但是在他们心中还是非常重要的。

活动支持


 针对“不玩的娃娃怎么处理”孩子们想出了很多解决方法。在共同讨论后,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开始为娃娃们重新“安家”——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角落。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3张图片

ROUND4

教师经验

v

s

幼儿想法

独立的区域

VS

融合的区域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4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5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7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8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9张图片

随着孩子们游戏的不断进行,他们的游戏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孩子们从一个简单的过家家游戏,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游戏。也正是因为游戏多样化的出现,一个新的矛盾悄悄地出现了……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70张图片

 “这张桌子是我的,我要在这里给病人看病。”“我也要在桌子上吃饭的。”“这不是你们的桌子,这是我们的。”突然娃娃家传来了一阵吵闹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孩子们在因为一张桌子而争吵。

教师经验

由于娃娃家场地的原因,经常会发生争执。于是我们决定将孩子们在娃娃家中玩的不同角色的游戏延伸到相应的情景区域中。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71张图片

    小豆丁主题餐厅开张咯

     专家医生在线坐诊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72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73张图片

魔法棒变变变

你唱我唱大家唱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74张图片

卖糖果了,卖糖果了,快来买糖果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75张图片

幼儿想法


孩子们在各个区域里玩得很开心,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现象——不论我们把游戏放在哪里,孩子们都会把游戏搬回娃娃家

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与孩子开始了一场对话……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76张图片

郑老师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为什么你们玩着玩着又回到娃娃家了?

因为医生游戏就是要在娃娃家玩的。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79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80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19张图片

糖果游戏在娃娃家才好玩。

烧饭就是在家里烧的呀。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83张图片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84张图片

孙老师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看来孩子们对娃娃家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归属感了。

教师的思考:

传统观念中区域是有界限、有固定玩法的。在我们通常认为区域游戏就是在特定的区域中玩特定的游戏,比如:在娃娃家玩过家家,在图书区看书……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孩子们心中,他们对娃娃家已经产生了情感联结、在不断的探索中赋予了娃娃家多样性,使得娃娃家成为了一个“屋中屋”。这让他们对娃娃家有了足够的安全感与归属感。

教师支持


经过区域内游戏场地的重组与扩建孩子们在娃娃家各自对应的区域里与同伴玩起了自己喜欢的游戏……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86张图片

在观念碰撞

教师充分尊重幼儿人格

发现各种从未觉察到的闪光点

在这个游戏中

教师扮演各种支持性引导性的角色

打破了对传统区域的认识

区域游戏中

它不是教师的教育工具

也不单是孩子们随心所欲玩耍的空间

它是孩子和老师共同探索

共同成长的重要场所

孩子和教师的每一个想法

都值得被倾听

版权说明

本文系留下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幼儿园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幼师课件网第87张图片

编辑|孙益菲  郑娟

审核|叶老师  郑老师




留下幼儿园

留下美好童年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留下幼儿园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课程 | “我们”的娃娃家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