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子 / 室内儿童
我们本是自然的孩子
却成为室内的囚童
——《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课程理念与实践》
丁海东
曾几何时,两陇绿草的乡间小路,空旷的田野,热闹的院落,随处可见奔跑着、跳跃着的儿童;放风筝,追日落的儿童;跳绳、弹珠的儿童…….如今,小巷成宽阔的沥青道路、院落成为高大的楼房,在现代城镇化及信息化的发展下,儿童在户外的活动空间也逐步被压缩,从是室外走向室内,他们的沙包、跳绳、踢毽子、弹珠、捉迷藏、爬树、钻洞等游戏也逐步被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所取代,儿童也成为“室内儿童”与“电子化儿童”。
这代表着我国幼儿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儿童户外活动场地压缩、电子产品的吸引加剧的情况下,加强幼儿体育,增加幼儿每天身体活动时间刻不容缓,提升我国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水平的关口必须提前,幼儿园是前沿阵地和主战场。
我国学者刘晓东所说,儿童是自然之子,童年的生命是与万物相互开放,相互融通和直接交流的。幼儿阶段正是儿童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进行一定强度的户外活动可以提高其身体素质。同时儿童在户外活动开放性与丰富多样性的特点中自由探索、发现和思考,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意义,与人、与环境、与社会相连接,使认知和情感需求都得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正因如此,在《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幼儿园应当积极开展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以及本地自然环境,有计划地锻炼幼儿肌体,增强身体的适应和抵抗能力,正常情况下,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
同时在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幼儿园课程改革至今,已基本奠定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也指“把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的能力作为关键指标”,纳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幼儿教师职后培训重要内容。
由此可见,户外活动对于儿童来说很重要,游戏对于儿童来说很重要,户外游戏在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在追随、支持儿童的发展中应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目前的幼儿园实践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室内游戏,室内的课程生成与建设,而忽视户外游戏,户外的课程。
户外游戏之主 / 工具演员
我们本是户外游戏的主人
却成为走形式的演员
——《风筝》 鲁迅
尽管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指南》都明确要求,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户外游戏活动在实际开展中并没有按照要求得到落实,包括园所本身也面临着以下的灵魂拷问:
户外活动空间是运动场还是游戏场?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幼儿园将户外场地的功能仅仅定位于运动。在一项对全国179个幼儿园的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幼儿园不能保证户外两小时,且户外活动类型比例为:运动87%、角色游戏6%,建构游戏4%,教学8%。
但实际上,户外活动空间仅仅是运动场吗?并不是,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小学是以教学为主,小学的操场可以定位为运动场,但幼儿园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课程是来自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与游戏中。有调查显示从小班到大班的体质测试良好率下降了,这就是因为部分幼儿园仅仅将户外活动空间定位为运动场,而不是儿童的游戏场,儿童身体素质的提高除了高强度的身体活动量外,还需要户外游戏的保证,因为户外游戏的自由度保证了幼儿在低、中高强度的体力活动量之间的自我调节,每个个体都在符合自己的运动水平至上,间隙性地进行活动。
在幼儿园户外环境打造中,很多幼儿园都是水泥地,塑胶地,人造草坪,整个幼儿园基本找不到一块泥土的裸露之地,将儿童隔绝于自然之外,但实际上,山坡、草坪、土壤、大树地面才是幼儿的天然游戏场,他们可以在里面奔跑、跳跃、攀爬,可以玩各种喜欢的游戏。此外,亲自然的环境还蕴含着大量的探究元素和自然材料,这些都可以成为幼儿的游戏内容和随手可得的游戏材料。
歌地儿童文创户外环境设计
户外材料中
真的是越贵越好、越大越好吗?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要使儿童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发展,就必须提高游戏质量,而影响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游戏材料。这也引起教师的反思:
-
到底什么样的活动材料是孩子们喜欢的?是需要购买吗?是需要自制吗?
-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同年龄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教师应该如何投放适宜的材料呢?
-
户外游戏材料的挑战性、冒险性和安全之间是否存在可控、明确的界限?
很多幼儿园购买了很多的大型组合玩具,花费巨资,占用园所大量空间。或许能够一时满足儿童当下的兴趣和需要,但实际上玩法固定,并不蕴含丰富游戏的变化性与可能性,也不能支持儿童身体、智力、情绪、社会等的多元发展,而优质的材料一定是从儿童中来,并能与儿童互动,促进儿童发展的。
案 例
“彩色立方体”材料设计立足于“二期课改”大背景和3到6岁儿童健康领域核心经验,满足儿童发展需要,让儿童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成为真正的主动学习者。
”
彩色立方体产品图片
“彩色立方体”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对应不同大小尺寸,每个立方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编网和镂空。配套两种宽度的可架彩色梯。
材料玩法多样
单独使用材料时
儿童独立或合作可推、滚、翻立方体,发展器械操控能力,促进上肢力量。
一组材料平面放置时
儿童可根据间距钻爬、跑、跳、翻越,发展身体移动能力,促进速度与敏捷。
材料组合后
拥有更多立体空间性和组合的可能性。儿童自由组合、攀爬,发挥创意,发展身体控制与平衡能力,促进协调性。
各阶段玩法建议
小班儿童
平面、固定位置摆放材料,幼儿利用立方体的不同大小的孔洞、间隔进行走、跑、钻爬。利用四种色彩的进行简单的一一对应、手眼协调游戏。
中班儿童
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立方体的摆放,可加入一些简单的堆叠、架高、与彩色梯组合,幼儿进行钻爬、攀爬、翻越等运动。
大班儿童
幼儿自主选择、拼搭、堆叠、架构材料,赋予最大的自主探索空间,进行具有一定高度的、挑战性的、创意性的游戏或比赛。
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仅仅需要管住手、闭上嘴吗?自主与指导的界限在哪里?
自安吉游戏提出教师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应该管住手、闭上嘴,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很多园所的认可。但在游戏中,教师仅仅需要管住手、闭上嘴就可以了吗?当然不是,在游戏中教师的角色定位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应该放手让孩子游戏。游戏是具有规则和秩序的,这种规则和秩序并不是通过教师一遍遍的讲述和规定流程制度来形成的,而是儿童在游戏中自发形成的,是来自于游戏本身,因此教师应该放手将游戏还给儿童,而不应该害怕“乱”而时时控制游戏。当然在放手时,教师也应该注意安全看护的问题,培养儿童的安全意识。
其次,教师应该提升对玩具材料分析的意识和能力。玩具和材料对于幼儿来说就是教科书,教师要像研究教材一样去研究玩具和材料,提升游戏支持能力。教师可以从玩具材料的特点、玩具材料的性质、玩具材料的类别,可能诱发孩子的活动是什么,诱发活动的价值是什么,孩子如何使用材料,使用方式对于孩子的价值在哪里等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最后,教师要提升游戏观察和游戏解读的能力。教师作为观察者,并不只是为了观察而观察,而是通过观察分析游戏,解读孩子的发展,为下一步指导提供一个适宜的帮助点,思考从哪些方面、哪些角度去助推孩子的游戏。因此教师要观察儿童如何使用和选择材料,在使用材料过程中是否有更多的以物代物和创造性、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和语言、在游戏中遇到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方式、孩子对问题的态度,对规则的遵守等方面。通过观察逐步分析儿童的游戏行为,以及透过儿童游戏行为表现出来的问题、兴趣、需要、个性及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
儿童本是游戏的主人,教师能否从环境创设上,材料支持上,教师指导上追随儿童,助力儿童成长,是幼儿园户外游戏是否有效的关键因素。
扫码即可咨询
* 参考资料:
华爱华《充分的户外自主游戏时间,是保证儿童体质和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丁海东《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课程理念与实践》
董旭花《自主游戏:成就儿童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元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