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多少?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小男孩询问父亲的时薪并在得知实际金额后请求父亲借他点钱,这让父亲很是不解但还是把钱借给了他。小男孩随即拿出自己所有的零花钱一道递给父亲,他说:“我想买您一个小时,您已经加班很久了,明天可以陪陪我吗?”
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在优质亲子陪伴中获得爱、信任与安全感;父母也需要陪伴孩子,利用陪伴的时间理解孩子,实践家庭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时值“五一”,小长假与国际劳动节双重来袭,家长们得以从繁忙工作中暂时解放出来,与孩子共度五日时光。可这五日又该如何有意义地度过?父母怎样才能真正陪伴幼儿?
在这里,我们为各位“带娃派”梳理了十条“五一期间”家长与孩子的互动挑战,让我们用这十件事走进孩子的心!
疫情期间难出门?
“五一”小长假来7点有意思的亲子互动
目前全国部分地区受疫情波及仍处于居家状态,孩子和家长没法出门,游乐园、动物园等出行统统泡汤;加之“五一”太长,出不了远门缺乏新鲜刺激,家长想不出如何与孩子进行有趣互动,带娃也成一大难题!别急!最适合小长假体验的7个亲子小挑战这就给到您!
事件1:腾出一天时间完全由幼儿安排
我们日常的家庭生活是否基本由家长说了算?从衣食到出行全由父母安排到位,孩子只需要跟在爸爸妈妈身后照做便是。假期第一步,让我们将家庭“小大人”的权利交给孩子,由孩子做主决定一家人整天的生活,父母从旁指导、陪伴,锻炼孩子的自主性、规划能力与生活能力。
切记!这一天完全是“小鬼当家”,孩子说早餐要吃三明治就要由孩子与父母一同准备好制作三明治所需的材料,合作完成早餐;若孩子说中午要午睡,全家人都要缩进被子里好好睡上一觉。在一天结束后,父母再与孩子做细致复盘,并可规划下一次“小鬼当家日”定在何时。
事件2:完成亲子共读5日小挑战
我们每天都在阅读,但每天坚持陪伴孩子读完一整本绘本的家长又有多少?不妨就从这个假期开始,坚持每日与孩子共同阅读一本故事书,完成相应的小挑战,为阅读赋予仪式感,让孩子认为,阅读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在这里为各位家长提供一份五日读书挑战任务单,可依据您的实际情况做调整。每日的选书小挑战都由孩子来进行,家长做指导哦。
事件3:与孩子共玩5个亲子小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亲子游戏是家长与孩子互动的桥梁,当不知道与孩子说什么时就从一场小游戏开始吧!我们特别为各位家长筛选5个亲子小游戏,五日假期以每日一个为目标,带着孩子一起“动动手,动动脑”吧。
· 猜猜我是谁(3岁以上)
这一小游戏更适合成员数量较多的家庭。小朋友被蒙上眼睛,所有家庭成员则站成一排,轮到对应成员时便蹲下任由小朋友触摸。孩子通过触摸头发、面庞、衣服、手等方式猜出面前的家庭成员是谁,如果猜对了,就送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吧!
· 手指画(3岁以上)
家长与孩子运用自己的手掌合作完成一幅图画吧。家长可帮助孩子将自己的手掌描摹下来,之后再对整个手部轮廓添加一定装饰(如为大拇指画上鸡冠、嘴巴和眼睛,手掌就变成了一只大公鸡)。家长只需要为自己和孩子的手掌图添加简单的图案,剩下的就与孩子一起发挥想象,完成这幅作品。
· 障碍物比赛(3岁以上)
家里是否有许多易拉罐或各种小物件?将它们摆成一条直线就可以构成障碍物赛道啦。家长可与孩子分别选择一条赛道进行障碍物爬行(需要安稳爬行到终点不撞倒障碍物)、障碍物赛跑(每一次跑动都需要以S型绕过障碍物)、障碍物跳跃(每次一定要以双脚跳跳过障碍物)等方式进行竞赛,锻炼幼儿的爬、跑、跳能力。
· 抓尾巴(2岁以上)
将彩纸撕成纸条环绕在幼儿与父母腰上做成五颜六色的小尾巴。幼儿与家长一个负责躲、一个负责抓,在将小尾巴抓完之后调换角色继续游戏。
· 小球游戏(3岁以上)
这个游戏需要准备若干个小球,由小球延伸到不同的游戏。家长可以让孩子拿一个小桶做抛接物游戏,注意不要将小球丢的太高或太远;也可以在水平桌面上向幼儿滚动小球,孩子接住后再滚动回来;更可以由家长与孩子扮演娃娃机,用双手或双脚抓住小球,将它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事件4:假期最后一日与孩子一起保持幼儿园作息
5日小长假临近尾声,想必孩子们在这五天已经“玩嗨”了,为保证后续几日孩子能及时调整适应幼儿园一日生活,在收假前一日家长可与孩子一同保持幼儿园作息,体验幼儿园一日生活,做一次小朋友与“大朋友”的互动,也能间接缓解小班幼儿后续的分离焦虑与不适应。
事件5:与孩子分享3个小秘密
我们希望孩子与我们坦诚相待,但大人往往有许多的小秘密没有告诉孩子。不妨趁着假期,与孩子交换3个小秘密吧。孩子或许会告诉你他哪天多吃了一块小蛋糕,哪一天又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而你,可以告诉孩子你小时候的故事,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以前也像你一样打碎过盘子、踢倒了垃圾桶等,来一次心与心的交流。
事件6:把户外搬进家中,居家可做的运动游戏
受疫情影响,这个“五一”出远门很难,更有地区户外运动也成为困扰。有没有办法将户外体育活动搬进家中,满足幼儿的运动量需求?当然有了!这几个游戏打包给您!
· 碰铃小游戏(3岁以上)
家长选取一个孩子躺下后需努力伸直双脚方能触碰的高度绑上一排小铃铛,由孩子努力带动身体发力伸直双脚去触碰,锻炼孩子的下肢力量。在孩子挑战的过程中,家长要做好“拉拉队员”好好给孩子加油哦。
· 小板凳游戏(4岁以上)
家中的小板凳也有妙用。家长可将两个小板凳以适当距离摆放,孩子先可双脚双手落在不同的小板凳上做支撑练习,之后还可将小板凳靠在一起成为一座“小桥”,指导孩子多次翻越小桥。家长一定要在旁监督,保证孩子的安全。
· 墙壁踏板(3岁以上)
孩子有时是否会不经意在雪白墙壁上留下小脚印?我们不妨将一小块墙壁也改造起来,铺一块软布并贴上孩子感兴趣的图片(如喜欢奥特曼的孩子可以为他贴上小怪兽),指导孩子坐下以双臂做支撑,将小脚印落在图片上,每组做10个,可重复3-4次,家长也参与其中,与孩子一起打败“小怪兽”。
事件7:与孩子拥抱10分钟
孩子都是渴望父母关爱的,亲密的肢体接触能令他们获得安全感,哪怕拥抱的时间只有10秒,也能令幼儿获得安慰与满足情感。忙于工作的爸爸妈妈们,有多久没有拥抱过你的孩子了呢?
这次就让我们一口气找回失去的无数个10秒吧,请轻轻抱住你的孩子10分钟,在这期间可以与他沟通,说些仅属于你们的对话,告诉他你很爱他。
“五一”劳动节如何延展?
让孩子“动”起来的3件事
时值“五一”劳动节,想必孩子已在幼儿园中与老师一起体验了这一节日相关内容,让我们从教师手里接过接力棒,将这份劳动的精神持续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事件8:和孩子聊聊“劳动”与“劳动节”
我们常说“劳动最光荣”,可我们的孩子真的知道劳动为什么光荣吗?
我们会说“向劳动者们致敬!”,可我们的孩子会疑惑为什么要致敬呢?
我们的孩子偶然听见“不好好努力长大只能收破烂”等言论,他们或许会问:“为什么不可以捡破烂呢?”
劳动与劳动节对孩子而言都是很抽象的事物,为帮助他们理解这些概念,就需要家长的介入与指导,以讲故事、演戏剧、查资料等途径帮助孩子明白劳动为什么光荣,劳动的叔叔阿姨为什么值得尊敬。
事件9:与孩子共同拟定一份家务合作表
在大多数家庭里,家务通常是成人间分配完成的工作,出于效率与安全考虑,孩子常被排除在外。我们前文已经提及,孩子的劳动不以把桌子擦干净的结果导向,重点在于孩子能否通过劳动活动获得愉悦情绪与个人发展。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与生活习惯培养需要长期性努力,我们不妨以劳动节为节点,正式开启孩子的“家庭劳动教育”!
当然,这里也需要我们的家长们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以同伴姿态与孩子协商制定一份家务合作表,明确规定父母和孩子每天需完成的家务。合作表一经敲定双方都要严格遵守,父母可在孩子面前以行动、言语引导孩子对合作表的关注,监督、提醒幼儿完成自己的家务,并可适当给予奖励,让孩子从做家务中获得由衷的快乐。
小编在这里为大家附上学龄前儿童《家务年龄对照表》,以便各位爸爸妈妈们挑选适合孩子的家务。
事件10:开展一次“趣味”大扫除
劳动节当然要动起来!或许你平日忙于工作许久没有进行彻底的大扫除,不妨趁此机会调动全家来一次趣味大扫除活动!为了保持幼儿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与新鲜感,家长们可以考虑将幼儿需要做的扫除、整理工作设计为一个又一个的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劳动。这里,我们也为各位家长提供了几个扫除小游戏供大家参考:
· 送好朋友回家(玩具收纳)
家长可提前将孩子的玩具收纳箱贴上不同颜色或形状的贴纸,邀请孩子将相应颜色的玩具放进不同收纳箱中(如消防车放红色,小猪佩奇放粉色等)。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幼儿明白这是一次送玩具回家的“拯救活动”,并可偶尔参与其中陪伴幼儿运送1-2轮。
· 图书大搜集
若家中书籍放置范围较广,家长可选择这一游戏,与幼儿约定一个地点(如客厅)为图书休息室,要将被放置在家里各处的图书搜集出来送到这里,谁收集的图书最多谁就获得胜利。之后还可引导幼儿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收纳图书。
· 擦桌子比赛
中班以上的小朋友在幼儿园做值日生时都有整理餐桌的任务,在家中家长也可与孩子比试擦桌子。由家长与幼儿一人负责一半,看谁擦得又快又好。最先擦完的人可以获得一个冰淇淋或其他奖品。
编后语
“五一”假期漫长,各位家长带娃万万不可“放养”。在难得的休闲时光也让我们与孩子心连心,手牵手,让亲子陪伴的宝贵回忆成为孩子未来成长的有效助力吧!
欢迎持续关注我们,解锁更多新鲜“干货”。
特别说明:本文部分资料源于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