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没过几分钟,
18:06,小二班家长群,
张梓梓妈妈:【老师,我家张梓梓的左脸是红的,我问她,她说《严一一》用拳头打的,还打她的额头了】
齐咪:【@张梓梓妈妈 家长您好,我刚了解了一下两个孩子的情况,在班里的时候两个孩子是没有发生过肢体接触的,我询问了校车老师放学时在校车上两个孩子是坐在一起的,在车上的时候有打闹的现象,老师有制止过好多次,明天来了我在问问孩子,看看是怎么回事】
张梓梓妈妈:【那以后不要把张梓梓和脾气不好的孩子排在一起】
又是校车,前几天大班的张箬箬妈妈在群里发了照片,孩子脸上一道明显的划痕,就是在校车上被小朋友划的。
这一周不到,又有孩子在校车上被打了。校车秩序得想想办法。
和班级秩序不一样,校车的孩子是混龄混班,老师对孩子并不是很熟悉;
按照要求,车在行驶的时候不能站立,孩子被座位的靠背挡着,基本都处在老师的盲区,就算发现了,老师也不宜在行驶中在车中走动,得把校车老师和带班老师叫在一起碰一碰,根据孩子的情况重新安排一下座位。
带车的老师也得谈谈,居然明知道孩子之间出现纠纷既上不报也不告诉主班又不通知家长,非得等家长在群里质问老师、老师追问过去才说。
家长说话也够豪的。事情还没弄清楚,就直接定性对方是脾气不好的孩子,你怎么就那么确定不是你家孩子找的事儿?
很多家长都会说,我的孩子我知道。
事实上,人都是有多面性的,孩子也一样,你在家看到的孩子的那面只是他诸多面的一面,家人不在的时候,孩子有是会有让人难以置信的一面。
因为爸妈强势,孩子在家看起来很乖,在老师面前各种叛逆,在其它小朋友面前是个小霸王;因为爸妈溺爱,在家里无法无天,在外面却不敢言语的孩子很常见。
而且,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总不会一个孩子乖巧的坐着,另一个孩子上去就一顿打吧。脸都打红了,还用拳头打额头,听起来都怪严重的,如果真是这样,那可不是不是脾气好不好的问题了,这个孩子得被列入重点关注对象。
开园近20天,在巡班和监控中没发现小二班有孩子是这种情况,老师也没有反映过。
就算真的像孩子妈妈说的那样,作为父母老师,我们要教给孩子如何与人相处。这次避开了这个脾气不好的孩子,那下次呢?能保证孩子一直呆在一个周围都是谦谦有礼性格温和的人的环境中吗?现在有老师的监管家人的庇护,谁敢保证一直如此?以后呢?作为父母老师,不是要帮孩子走他要走的路,而是要教给他如何走路。终有一天,他是要长大、要独自行走独自面对的,希望到那一天,他因为之前父母老师的教导,可以从容自若游刃有余。
20:43,中一班家长群
王宇航爸爸:【@龚园 老师你好,怎么每次都是宝宝们吃饭的照片,其他室内外活动不照吗】
杨熙補爸爸:【@龚园 同问】
曹绍文妈妈:【@龚园 我也很纳闷,上了好几个礼拜了,每天都是孩子吃饭的照片,咱学校只能展示吃的?】
21:53
龚园:【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要照看二十多个跑跳的孩子,没法空出手来拍照片,家长们可以每天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段,来园区门口随时观看。】
看内容应该是C总跟龚园说的。
上周户外活动的时候,田总不止一次和C总提过可以邀请家长来参观户外活动,一是因为我们的场地较当地其它园有着绝对优势,面积最大,第一年招生不多,人均面积更不用说了。
运动器械在继原有长达28米的钻笼,大型S拱,六组攀爬架,之后我又订购了双层运动架,包含攀爬架……等,还给大班的孩子专门配了一套体能组合,再加上各种运动小车和丰富的室外活动教具,在硬件上形成了碾压式的差距。
让田总生出邀请念头的则是在经过我两周不断的调整之后,老师们在项目选择、设备和教具使用、活动安排,秩序维护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户外活动时间,各班都有适合自己的项目,使用大型器械的在悬浮地垫上还有10厘米厚的软垫防护,孩子们保持安排距离,努力完成项目,争取达成自己的最好成绩,等待的孩子们在一位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专业的热身,观察的老师采用标准跨立的军姿站立,双手背后,这还是请退役特种兵来特别培训的,配上紫色的迷彩户外装,看起来英姿飒爽。
全园训练有素,秩序井然,一片生机。
秋日的微风中,这画面是那么美,美得让人陶醉,美得让人感动,美得让人希望时间定格在这一格。我自己都有些得意了。
田总不止一次说,这么斐然的成绩,得让大家都来看看,把我们户外活动的时间发给家长们,欢迎围观。
也是在每次户外活动的时候,田总调集所有能拍照片的老师去院子里抓拍——田总的拍摄水平非常高,党伟拍得也很不错——顺嘴提到家长总要求老师拍照片,看看,老师们得关注整个班跑跑跳跳的孩子,上哪儿腾出空儿来拍!
22:13
李沐沐妈妈:【照片】
李沐沐妈妈:【照片】
李沐沐妈妈:【照片】
李沐沐妈妈:【老师,以后室内活动孩子玩游戏做活动的照片可以拍个类似于我发的】
李沐沐妈妈:【辛苦你们了[微笑][微笑](表情)】
李沐沐妈妈发的是上学期室内外活动的照片,继家长们要求多发自己孩子的照片、给自己孩子拍正面片、拍午睡照片、拍活动照片、就所拍照片提出各种问题,如饭盛得太少了就这么点儿能吃饱么(事实是等老师分完饭安排好秩序能兼顾拍照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吃差不多了,抓紧拍几张,马上又有孩子要过来还餐盘了,然后去盥洗,然后去自由活动,三位老师正好分管这三项,没有多余的精力。拍照的时候只能盯着某几个孩子,就会忽略其它孩子,就可能会有安全隐患),自己孩子怎么总玩同样的玩具,自己孩子怎么总是不和别的孩子一起玩(拍的时候老师不可能把精力放在上次拍照的时候这个孩子在干什么那个孩子在和谁玩,这次拍照不要重了。拍活动的照片的通常都不是本班老师,各班都要拍,哪儿那么大的脑容量记得之前每次发出去的照片的内容,主班老师选照片的时候担心家长又抱怨没有自己孩子,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发上去了)……之后,现在明确给出拍摄样板来了。
C总在屡次自己直接编辑发送信息惹了麻烦之后,也终于变聪明了,拟了一段先发到首脑群里,
C总:【上班时间给孩子拍照,本身就属于园区禁止操作的,面对二十多个活泼好动的孩子,老师们每时每刻都要不停的操心,每天活动量两万五千步以上(我们有专业的运动手环记录),如果再分心在户外拍照,万一发生安全事故,请问哪位家长可以负担责任。如果家长真的对照片有很高的需求,可以跟园区预约一下,我们可以为家长聘请专业的儿童摄影机构进行拍摄,家长跟机构直接谈费用,我们不参与议价。】
内容也都是以前的谈话片段,包括计步。
佩戴运动手环的第一天夕会,田总突然让所有老师报手环上的步数,最高的达两万五千多步,是夏瑾,一天从早到晚追着那个自闭症无论在教室还是在院子里都四处乱跑的孩子,最少的刚到五千,显然是一天没怎么动,大部分集中在八千到一万左右。
田总说你们有人见过曹园长示范吧,不是找个地方一站再不动了,而是随着孩子的活动调整方向,就算孩子不动,也要调整位置,这样才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孩子,所以同样是观察,她就能发现你们发现不的。那基本就是一直不停地在动。你们一天下来要是连一万步都到不了那纯粹就是在偷懒。以后不到一万步的,夕会后去操场跑三圈,不跑也可以,发个红包表示吧!
田总看看我,我点头确认。
从那以后,每天夕会的第一件事就是汇报步数,步数不够的,在院子里跑圈补足。当响起田总“报步数”的声音时,够的老师如释重负,不够的老师有的惊叫“我给忘了”,有的后悔“早晨应该走着过来”,有的使出浑身解数甩手的,蹦高的,原地跑的,抓紧最后的几秒钟让自己一会儿少跑几步。那段时间成为夕会继发红包之外最热闹的时候。
后来,不达标的老师越来越少,谁都不想在一众人的观赏下跑圈,再后来,在不断的指导下,有的老师逐渐进步,接近两万步了。
但是,“每天两万五千步以上”,也太扯了点儿吧。C总自己很少步行,出门就开车,对步数没什么概念,大概是印象中第一次报数夏瑾的两万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会儿便搬了出来。要是真有家长要核实,全园铁定没一个人合格。虽然可能性不大,但这种能自己埋炸弹的事儿我们肯定是不会干的。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教园长一线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