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关键一环,但目前幼儿园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儿园课程的设置所应了解的课程层次、课程基本来源,然后提出开发蕴涵着极为丰富的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课程资源的幼儿饮食生活,来确定适宜的课程设置的方法。
关键词:课程设置;课程建设;幼儿园
课程设置是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首要环节,明确了课程设置就等于明确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方向,幼儿园应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课程目标的确定。本文首先分析了课程设置的层次、基本来源与基本取向,然后确定其基本内容和陈述方式。结果表明,幼儿园在建立内容明确而具体的课程设置体系后,教师的教育活动是有效的,而且创造了高质量的幼儿园教育。
1幼教课程的研究
1.1幼教课程要素及其方案的编制
研究者站在自己的价值立场上,研究幼教课程要素,诸如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以及幼儿园课程的评价等,并提出了一些建构幼儿园课程的指导思想,比如认知发展理论、活动理论、整体观、生态观、后现代主义[1]等。其核心问题是“构建什么样的幼儿园课程”,以及在什么样的理论基础上构建幼儿园课程。它以课程内容为核心,带动了对课程理论基础、课程目标、课程组织、课程评价等方而的思考和研究。
1.2 研究方法
近年来对幼教课程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思辨、历史和比较研究法。当然,研究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由于以往研究的主要内容在于构建理想的课程方案或者理论、整理先辈们的课程遗产、介绍外国经验,这就决定了研究者必然侧重理论的构建和思辨方法的运用。
2幼儿园课程的设置
2.1课程设置的层次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规定“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力一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是幼儿园在确定课程设置时必须考虑的第一个层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阐述了各领域目标,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又对幼儿园课程确定起着指导作用。需要幼儿园对儿童、社会及各学习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才有可能实现这种转化。
瑞吉欧的教师马拉古兹描述“落实儿童权利”这一课程目标“应有利于儿童经由连续不断的与他人及其他文化的区别和融合的过程,而形成创造性的智慧,使儿童有机会透过自由的学习方式获得个人独特的思考力方式和对事物的敏感度”,“让创造力、知识和求知欲能永远伴随在孩了发展的旅程中”[2]等。通过把目标深入,使生动灵活、充满变化的儿童活动始终是理想的。
2.2课程设置的来源
课程设置的三个来源是学习者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学科的发展[3],成为课程开发的基本维度。对这三个基本维度关系的不同认识集中反映不同的教育价值观,由此产生出“儿童本位课程”等典型的课程观。
“儿童本位课程”是许多幼儿园所追求的但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课程。“教师本位”的思想一直在教育实践中占据主流地位,更为重要的是,幼儿教师对儿童的研究甚少,对儿童的需要知之甚少,开发的课程自然很难满足儿童发展的需要。于是,在幼儿园出现了课程理念与课程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在理念上,人们倡导在教学中要尊重幼儿的想法,注重培养幼儿的批判意识,但在课程实践中,源自幼儿经验的、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常常被忽略,其丰富的想象常常被抑止,甚至被当作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瞎说”。在理念上强调课程的内容应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通过生活、利用生活进行教育,但在课程实践中,当幼儿热衷于表达自己的具体经验时,教师往往不屑一顾。要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儿童是根本。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儿童需要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确定适宜儿童发展需要与水平的课程设置,并在课程实施中遵循课程的指向。幼儿园只有通过研究课程的三个来源,明确当前幼儿的需要、当今社会生活的需要及各学习领域的需要,明确本园的课程观,才有可能给予较为合适的回答。
3幼儿饮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及其开发
3.1饮食生活中的艺术课程
中国饮食文化与艺术的密切关联是世界上许多其他民族饮食根本无法比拟的,蕴涵着许多可以直接加以利用的幼儿艺术课程资源。引导幼儿发现和欣赏日常饮食生活中蕴涵的艺术之美是幼儿饮食生活艺术资源课程化的最直接力一式。如引导幼儿发现、欣赏中式菜肴举世闻名的色香味形,蔬菜、水果、五谷等的独特颜色、线条、造型之美,器皿与器皿以及器皿与食物的协调之美等。这样可以逐渐锻炼幼儿发现美的能力,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还能够激发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在幼儿饮食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方式适时地培养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将有可能极大地拓展幼儿的艺术想象空间。
3.2饮食生活中的社会课程
幼儿饮食生活本身在许多时候就是极为重要的社会课程。如通过在幼儿园的饮食生活,幼儿容易养成社会接受的饮食礼仪和态度,不正确的饮食行为将会因集体的影响而有所改变;可以培养幼儿的独立能力如找到自己的位置、独立进餐,餐前、餐后自己洗漱等。经常让幼儿做一些与食物备制活动相关的劳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优良品质,如学习在团体中与他人合作工作,体验与同伴及成人共同生活的乐趣,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到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另外,幼儿通过参与食物备制活动认识与食物和烹调有关的不同职业的人(例如农民、售货员、厨师),可以帮助幼儿感知食物的来之不易,体会劳动的艰辛,尊重别人的工作。
3.3饮食生活中课程资源开发
幼儿饮食生活中课程资源的开发是将幼儿饮食生活中蕴涵的所有课程资源作为一个整体,统筹有序地开发利用。系统开发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全面开发。对幼儿饮食生活中蕴涵的艺术、社会、科学、语言等课程资源进行全面开发,而不是仅仅开发其中的某一部分或某一个力一面;系统开发是将幼儿饮食生活的各个环节所蕴涵的课程资源全面开发出来,而不是仅仅开发幼儿饮食生活某一环节蕴涵的课程资源。
第二,综合开发。幼儿饮食生活中蕴涵的绝大部分课程资源往往是同一饮食生活的不同切面或侧面,而不是不同的饮食过程,若十种课程资源往往在幼儿饮食生活中呈现伴生状态,因此,对其中的课程资源最好是同时开发,综合利用。
第三,和谐开发。开发饮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并不是要以饮食活动取代其他课程,而是要使幼儿饮食生活中蕴涵的艺术、社会、语言、科学等课程彰显出来,并被充分利用。这些课程与饮食生活是一个自然、完整、和谐的整体,而不是艺术、语言、科学课程与幼儿饮食生活的简单拼接、嫁接。而应该是以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
4结论
本文在分析课程设置的层次、基本来源的基础上,提出重点在蕴涵着极为丰富的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课程资源的幼儿饮食中,建立课程设置体系。本文只对幼儿饮食生活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了简单、初步的探索,有待今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问题[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6.
[2]张华.论课程目标的确定.外国教育资料,2000[J].
[3]苏贵民.论幼儿园课程理论的研究范围.学前教育研究,2005 (5):5-6.
(作者简介:郑海燕,女,1978.1-,汉,大专,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第二幼儿园教师,幼教壹级,研究方向:幼儿教育教学。)
【幼儿园课程设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