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代迫切需要我们培养出厚实知识基础的,具有探索科学的强烈兴趣和愿望的、具有一定操作实践能力的、具有独特科学想象力的新一代科技人才。而这些科技素质的培养,都必须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因此,在幼儿园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基本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教育幼儿。从小启迪幼儿科学意识。激发其探索欲望和主动求学的兴趣。引导幼儿热爱科学、理解科学,并运用科学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促进其智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进行肤浅的分析。
关键词:科学活动;教学
一、注重好奇心的培养
科学需要好奇心。科学也最能吸引幼儿的好奇心。大自然中的丰富事物千奇百怪,各种现象神秘莫测。这些事物和现象足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对它们的探究也足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幼儿天生就具有好奇心,他们喜欢探究事物,具体表现为对周围世界的注视、观察、探索等。比如有个幼儿在做早操时看见了地上的蚂蚁,产生了好奇,连操也不做了。再如有个幼儿在观察阴沟流水时,一直顺着流水方向走,终于找到了水流进了阴沟洞,并蹲下观察水在洞里的情况。好奇心驱使幼儿去探索、了解周围事物。它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和学习获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在幼儿形成对周围世界的积极进取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幼儿的好奇心好比是星星之火,还需成人的支持才能燎原。如果成人能够理解儿童的好奇心,并且加以鼓励和引导,就能把儿童学科学导入科学探索的道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否则,如果成人对儿童的问题敷衍了事、甚至不耐烦的话,儿童的好奇心就会慢慢地被磨灭,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会越来越冷漠,科学对他们也就不会再有多大的吸引力了。这种对科学的态度对于儿童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保护和发展儿童的好奇心、激发其求知欲在科学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和好奇心相联系的是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感情性唤醒状态,它是学科学的强大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幼儿积极地投入到科学活动中,对刚进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喜欢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生动有趣的小动物。我就经常和他们一起观看《动物世界》,他们在观察动物时,我引导他们提问题,丰富问题内容,比如:“老师,为什么小兔子前腿短,后腿长”为什么小鸡不会游泳”等等。这时,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表露,于是我就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在全班面前表扬这些爱提问的幼儿,激发更多的幼儿爱提问。就这样,幼儿的好奇心得到了保护,而且得到了发展。
我经常进行随机性科学探索活动。比如到了冬天,孩子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冬天为什么我们的嘴里会冒白气呢?对于这样的问题,老师只凭语言是解释不清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幼儿做“水的三态变化”的小实验,通过实验操作,不仅支持了幼儿的发现,而且帮助他们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其观察的兴趣,又可以使幼儿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学习科学知识活动。
二、注重鼓励幼儿动手动脑
在进行科学教育时,一方面要注意针对不同年龄幼儿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保证科学活动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注意放开手脚,不加任何干涉地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并适当地加以引导,不能再沿用过去那种老师讲、幼儿听,老师演示、幼儿看的方法。幼儿园科学教育不仅要让幼儿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而且要让幼儿经历科学发现的过程,让幼儿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在科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感知隐含的科技原理,在动手中获得知识,体验发现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动手操作的主动性。
在科学活动《沉浮》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材料�D�D木块、石子、玻璃瓶等,供幼儿探究沉浮的现象。在活动中,幼儿用这些材料分别做实验,探究他们在水里的情况,结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有的幼儿发现木块是漂在水上的,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把它按下去,但只要手一松,木块就会漂上来。还有的幼儿发现玻璃瓶放进水里后,先是漂着的,过一会儿灌进了水,就慢慢地沉下去了;如果把玻璃瓶的盖子盖好,它就不会沉下去了……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发现,对活动的兴趣也很高,他们对各种现象议论纷纷,我就建议他们回家后通过查阅资料,操作更多的材料,慢慢寻找答案,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注重丰富科学教育的内容
在幼儿玩积木的时候发现一些孩子拿着大的雪花积木让它转动,玩得非常带劲,由此想到了陀螺这种会转动的玩具。如果把陀螺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玩,并在玩的过程当中发现陀螺的转动时的色彩变化,幼儿既可以在玩中体验乐趣,又可以获得一定的知识。因此我安排了“陀螺转转转”的活动。
1、投放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陀螺,让幼儿在探索陀螺转动的过程中的变化,并把结果记录下来。记录的作用很多:记录有助于幼儿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它可以促进孩子更细致地观察与更认真地思考,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从而在一次次的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逐步实现自我建构知识与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等奠定基础。记录成为隐性的教师,我们可以了解到小朋友的学习情况。记录可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在幼儿了解陀螺转动的基础上,学习制作陀螺。这样,更深一层的了解了陀螺的特点,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提高了动手能力,也体验了制作的乐趣。
3、让幼儿联系生活中的事物,发现与陀螺转动有相似的物体,如硬币、鸡蛋等圆形的物品,提高幼儿的分析和比较能力,拓展幼儿的思维。同时,让幼儿再去找一找真正的陀螺,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因为幼儿玩的陀螺是抽象化了的,让孩子再去找陀螺的原形,又回到了生活当中,也使活动得到了延伸。
4、开展陀螺转动比赛。利用同伴因素增进幼儿间的相互切磋与学习。在活动中,幼儿常常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高度的团队精神。对于幼儿来说,从伙伴那里可以学到许多先前不会的本领,可以从伙伴口中知道许多新鲜的东西,与此同时,还发展了幼儿间的交往、合作的能力,学会相互协调节,共同完成一项“工作”。
科学区除了投放陀螺外,还将白菜的叶子、树叶等浸在水彩颜料当中让幼儿观察叶脉吸收水分的情况并进行记录。在雪碧瓶上放一个圆锥形的纸筒,玻璃上贴一张如何玩的示意图,不仅具有暗示性,也体现了层次性。同时还投放了有关空气实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探索等等。科学区的材料投放有的是前一个主题的,有的是下一个主题的,这样科学区的材料丰富了,内容也丰富了,我发现去那里活动的幼儿越来越多了。
四、注重科学活动的生活化
科学教育本身来源于生活,它都是周围生活中粗浅的知识和自然规律。因此提供的科学内容、材料要贴近幼儿生活,让幼儿容易理解和感知,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如果太容易,不能激发幼儿操作的积极性;如果太难,幼儿不能理解,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发动幼儿一起收集、准备活动内容与材料,一物多用,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腌制咸鸭蛋这一个活动就是非常本土、非常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咸鸭蛋制作简便,而且味道也很好。有时幼儿园也会让幼儿尝尝咸鸭蛋的味道。每当这个时候,总发现许多幼儿吃得很香,有的幼儿还会问这个蛋的味道为什么是咸的,里面怎么有油流出来呀等等很多问题。根据幼儿的这一情况,如果让幼儿了解咸鸭蛋的制作方法他们肯定很感兴趣。现在市场上卖咸鸭蛋的也很多,但是在农村可以就地取材,许多人家都是自己制作。制作咸鸭蛋这个教学内容是非常接近幼儿生活的。咸鸭蛋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吃到的,幼儿对它并不陌生。而用来制作咸鸭蛋的辅助材料柴灰、黄泥、盐等幼儿是比较熟悉的。因此选材符合新《纲要》中所说的“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