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对各种各样的洞非常好奇,日常生活中见到洞总是忍不住去抠一抠,仿佛那个洞有种神奇的磁力,吸引着他们。《洞洞歌》这则儿歌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同样是洞,一个里面睡着一只大黑熊,一个里面钻出一条毛毛虫。大黑熊和毛毛虫,两者体型、个性特点上的强烈对比,让这首儿歌非常有戏剧效果。而“尖尖的”“圆圆的”“小小的”这样的词汇,既符合小班幼儿的经验,在他们理解范围之内,又便于他们用手指或身体去表现。因此,我们围绕这则儿歌,组织了身体游戏活动,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活动分两个课时来进行,第一个课时以感受为主,第二个课时以表现为主。
1.欣赏儿歌,体会儿歌的节奏感和内容的戏剧化。
2.理解“尖尖的”“圆圆(的)”“小小的”“躲”“钻”等词汇的意思,并尝试用动作去表现。
《洞洞歌》图片
01
教师诵读儿歌
教师逐句慢速诵读儿歌,在诵读到“洞里头,躲着”时,放慢语速,适度停顿,以营造悬念,然后大声说出“一只大黑熊”。同样,第二小节,当诵读到“洞外头,钻出”时,也要放慢语速,读完停顿更长时间,用探寻的眼神望向幼儿,示意他们加以猜想,然后揭晓答案:“一条毛毛虫”。
02
幼儿集体观察图片,并诵读儿歌
教师出示图片,再次慢速诵读儿歌,引导幼儿一边观察画面中的高山、洞、大黑熊、毛毛虫,一边跟读儿歌。当诵读到形容词时,教师可特地指向该词汇所描述的对象,用手势进行描画,这样可以将幼儿的注意力放到这个对象上,有助于他们理解词汇的含义。
03
师幼一起朗诵儿歌
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诵读儿歌。等幼儿熟悉儿歌内容之后,用师幼接念的方式有感情地诵读儿歌,教师念前半句,幼儿念后半句。诵读过程中,教师不需要限制节奏和表情,可鼓励幼儿使用多种感情和动作去表现自己的理解,比如用手指或身体动作辅助。
1.学习用身体动作表达儿歌内容。
2.大胆表演,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活动准备幼儿熟悉儿歌内容,会玩手指游戏“钻洞洞”“大水桶”。
01
手指游戏导入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玩手指游戏,丰富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的经验。
1.手指游戏:钻洞洞
指、指、指洞洞(一手握成空心拳,另一手食指有节奏地指着空心拳)。
画、画、画虫虫(另一手伸出食指绕圈圈,当说到“虫虫”时食指上下弯曲)。
大虫出来钻洞洞(用食指伸进空心拳的拳头)。
2.手指游戏:大水桶
手上有个大水桶(左手掌弯曲成桶状),
桶上有个盖,盖上有个孔(右手平盖在桶上,食指与中指稍分开)。
让我看看有什么(用眼睛看孔),
原来躲着毛毛虫(左手食指穿过孔,做蠕动状)。
02
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洞洞歌》内容
1.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儿歌《洞洞歌》。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内容。
师:你最喜欢儿歌里的哪一句?你能不能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这一句呢?
幼儿自主尝试用身体动作表达儿歌内容,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规定具体的动作,鼓励幼儿自由创编。
3.幼儿分组进行诵读和表演。
教师让幼儿两两分组,一个诵读,一个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之后交换继续。还可以所有幼儿围成一个圆圈,集体诵读儿歌,幼儿轮流站到圆圈中心去表演。
诵读和表演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语气上的轻重变化,重点引导幼儿表现大黑熊和毛毛虫时的情绪变化和相应的动作力度。
03
集体用身体动作表演儿歌
教师可提取幼儿创编的身体动作,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完整地表演儿歌。还可以把该儿歌表演作为晨间操的一部分,表演给全园的小朋友看。
注:案例来源于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4(12):31-32.
往期推荐
李季湄:园本教研需要教师“吃透儿童”
回望大师 | 张雪门:他改变了中国的幼儿教育
回望大师 | 杜威: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虞永平:活教育的时代意义与实践指向
华爱华:不要把入学准备教育变成提前教育
张春炬、李芳:论教育家型园长的自我修炼
崔利玲:从幼儿园到小学究竟应该衔接什么?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
往期推荐
李季湄:园本教研需要教师“吃透儿童”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