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与区域活动是割裂的,一般是先集体教学活动,然后再区域活动。不管幼儿喜欢不喜欢,集体教学活动反正是都要参与的,所以经常能看到一些幼儿被迫参与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尤其是在集体活动质量比较差的情况下,幼儿消极应对,教师疲于维持纪律,大家都累,都不开心。老师觉得幼儿不专注,幼儿对不起老师的付出,对于幼儿的不在状态,教师还生气。幼儿也郁闷,因为起初孩子就不喜欢教师强加的活动,是教师非要让我参加的。还有,不管幼儿愿不愿意,集体活动时间结束了,如果集体活动很精彩,但是时间到了,你想玩也没得玩,是时候要进区了。这会让很多意犹未尽的幼儿很扫兴,也不利于深度学习、尽兴玩耍。
我们鼓励部分园所可以大胆地做如下尝试。在学习与游戏时间(合并原先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与区域活动时间,变成大段的学习与游戏时间),教师可以打破集体大组活动与区域活动的界限。在所谓的集体大组活动时间,教师可以明确告知幼儿本次大组活动的目标、任务、内容,感兴趣的幼儿可以跟随教师从事大组活动,不感兴趣的幼儿可以直接进区活动。这是大胆的创举,是对幼儿更充分地尊重,幼儿可以有更大的选择权。比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的是养蚕主题生成活动,有幼儿对养蚕是不感兴趣的,尽管这是符合大多数幼儿兴趣的。个别或者是部分不感兴趣的幼儿,可以不用加入大组主题课程活动,他们可以直接选取做其他活动,前提是在确保有人照看、安全的环境下。
经过实验后我们发现,在班级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在班级幼儿人数较多的情况下,采取这种方式是非常有效的。幼儿选择做自己的事情,会很专注投入,教师往往不用担心纪律问题。当然,这个界限不是严格区分的,比如幼儿起初选择了去图书区看书,中间又跑过来跟着大组活动一起养蚕,也是允许的。幼儿是自由流动的。最后在总结回顾环节时,虽然部分幼儿没有参与大组的养蚕活动,但是集体性的回顾可以帮助其获得一些间接性知识。
一定会有教师质疑,幼儿没有参与大组活动,会不会影响其发展。大家要谨记,幼儿园是启蒙性的教育,即便幼儿不会养蚕也是没关系的,这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发展。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小学、中学等后续会教给孩子的。当然,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也是有一些必须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比如安全教育等,类似这样的活动,需要组织幼儿集体参与。而更多的活动,其实并不需要所有幼儿都参与。幼儿没有参与大组活动,去其他区域做他们喜欢的事情,也是学习啊。大家试想,您会养蚕吗?您会造纸吗?养蚕、造纸等是幼儿园非常常见的活动。即便您不会,影响您现在的生活、工作了吗?没有,所以,大家不用杞人忧天。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推荐
李季湄:园本教研需要教师“吃透儿童”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