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点击上方
一、观察什么
二、观察游戏的基本方法
“好妈妈”主题第一周,孩子们决定搭一个温馨的家。
“你们想搭什么样的家呢?”孩子不回答,“你们家里面都有什么呢?”“嗯…爸爸妈妈,电视还有坐的沙发!”“还有吃饭的地方!”“还有玩玩具的房间!”3个孩子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爸爸妈妈在干什么?”“妈妈在打扫卫生,爸爸在陪着宝宝玩”“那我们需要分工,你就负责搭一个妈妈在干家务,你来负责搭沙发和电视的,你来负责搭玩具房的好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的商场搭的又快又好!”“好~~”孩子们马上开始行动。这样的分工合作,让搭建区变得井然有序,相比于之前我没有引导孩子分工合作来说,这一次孩子们更有目的性了,也更加投入了。
孩子们在有序的忙碌下完成了妈妈、玩具房、电视。可是简单的几块积木总是有几丝单调,缺少一些。我想借鉴stem课程里提出的“区域融合”的观点,于是我引导孩子到“美容商店购买妈妈用品”。
假发买来了,可是没法固定在“妈妈”头上,“怎么办呢?”我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尝试把挂饰一半放在积木上,可是这样并不美观,而且容易滑落。
“我们可以就是,用一个胶带粘上!”哲哲说道,我点点头,“嗯…这个办法可以试试。“我刚刚在商店还看到了带着夹子的假发,可以再去商店买那个。”“我们把哲哲的办法都一起试试”。
最后孩子们决定用夹子的假发,既美观又便利。这个过程,我看到了孩子们之间的合作的学习品质,我想这种学习品质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发展起来的,不需要刻意讲述“什么是分工合作”。这不就是“在学中玩,玩中学”吗?
可是看着只挂有一个妈妈总是有些单调,我引导孩子去娃娃家拿来“扫帚”,一个温馨的家完成啦~
以上,搭建区的材料不仅仅局限于区域中的积木,当积木无法实现孩子们想要表征的事物时,就可以增加其他材料,比如假发、扫帚、娃娃家做饭的小锅等;同时不同区域中的孩子相互沟通交流,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多种经验,比如搭建区的孩子去“小商店”购买妈妈用品,既丰富了“购物”经验,也使得区域之间相互融合,避免孤立的活动区存在。
第三周“好妈妈”主题推进中,搭建区变得越来越热闹。在经过了这次搭建后,我也开始引导孩子们在回家时或出去玩时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建筑,在搭建时进行表现。
在搭建时,结合之前掌握的搭建技巧,孩子们已经可以很熟练的搭建大楼,在搭建小朋友时,长空心积木用完了,于是孩子们马上就想到用两个短的空心积木,进行摞叠,然后用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空心积木和彩窗积木进行装饰。发现圆柱躺着不稳定,也能想到让找一个小一点的圆柱,让圆柱站起来。
END
课程推荐
历史推荐
(附音频)步社民:幼儿兴趣与幼儿园课程——《评估指南》的视角
【视点观察】群众送来花海追悼安福“幼儿园命案”遇害者,她们是老师也是母亲!
【幼师必备】超实用的幼儿园常规口令集锦
今年寒假提前放?多地已出放假时间,家长开始不淡定了...
喜欢就点亮
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