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组教材,拓展了语言教学的宽度 1. 本本主义�D�D使用教材 现行教材里有许多的优秀儿童作品,教师们经常从此教材里进行选择。如《伞可以做什么》,虽然它是一首对答式,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深得孩子们的喜爱:(1)此作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吸引众多幼儿的注意。(2)语言浅显、通俗易懂、篇幅简短、具有节奏感,幼儿说起来朗朗上口。(3)独特的结构,便于教师与幼儿以及幼儿与幼儿之间进行对唱的。(4)此为孩子的语言学习留下了空间。(5)内容的形象性便于幼儿用肢体动作进行表现。
2. 传承创新�D�D自编教材
我园坐落在绿色的田园中央,老师在选择语言教学内容时,因地制宜,尝试开发了具有农村特色的园本教材,比如:《绿韵集》,里面的内容有幼儿身边的植物、动物等等。老师们还结合如皋的地形,悠久的历史文化,历来名人的辈出,以及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自编了幼儿语言教材,目前有《家乡名胜故事》《长寿食品集》。相关的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都是幼儿语言学习的宝贵“养料”,将这些资源充分利用,有机融合将会使幼儿受益终身。
3. 拓展时空�D�D补充教材
续编故事是为多数幼儿喜爱的学习方式,笔者对续编故事教学活动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如:《小蝌蚪找妈妈》这个故事,教师结合相应的图片,将幼儿带入故事的意境中,然后让幼儿回忆并用语言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最后,尝试开展《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会。
二、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激发了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
1. 利用真实物品、创新玩具创设教学情景
直观、形象的情境教育能够激发幼儿语言学习的兴趣,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在富有童趣的情境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内部言语的发展。中班学生在进行“蔬菜派”这一主题活动时,将真实的蔬菜、用泥巴捏制并涂上颜料的蔬菜放在中班年级组的走廊内;孩子们就像进入了“蔬菜王国”,拿着真实的蔬菜进行观察、用鼻子闻一闻,再进行想象,最后用语言表达蔬菜的形状、它们像什么、闻起来是什么气味、可以制作成哪些菜、吃起来什么感觉等等。
2. 利用角色表演创设教学情景
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会将语言课堂中使用的各种教具、玩具放在他们班的语言区角、表演区角,供幼儿活动后进行角色表演。如:自从开展了《小蝌蚪找妈妈》故事会后,分组编故事的一些孩子们自行组织并组与组之间商量分批去表演区角自己续编的故事。在我园的走廊提供了富有创新性道具,而且道具定时进行更换、变化。道具的摆放方式有两种:一、不同的故事进行摆放。二、综合摆放。幼儿可选择故事进行角色表演;也可到玩具综合摆放区选择玩具,选择同伴,合作商量进行创编表演故事。
3. 利用悬念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大胆表达,促进语言发展的有效手段是:悬念式情境法。在活动中创设各种悬念式的情境,为幼儿留下质疑、想象、创编的空间。如判断性问题有:“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你觉得他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在故事《谁吃了我的大饼》中,在大饼上画了不同的齿印,并剪下,拿出其中的一块提问:“这一小块饼是谁吃了呢?”“这上面的齿印是谁留下的呢?”
三、教师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挖掘语言教学的深度
1. 师幼互动的创新
良好的师幼互动推动着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对幼儿肯定的语言、鼓励的眼神、丰富的肢体语言都会激发孩子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大班语言活动《小蝌蚪找妈妈》,教师提出问题:“什么动物有大大的眼睛、嘴巴又宽又大呢?”这一个有条件限制的问题能够充分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接着小蝌蚪又遇到了金鱼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吗?”这时的条件就增加了“大大的眼睛、嘴巴又宽又大、还有四条腿。”教师提出的问题由浅入深,激发幼儿的判断、推理欲望。
2. 教具的创新
教具的创设的过程中,结合该园的特色、利用农村的丰富资源而进行。玩具除了有教师、家长的制作外,还让幼儿参与玩具的创设与制作。如:出示农村的拜垫,让幼儿进行想象,“拜垫像什么?”“可以做成什么?”“用什么东西做成的?”“怎么做?”等问题,引发了幼儿的言语表达。他们在创设的过程中,可以独自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他们制作完毕后,除了具有成就感,还有要欣赏与表达的冲动。
3. 利用游戏,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利用区域游戏的开展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游戏有菜市场、理发店、糖果屋、奶茶店等等,是一个模拟社会的写照。孩子们在区域游戏中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到各个区域去进行活动,他们在活动时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语言得到发展。除了区域游戏,还用词语接龙、击鼓传花等方式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场北幼儿园)
【幼儿园语言教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