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家长在接孩子下幼儿园的时候,手里一律空着,各种包都是由小孩子拿着。中国父母为了接孩子回家认同买车的不乏其人。
殊不知,这正是日本教育者的英明:体现以人为本、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人要发挥自己的潜能,不能变为“成品”的奴隶。科技的进步,使人们形成更大的生存压力,营造“适者生存”的氛围,合理的充分利用周围的资源。
通过环境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
在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日本的幼儿园就要妈妈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书包、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等等,而且对于包的大小也有规定,有的幼儿园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妈妈一针一线地缝制出来。
孩子们要把自己的个人用品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并放在统一的地方,常此以往从小开始锻炼做事的条理性。日本人对垃圾分类极为严苛,精细分类处理而不觉其烦这也从小的教育方式是息息相关的。
日本家长在接孩子下幼儿园的时候,手里一律空着,各种包都是由小孩子拿着。他们认为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而锻炼孩子的责任感和吃苦能力。
日本皇室接送小公主上幼儿园,即使下雨天也是孩子自己拿包包。
日本幼儿园是统一服装,春秋换装,全年登园时最外边都要穿幼儿园的套头衫,穿短裤,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
到了幼儿园,就要把套头衫脱下来,换一种玩耍时的罩衣,鞋子脱下来,换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场玩的时候,自然再换自己的鞋子。每天早上,都要重复一套换衣程序,日本的妈妈们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从不伸手帮忙。
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这个每天的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的。通过每天到校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挂手绢等从2、3岁开始的训练,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裤上学。
父母从小就不让孩子多穿,目的是让孩子有健康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半裸上身的小朋友,即使在冬天也很有活力地在玩。
久而久之,孩子们都锻炼出了抗寒的能力,很少再有发烧感冒的情况出现。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
学习的重点居然是: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和说谢谢!
虽然没有多少知识性教育,但是孩子通过综合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有更大的进步,这的确很令人出乎意料。
在中国,幼儿园的老师会鼓励孩子吃饭动作快一点。日本更重视“食育”,提倡细嚼慢咽。在“食育”中,“丰富的心灵”是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快乐的进食过程”、“感谢的心”和“参与意识”,不仅教孩子正确地吃,还要从吃中体会出感恩、环保和节俭的内涵来。
快乐又充满想象力的童年,从充满爱的便当开始,吃了还想吃,也不愿意浪费。吃饭之前日本人都会说一句“我开动了”,吃完饭之后,会说“谢谢款待”。这样的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态。
孩子生日前,日本的老师会预先与他的父母联系,询问名字的由来,还借来孩子自出生以来的照片在班上展览,并请孩子的母亲写信谈谈孩子出生时的情况,并在班里读给孩子们听。与我们有些家长给孩子操办的大吃大喝大买礼物的生日会不同,这一系列生日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了解生命的由来,懂得诞生与成长的艰辛,喜悦和感恩。
日本人坚信,孩子从小知道尊重生命,长大后就很少会做出越轨的行为。而在幼儿期,通过为孩子们过生日、教他们培育动植物等活动,都可以让他们在朴素的惊奇和感动中了解生命,是培养生命尊重的绝佳机会。
孩子在幼儿园毕业时也会经历一次像大学毕业一样庄重的仪式,园长、老师、家长以及孩子们都会穿戴正式且一丝不苟地完成整个仪式,而且各种仪式会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直相伴到终生。
可见从小开始对孩子进行礼仪的灌输,对孩子的修养的打造起到了多么重要的作用,“礼仪之邦”的确名副其实。
日本的幼儿园生命在于活动。
一年到头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观察多少次动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捡橡子了,打年糕了,开运动会了,为社区演出了,宿泊了,过园节了,开发表会了,去拜寺庙了,作品展了,反正是名堂多多。
日本幼儿园过一切他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女孩节,男孩节,纳凉节,除此之外,中国的正月初七的七草节、二月的节分、七七乞巧节都认真地过上一遍,并且要自己制作手工艺品,让孩子牢记自己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培养自豪感。
在日本,早上9:30之前,下午3:30以后,全园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很疯狂。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成长感特别明显。
一个班,少到10个人,多到30个人,老师都只有一位,全班孩子的所有活动、技能、知识都是一个老师教。
包括全班孩子的生日、作品的大型发表会、运动会,全是这一位老师操办,有条不紊,像模像样。
日本的整个社会对教师非常的尊重和认可,家长从不会因孩子在幼儿园运动受伤而责备老师,反而因自己的孩子给老师添麻烦而道歉。
每年的3月25日和4月6日,是日本学校的春假。在这段时间里,孩子们没有任何家庭作业,也不必参加任何由学校组织的活动。放春假之前,小学低年级孩子会带回一份“努力度自我确认表”,这份表格共涉及14个项目,内容是这么写的:
1:能够做到早睡早起了;
2:一日三餐都好好地吃了饭;
3:不挑食,什么都吃;
4:能够做到总是保持着正确的姿势;
5:能够明朗、精神地大声问候;
6:没有受过什么大伤;
7:饭后能做到好好刷牙;
8:认真洗手、漱口;
9:在户外精神百倍地玩耍;
10:没有忘记随身携带手绢和纸巾;
11:借的东西都好好地归还了;
12:和小朋友之间很友好地一起玩耍
13:没有说过朋友们的坏话;
14:没有脱离小朋友们。
确认表的最下面还写着:“嗨~大家都做得怎么样呢?做得不够的人,请继续加油哦!”这14个项目就是日本孩子的努力目标,两次提到了“玩耍”,但没有一项是关于学习的,简单地说就是“平民化教育”。
版权声明
部分文章和图片经由多次转载而无法查明作者和出处,如果您是文章或图片的原创作者请联系我们维护您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