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电影火了。黄渤、徐峥等很多名人都在微博为这个电影卖力赚吆喝:
没错,就是被称作“奥斯卡最大遗珠”的《何以为家》。这部影片豆瓣评分8.9、烂番茄新鲜度89%、在微博上获得了95%的大V推荐。
海报上这个微笑的男孩,通过媒体、电视节目,求助律师,在法庭上言之凿凿,铁了心要把亲生父母送进监狱。
他的状词只有一句:“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没有人骂他不孝,没有人骂他无情,观众看完哭了,哭过之后又反思,反思之后全都支持男孩的起诉。
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见了一个孩子艰难的一生。
电影讲述了一个你可能无法想象的真实故事
《何以为家》讲了这位12岁的黎巴嫩小男孩——赞恩的故事。
少年赞恩,“大概”12岁。
说大概,是因为连父母都忘了他的具体年龄。
他住在水管时常爆裂、满地蟑螂老鼠的破房子里,听父母为了鸡毛蒜皮吵架。
在该读书的年纪,他的任务是工作:去市区贩卖果汁,为街坊四邻运送煤气罐,在社区里摆地摊。
以及,买来药品混在一起磨成粉末,制成毒品,混进衣服里,卖往监狱。
父母没有像样的工作,对孩子唯一的管教,就是说“滚”,以及拳打脚踢。
这样的家庭,却有7个孩子。
大一点的孩子照顾小一点的孩子,再小一点的婴儿,就被铁链锁住脚踝,拴在地上。
即便如此,赞恩的父母依旧计划着要更多的孩子。
赞恩有个妹妹,叫萨哈,从小跟随哥哥四处打零工生活。
兄妹二人站在洒满阳光的天台上,相互依偎的场景,也成了电影里少有的温馨明快的画面之一。
在11岁那年,萨哈被父母“送”给了房东,以换取低廉的房租。
当萨哈被父母强行卖给商贩为妻时,楼道里的拉扯和大声争吵,以及赞恩跟电动车后拼命追赶和呼喊的场面,让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他的绝望心碎。
几个月后,萨哈死了。怀孕,流产,大出血,没有医院敢收,死在了冰冷的夜里。
这是点爆少年内心的最后一支火药。赞恩转身从厨房抄起一把菜刀,直奔那个害死妹妹的人渣家。
过失伤人,他被判了5年。
一个孩子死了,一个孩子坐牢,这个满目疮痍的家,无法再承受更多的悲剧。可母亲来探监,却略显期待地告诉赞恩:
“我又怀孕了,如果是个女孩,我会取名叫萨哈,上帝把你的妹妹还给你了。”
赞恩站起来,冷冷地对母亲说:“你太无情了。”
他决定起诉父母,因为他知道,那个还未诞生的孩子,可能也会延续他的悲剧。
作为家长
电影《何以为家》给了我们这些思考
多少人,还不知道生命的意义为何,就开始创造新的生命。
父母没能给这些孩子的,在这些无知的孩子变成父母后,依然无力给予。
那么,作为家长,电影《何以为家》给我们的这些思考,一定要看看:
十二岁的男孩赞恩对节目主持人说:
关于童年,我日后能记住的只有暴力、辱骂、殴打——链子、水管、皮带打在身上的感觉。他们说过最好听的话是:“兔崽子滚出去!”“让开,废物!”
在家庭中,父母常常会将负面情绪强加给孩子,而孩子照单全收。
你暴躁易怒,孩子也将暴躁易怒。
甚至你会借着“管教孩子”为名,把自己不喜欢或是看不惯的东西发泄在孩子身上,并美其名曰“对他好”。
你认为你生下了孩子,孩子就应该感谢你。但比起生下孩子之外,给孩子营造的环境和对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要。
《何以为家》中,收留赞恩的单亲妈妈没有合法身份,还是拼尽全力带着孩子争取生存的机会。
上班时候把他藏在厕所,趁着休息的功夫偷偷去喂奶。
没钱买,就捡来别人剩下的大块生日蛋糕给孩子庆生,也欢迎赞恩加入他们的生活。
最走投无路的时候,孩子也是她的底线。
流浪的赞恩,在别人的妈妈这感受到了信任与温暖。
赞恩是悲剧家庭的受害者,可赞恩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呢?
他们饱受中东战乱,流离失所。他们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而是在战火纷飞的时局里,不懂如何去爱。
面对儿子的控诉,赞恩的父母泪流满面。父亲说:“我也是这样出身,这样长大的,我有什么错?”母亲说:“我这一生都是奴隶,你凭什么批评我?”
他们麻木又残暴的面具突然破裂了,流露出隐忍的痛苦。
不去怀疑,就不会被刺痛;不去挣扎,就不会面临生活崩塌的风险。
在赞恩的视角里,父母是恶人,房东也是恶人。但其实他们都没想作恶,他们只是按照社会教给他们的方式生活。
跟赞恩11岁妹妹结婚的房东,一脸无辜地说:“我不知道她会因此而死,好多小姑娘都是这个年纪结婚,我后妈就是。”
如果说,这个故事里全是受害者,那悲剧的始作俑者究竟是谁?战乱,赞恩的祖辈?现在追究这些已经毫无意义了。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悲剧在赞恩这里终止。
幸好,赞恩没有变成跟父母一样的人。固定模式的重复悲剧,在赞恩这里停住了。
他努力养活跟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弟弟尤纳斯。
他想要移民,离开这个地方。
他在监狱里给电视节目直播打电话,控告自己的父母;
甚至他还上了法庭,起诉父母,阻止父母继续生育:“我想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了我。”
电影最后,赞恩得偿所愿,他有了自己的护照照片,笑得真正像一个12岁的孩子。
其实,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本质上就是爱。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是一切教育的核心。”所谓的家庭,不就是爱与责任并存的地方吗?
我们都是没有经过考试的父母,但是大部分为人父母的我们,从来不曾放弃过学习和改进。从孩子生下来,我们就努力学习养育孩子,学习尊重孩子,学习正确地去对待孩子……
为了孩子,我们学会了成长,也学会了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担当。真正好的家庭教育,其实就是在充满爱的环境里,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何以为家,那应该是充满爱和责任的港湾,是让我们一想到它就能心安的地方。何以为家人,是我们可以相互依靠,共同成长的伙伴。
我们终其一生,就只有一个目的:让孩子觉得,身为我们的孩子是他们感到幸福的事。
希望所有爸爸妈妈都能努力做好父母这份不易的“工作”,和孩子一起成长,共勉!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
中国早幼教分享群(限早幼教行业从业人员加入)
中国育儿交流群(限家长加入)
扫码回复: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