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幼儿园开展中国原始彩陶欣赏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幼儿观察记忆特点,选择贴近生活的原始彩陶题材,让幼儿亲近原始彩陶,营造远古文化氛围,同时激发幼儿审美想象,欣赏原始彩陶的造型与装饰之美。
关键词 原始彩陶 生活 远古文化 审美想象
彩陶是指绘有黑色、红色等装饰花纹的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标志。中国原始彩陶的造型、装饰图案丰富,蕴含着远古劳动人民在自然界中原始生活的种种精神风貌,体现了独特的民族审美意识。儿童天真单纯,知识经验少,没有太多的文明理论约束,这与原始人类的思想有许多相通的元素, 因此,尝试“穿越时空,使儿童思想与原始人类的思想发生碰撞”,在幼儿园中开展中国原始彩陶欣赏教学活动,让孩子领略远古文化的美。
一、结合幼儿观察记忆特点,选择贴近生活的原始彩陶题材
原始彩陶器型有盆、瓶、罐、钵、壶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联系,上面的纹饰题材是生活中所熟悉的。这些原始彩陶中的绘画纹饰,一般只表现对象的特征,而会忽略一些不太明显的细节。而幼小孩子的观察思考能力处于初级阶段,他们选择的作画内容一般是自己周围生活中熟悉的简单事物。在早期画人时,会粗略地画出记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出现用圆表示头,用长方形或椭圆形表示躯干,用长短不一的线条表示四肢,不仅如此,孩子还会将对自己印象深的头部画得特别大,且略微的细致些,如有的孩子会在头的上方用几根短线表示头发,脸部画几个圆圈表示眼睛和嘴巴。同样是靠记忆事物的特征来绘画,简单稚拙又不失单纯的美。今天,孩子们的观察、记忆、思维方式在不受太多社会知识经验影响之时,会用笔直接地毫不掩饰地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他们的绘画有着与原始人相似的质朴、本真,一种画自己想画的、不受他人评价影响的一种本真,这种画家也难以模仿的拙稚美,让孩子穿越了时空,能与远古时期人们的思想、审美观进行对话。
二、让幼儿亲近原始彩陶,营造远古文化氛围
我国原始彩陶具有独特的造型风貌和特定的艺术内涵,它和谐稚拙,呈现的静态美传承了千年。利用当今的信息技术,将丰富的彩陶文化多方位的呈现在孩子面前,创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幼儿充分利用视听感官,亲近原始彩陶,接受原始文化美的熏陶。首先,我们在教室里布置不同时期的彩陶器照片,孩子们随时能将这些原始彩陶稚朴的美映入眼底,自由地用他们的方式进行思维想象和模拟创作。其次,在欣赏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彩陶器从整体到局部多方位的展现,配上古琴或古筝,利用讲解、故事想象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再次,是利用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陶瓷器皿,让幼儿在观赏实物中感受彩陶的立体造型和与造型协调一致的装饰图案,用小手摸一摸来亲身感受彩陶器光滑圆润的表面,这样为幼儿间接地感知原始彩陶的立体造型特征起到辅助作用。这样,使幼儿在浓郁的远古文化艺术氛围中接受独特的美的诱惑,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美的向往。
三、激发幼儿审美想象,欣赏原始彩陶的造型与装饰之美
原始彩陶作为与当时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容器,有一种人与自然融会在一起的宁静和谐之美。正因为原始彩陶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在最初的创造活动时也以人的方式对待,把彩陶作为一个生命体,彩陶造型的各个部位以人的器官来命名,充满着人性的气韵之美。图案的来源是远古人们的劳动和对自然界的理解和认识,比如:有将自然物象进行抽象概括成的几何形图案,有表达人们意愿的图腾、符号,还有一些规律又有变化的编织纹,让人不难想象人们用渔网捕捉食物是当时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幼儿初期亲密接触的是其亲爱的父母,一种与生俱来的本性,使他们对人体的各个部位富有强烈的依恋感。原始彩陶富有人体五官生命体的外在形式,又有蕴含着能让幼儿产生感官愉悦亲切的、能诱发他们想象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具有很大的审美意义。在装饰图案的表现方法上,由于受到认知、思想和材料的限制,幼儿绘画和原始绘画有着相似的稚拙美。“美”是“有意味的形式”,离开形式固然没有美,光有外在形式也不能称美。如此相似又有意味的形式,能让孩子尽情地融入自己的情感、想象,去对原始彩陶进行欣赏和赞美。
稚气的孩子常常会有天马行空的美好想象,在让小班孩子欣赏“彩陶漩涡纹瓶”时,面对着彩陶器的造型和漩涡、水波纹的简单装饰,孩子会说出这也许是爷爷的酒瓶、爸爸的水杯或者是妈妈送给宝宝的花盆,还会说那些漩涡纹是因为小鱼高兴了在转圈跳舞、妈妈在绕毛线要给宝宝织毛衣或者奶奶在碗里打鸡蛋液给宝宝炖蛋吃。这一实例中可看到:这种跨越时空的“合理”猜想、解释和贴近生活的情感想象,是小年龄孩子以其独特的方式毫无掩饰地来表达内心的需求与感受,表达了自己对身边亲人的美好情感。
孩子的思想和绘画常会用“稚”来描述,原始彩陶艺术的造型和装饰元素也蕴涵着远古人们思想的原始和“稚”。这样的相通,让我们有必要在幼儿园开展原始彩陶欣赏活动,探索实践良好的方法,让孩子传承中华民族的血统文化,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原始彩陶欣赏活动在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