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为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创造力提供了机会。因此,有效地提高幼儿园美术教学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下面,笔者结合实例来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鲁迅先生曾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让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基础,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发和保护他们的兴趣。可根据幼儿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让他们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其理解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如,我在教幼儿画苹果时,利用出示范画―讲解范画―幼儿模仿―教师讲评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幼儿的作品常千篇一律,照葫芦画瓢。后来,我吸取教训,不再一味地去教,而是在画苹果之前,先拿一小筐颜色各异的苹果放在桌上,引导幼儿去观察,并让他们摸一摸、尝一尝,幼儿则能总结出:苹果是圆圆的,有红、黄、绿三种颜色,味道是甜甜的……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使其掌握了绘画对象的主要特征,突破了思维定式,而且增强了他们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引导自由想象,提高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创新都需要通过想象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幼儿时期正是人想象力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幼儿会随时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由于不受旧知识与经验的束缚,其想象更加大胆,富有创新意识。因此,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提高,想象力的培养不容忽视。如,在“大鸟带我去旅行”的活动中,我将一只纸鸟置于天空、海洋、森林及沙漠等不同背景下,然后请幼儿大胆想象大鸟带自己做什么。他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大鸟带我到了太空”;有的说,“大鸟带我去了海底和小鱼玩”;有的说,“大鸟带我到了南极”等。最后,我让他们把这些想法画下来,他们则创作出一幅幅新颖的作品。如,有的画了自己骑在大鸟背上飞到云彩上,有的画了大鸟带他飞到彩虹桥与小朋友做游戏。由此可见,想象力在创新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只有引导幼儿自由想象,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丰富绘画材料,提高实践能力
新奇、特别的材料可以引发幼儿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使他们产生丰富的想象。教师在活动区为幼儿准备丰富多彩的绘画材料,让他们自由选择纸张、彩笔、油画棒、颜料、剪刀、固体胶、橡皮泥、棉签、碎布、毛线、吸管、纸杯及泡沫板等各种材料,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可创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如,在“秋天的树叶”主题活动中,有的幼儿会用彩笔、油画棒绘出一幅幅多彩的画,有的幼儿则会利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并配以其他材料(碎布、毛线、泡沫板)拼贴出金鱼、蝴蝶及蜻蜓等不同图案。由于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幼儿的想法大都能够付诸实践,他们可以真切地体验到创作的乐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四、进行科学评价,激发创作热情
对美术活动的评价不应是一次活动的终结,而应成为幼儿再次活动的原动力。幼儿美术活动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因此,在进行评价时,教师应持客观的态度,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在许多方面与成人截然不同,教师只有抱着欣赏幼儿的童心,理解幼儿的天真,维护幼儿的自尊的态度,才能真正发挥出美术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评价作品之前,务必要观察幼儿的作品,要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读懂蕴藏于幼儿作品中的故事,让每位幼儿都从心底里认为“我能行”、“我最棒”,以此激发幼儿创作的热情。
编辑:孟 刚
【提高幼儿园美术教学质量“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