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幼儿园主题墙饰对促进幼儿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布置幼儿园主题墙的问题也随着浮出水面——忽视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以自己的主观愿望去设计,使主题墙饰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那么,幼儿园在布置幼儿园主题墙时,常常会闯入哪些误区,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注重环境的美观多,体现教育的价值少
一说起幼儿园的墙面环境,您的头脑里马上会浮现出活泼可爱的形象、鲜艳亮丽的色彩、逼真的卡通动物……美观、整洁、富有童趣似乎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贯要求。可是当幼师们辛辛苦苦的将墙壁布置得漂漂亮亮,却发现辛勤的汗水只是起到挂历的效果。究竟,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墙面环境的教育价值到底如何来体现?
对策:让环境与幼儿互动
《规程》中指出: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这就是说,环境创设的真正意义在于利用环境进行教育。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已越来越为教师所关注,因为环境能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与理解。幼儿正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的。所以教师在选择环境中墙饰的内容时更多的考虑内容隐含的教育价值,而不能一味只追求精致、美观。
例如,选择一些常规及良好习惯的培养的内容张贴在相应的墙上提示幼儿,不仅可以让幼儿自己对照,而且同伴之间还可以相互监督,这样做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一些良好习惯,而且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又如可以在活动室放玩具的墙上,张贴一些有关玩具要轻拿轻放、玩具要大家一起玩等的内容等等诸如此类体现生活板块教育的环境创设内容。
二、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
现在许多幼儿园为了提高幼儿园环境的质量,都会有环境评比的惯例,老师们为了让自己班级的环境在评比中获得好的名次,挖空心思地要将环境设计得完美无缺,这样一来,老师们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势必会造成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的不利局面。
对策: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
教师要改变观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环境的创设,把墙面环境的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那么教师的角色就会从原先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首先,教师要多关注孩子,观察孩子的兴趣点、观察孩子的需求。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然后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发动幼儿讨论最后共同定出墙饰的内容。
三、观赏成分多,情感互动少
现在很多老师都非常注重幼儿的参与性,所以墙面布置的时候,就会将幼儿的美术作品都张贴上墙,可是这些用美术作品布置的环境创设好了之后,除了观赏就没有任何作用了,完全成了一幅死的装饰画,孩子们只有在初期有一些参与,之后就完全与环境隔离了,更谈不上任何互动了。
对策:让墙面环境说话
经过良好设计的墙面环境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可以起到诱发孩子积极行为的作用,环境的作用常常是潜移默化的,并不断重复的,它的效果比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得更实在。所以老师要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孩子与墙壁产生有效的互动。
四、主题内容多,精彩亮点少
很多老师一做主题墙饰,马上就想到这个主题里所有的知识点,然后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罗列、排版,最后一个不拉的都展示出来。看上去是非常热闹,非常丰富,却让人看不到重点,找不到亮点。
对策:学会舍弃,抓住孩子的兴趣点
如果老师死死抓住这个主题里所有的知识点,一个都舍不得放弃,那么结果只有一个——毫无建树,所以老师一定要学会舍弃,而舍弃的基础就是老师对这个主题中幼儿的兴趣点和能力点的把握,老师要找到幼儿在这个主题中最感兴趣的活动,以及最有把握的表现形式,然后将它挖掘得很透彻、很细腻。
五、内容重复多,体现年龄特点少
很多老师在墙面布置的时候,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得不透彻,小班的夏天是西瓜,中班的夏天是西瓜,大班的夏天还是西瓜,而且西瓜还都是一个个又圆又大整个的西瓜,小朋友们既看不到诱人的红色,也感受不到香甜的美味。
你从画面上根本看不出它的年龄段,分不清到底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
对策:注重年龄差异,抓住年龄特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兴趣、表现能力、个性及发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不同幼儿对环境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注意发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活动需要,使环境的创设更能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表现及发展,促进每个人在自身水平上的提高。
总之,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幼儿园主题墙面环境创设不再是强调“美化、绿化、净化”等外在装饰,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手工劳动,更不再是盲目仿效他人的流行趋势。我们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紧紧围绕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参与的积极性,共同创设幼儿所喜爱的与之产生互动的主题墙面环境。使它对幼儿在认知、情感等方面产生隐性的影响。让幼儿关注生活,学会生活,适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