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带过班的老师都知道,班级中的小朋友各有各的气质特点,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文文静静,有的冲动淘气,有的胆小懦弱……对于不同气质类型的孩子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特别是那些让人头疼的、行为表现比较特殊的孩子,更要耐心引导,科学施策,帮助他们慢慢规范自己的行为。
1.霸气冲动型的孩子
表现:这种类型的孩子往往表现得唯我独尊,排队要挤在前头,玩具看好了就要抢在自己手里,经常无视班级常规,我行我束,根本坐不住。不随自己的心意还要发脾气打人。
策略:首先,教师要把常规要求明确告诉这些孩子。告诉他们什么时候,哪些常规是必须遵守的,哪些事情是他自己可以做决定的,哪些事情要和老师小朋友商量后才能决定。其次,给他适度的自主,让他体会到成就感。让孩子在允许的范围内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或者交给他一个任务,告诉他:“只要你能够完成这个任务,老师给你一个小奖励。”如果孩子做到了,教师要给以肯定和鼓励,并兑现承诺,这样就会巩固孩子好的行为,让他们体验到遵守常规的快乐,从而慢慢融入集体。再次,可以通过游戏,让孩子们一起学习如何在活动室内行走,学会有秩序地在室内活动,不疯跑,不碰撞。最后,通过一些绘本故事,教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如《菲菲生气了》《生气的亚瑟》等。
2.磨磨蹭蹭的孩子
表现:这种类型的孩子做事慢悠悠,几乎每项活动都是最后一个,吃饭慢、走路慢、收玩具也慢,甚至让老师和家长急得发脾气,自己却一脸无辜。
策略:首先,这类孩子要多参加体育活动,加强大肌肉运动的训练,如进行跑步、攀登、单双脚跳等等,在运动中提高孩子的四肢协调能力和大脑的兴奋度,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让其快乐活泼起来。其次,要加强小肌肉的动作练习。孩子行动慢有时候是小肌肉发展不好,不能支撑其迅速完成系列动作。这类孩子要多锻炼使用小勺、夹子,多做穿线练习和系纽扣的动作,也可以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使用笔、剪刀等工具,逐步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再次,给孩子创造机会体验快速做完事情的快乐,只要他在某件事上完成得比之前快了,就要及时给以肯定和表扬。吃饭时,可以考虑这些慢的孩子先吃,起床时可以先起来穿衣,这样慢慢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逐步赶上其他小朋友的速度。
3.有攻击性的孩子
表现:这类孩子不会与人交往,攻击别人才是他们的“语言”,今天打哭这个,明天抓伤那个,是老师最最头疼的孩子。
策略:首先,重点教会他们如何与人交往。如:告诉他们如果想和别人一起玩就要好好说话:“我能和你一起玩吗?”“咱们一起玩吧。”如果喜欢某某小朋友,不能用“打”的方式表达,要学会说:“我可喜欢你了,我能抱抱你吗?”其次,当攻击行为发生后,要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如对小朋友道歉,并关心被伤害的小朋友,给小朋友揉一揉打疼的地方,用语言安慰一下对方,用爱心和同情心代替攻击行为。当孩子攻击行为逐渐减少后,教师可以默默观察,一旦发现孩子又要攻击别人时,可以给他一个阻止的眼神,孩子一般就会理解并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再次,注意家园配合施教。有攻击倾向的孩子往往能够从其家庭教育中找到原因,如可能家庭中某一成员有攻击行为,被孩子模仿到;还可能家长看到孩子有攻击他人的行为时,一味纵容,认为这样自己的孩子不吃亏;也有的家庭中不注意给孩子看动画片的质量,长期让孩子看一些有暴力行为的动画片,如有的幼儿模仿奥特曼对同伴进行攻击,模仿喜羊羊打灰太狼等等。所以,教师要做好转变家长育儿观念和传授科学教育方法的工作,使家长明确意识到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对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意义。
4.内向胆小的孩子
表现:这类孩子做事小心谨慎,不愿意尝试新事物,有时表现为身边总要有人陪着才安心,什么事情都要请求大人的帮助,不然自己就一动不动。而且,总是怯怯地看大人的脸色,害怕批评自己。
策略:首先,对这种类型的孩子,要多鼓励多肯定,即便一点点进步,也要夸大表扬,以激励孩子进一步尝试的欲望。如果孩子不接受老师的鼓励和肯定,不愿意再尝试,教师也不要急躁,不要给孩子过多压力,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其次,要及时缓解孩子的消极情绪。内向胆小的孩子大多细心敏感,他们时时观察老师的眼神和脸色,一旦自己做得有不对的地方,自身的心理压力很大,如果老师此时又给以批评,孩子可能永远不再尝试正在进行的事物。所以老师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在孩子需要时及时伸出援手,以宽容、鼓励、欣赏的态度对待这类孩子,和他们亲密交流,使他们的情绪上放松,心理上得到安慰。再次,教师要多给这些孩子创造机会大胆表现自己。比如有的孩子虽然胆小,但是有人陪着,就会勇敢很多,也乐于尝试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全班小朋友一起表演唱歌,最初这类孩子不愿意上台表演,教师可以请几位小朋友和他一起唱,这样反复几次后,他们也可以试着自己上台表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