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开展前期,为了让幼儿对地图有一定的概念,我们通过让其在百度地图上找一找我们的幼儿园在哪里,初步让幼儿形成地图的概念,并制作园内地图。
1.制作园内地图—初步形成地图的概念
分工制作园内地图
教师:协助幼儿构建园所框架。
幼儿:自主认领制作各部分地图,黏贴在指定位置,并标记自己的名字。(留痕)
我家就住在幼儿园对面,我家在7栋,小凌家在2栋。
2栋在哪里?
2栋是在菜鸟驿站的后面的那一栋。
我们的思考:
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结合环境、标志性建筑、方位等进行描述自己的家在哪里,并画出幼儿园到家的路线图及交通工具(幼儿园到家的路径及交通工具)。
2.幼儿园到家的路径及交通工具
教师作用:
帮助幼儿巩固地图经验。
幼儿经验:
绘制并描述幼儿园到家的路线图及交通方式。
3.投票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店铺
结合沿路标志性建筑,幼儿对周边的小店特别感兴趣,例如:幼儿园对面有眼镜店、文具店、玩具店、花店……
于是画出自己知道的、喜欢的、想要了解的店铺进行投票,每人三票。(投票选出自己想要了解的店铺)
向左滑动查看投票结果
统计投票结果
教师:协助幼儿梳理并完成投票。
幼儿:绘制自己感兴趣的店铺,并投票选出最想要了解的店。
第一名:玩具店13票
第二名:警察局11票
第三名:医院9票
……
玩具店当选,那我们就一起去了解《玩具店》。
4.玩具店关门了怎么办?
玩具店13票当选,但是之前的玩具店关门了,怎么办?幼儿提出除了那家店,还有别的地方也有玩具售卖,于是放学带着家长去寻找有卖玩具的店,并为其他幼儿根据已有地图经验绘制了地图,告知卖玩具的店在哪里。有菜鸟驿站、文具店、母婴店……
幼
我看到之前的玩具店关门了,怎么办?
师
那我们就去找一找还有哪些店里有卖玩具。
家园共育促成长。
教师:发布任务卡——找一找还有哪些店里有卖玩具。
幼儿:回家找到有玩具的店铺并绘制到达路线图。
家长:协助幼儿找到有卖玩具的店。
利用晨谈时间
说一说
幼儿根据找到的有卖玩具的店铺,画出幼儿园到该店铺的路线图,方便其他幼儿找到该店铺。
5.带着问题去探索店铺的差异
带着问题去参观卖玩具的店,选择了两家卖玩具的店进行对比,母婴店——御果园,幼儿对店的名称、大小、远近、种类、价格标签、售卖形式、工作人员等对两家店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想要开一家自己的玩具小店。
梳理问题
思考问题
派出代表做调查
调查小组反馈问题
教师:推进了解店铺—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老板?帮助幼儿梳理对比店铺差异。
幼儿:梳理问题—派出代表—反馈问题
6.想要开一家自己的小店,怎么开?
开店的前期准备
教师:你想要开一家什么店?里面有什么?
幼儿:从抽象到具象,围绕店内卖什么展开讨论。
7.生成活动
准
备
开
店
啦
教师:引导幼儿制定计划、完成计划。
幼儿:制定计划并根据以往经验寻找目标,激发成就感。
01
制定计划
02
寻找目标
03
达成目标
8.生成活动
教师:玩具乱七八糟,怎么办?
幼儿:可以归类,水果和水果一起,小汽车和小汽车一起。
第一次分类
毫无头绪
由于第一次分类没有概念,所以幼儿根据大致的水果和其他玩具进行了分类,第二次讨论后,将玩具分成4类,大致分为是水果、汽车、蛋糕、饮料。
第二次分类
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后将物品分类。
幼儿:按兴趣自由分组,并将属于自己组的东西归类。
按自己的兴趣分组
分组开始整理
发现问题1
老师,这也太乱了吧,怎么弄呀?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那个饼干,可以根据颜色、形状、大小来分。
发现问题2
老师,这个瓶子太高了,放不进去。
那边那个高的柜子可以放,你去试试。
我们成功啦!
发现问题3
东西太少怎么办?
解决办法:
1.已经有的、有多少。还缺什么?缺多少?
2.家里带、美工区做、公共区域找。
原有物品的清单
教师:观察幼儿整理物品,适当地给予指导。
幼儿:初步尝试解决问题。
更多讨论现场
方法一:家里带
一呼百应式地大搜索
教师:发布任务
幼儿:自主完成
家长:辅助监督
方法二:美工区做
分组讨论:
怎么做?做什么?
完成的部分打钩
零食组
水果组
饮料组
玩具组
采购完成,给商品定价格
商品定价单
给商品贴价格标签
教师:引导幼儿(合理)自主定价。
幼儿:小组尝试罗列商品及价格。
深入探究一
教师抛出问题:理货员除了理货,还做什么?
幼儿展开讨论
讨论并记录理货员的职责
讨论结果:
-
查验生产日期
-
擦拭商品
-
将物品摆放整齐
-
把过期商品拿走
查验商品生产日期
深入探究二
调查:店名、店铺的含义、店内卖什么。
教师:发布任务,通过调查初步了解对店名、店内卖什么、店名的含义。
幼儿:打卡、大胆提问。
家长:陪同、协助幼儿完成。
收集与记录
调查反馈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调查内容。
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讲述,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
深入探究三
尝试用符号标记店名、卖的东西。
教师:引导幼儿用符号标记店铺名称。
幼儿:1.根据自己的调查表设计符号,以标记店名。
2.设计自己想开的店名。
我们的思考: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行动路径进行有策略性地引导及有针对性地指导,从跟随幼儿—追随儿童,教师在摸索中感悟《领域关键经验》的言简意赅,在实践中领悟资源的价值,重新定义育儿理念。
我们的发现
整个活动,幼儿就好比摘果子的人,随着教师提供材料的不同,“果子”也就各异。而我们教师就好比“工具”—跳板,为幼儿提供支持性材料,幼儿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家长在过程中,好比农场主,配合教师给予支撑性策略,提供“采摘工具”。家校互动三位一体,幼儿的成长令人欣喜。
我们的改变:
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从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认真的观察者、耐心的倾听者、主动的思考者;每一位幼儿都得到关注和肯定,幼儿从原有水平和基础上得到了进步和发展;家长也在参与过程中,看见幼儿的发展,知道了家园共育的意义及重要性。
我们的活动未完待续……
撰写|杨虹郁 郑淑洁
编辑|杨虹郁 郑淑洁
审核|甘红 赵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