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集体教学是我国幼儿园较为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的目标,也是当前幼儿教育面临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集体教学 有效性 幼儿园
一、引言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最高要求应该使儿童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和掌握复杂抽象概念的能力,智慧训练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存记忆,是培养出智慧的探索者,而不仅仅是博学多才。可见,幼儿教育的最高目标不是单纯地让学生习得记忆,而是让孩子掌握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用简单的逻辑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这也就是幼儿的有效教学。有效性教学并不是指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而是指幼儿学习是否掌握最基本的思维能力,通过教师的教学能否学得好以及学到什么。如果学不好或不想学,未得到应有的成长和进步,则可视为无效的教学。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目标,也是当前幼儿园集体教学所面临的困难之一。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时,幼儿教师应以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形式,使得幼儿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习得知识,并掌握学习的初级方法。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非智力教育
非智力教育是指智力以外的能力,如人的兴趣、动机、道德、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及动手能力等。现阶段,我国的社会背景促使一些家长和教师过于急功近利,认为只有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是明智的,可行的,而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是无用功,这也决定了知识教育也就成了学生教育的全部,幼儿教育也不例外。一些幼儿教师对非智力因素缺少正确的认识和了解,甚至一无所知。但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相比,是决定幼儿终身素质的根本。可以说,非智力教育的忽视违背了幼儿教学有效性的本质要求,幼儿集体教学的有效性也就不能确保。
2.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萌芽时期,由于幼儿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我控制与自我辨别能力都很低,但却又很强的模仿性及向师性,对于教师的行为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因此,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水平和个人行为对儿童的身心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可以说,幼儿园教师是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是幼儿基础教育的关键力量,其素质水平直接影响着幼儿基础教育的质量。但目前很多幼儿教师由于教育背景不同,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如本身知识结构有所欠缺,尤其缺少诸如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康知识和创新教育知识等必要的教育教学知识,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教学水平的提高。
3.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搭建知识、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对于幼儿教学来说,提问的有效性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但大多教师在提问环节,缺乏提问技巧,无效提问较多。主要表现为提问的语言不够精炼,问题设计的过于简单,缺少启发性,造成了学生的无效思维、无序思维,极大地影响了幼儿集体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小朋友们,你们说这样做好不好”、“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样做,对不对”等,这些问题的设计缺乏技巧,不但不能有效地引发幼儿的思考,还使课堂教学时间在学生盲目的回答中空耗。
三、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加强非智力教育
非智力教育作为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幼儿的终身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的集体教学中,应强化教师对非智力教育的力度。如加强对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是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如教师在教幼儿认识磁铁的时候,可为幼儿每人准备一份磁铁和铁针等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自己发现磁铁中的秘密,无形中不但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2.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
幼儿学习作为人成长的启蒙阶段,成人的言行举止与课堂教学相比,对幼儿的影响更大,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学习模仿的对象,其言谈举止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幼儿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如一些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缺少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康知识和创新教育知识等现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培训,如在教学实践中,拓宽教育培训渠道,鼓励教师参加以检验为主的幼教技能技巧竞赛,开展观摩课、示范课、练兵课等教学活动,与其他学校建立合作教学,相互交流幼教经验,可选送一些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到外地参观学习,以拓宽教师的见识,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学习归来后可以起到“以点带面,辐射全园”的作用。总之,只有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才能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在无形中起到了良好的非智力教育作用。
3.加强教学技巧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有效的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一些幼儿教师对提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往往容易忽视提问的设计,时常会设计出一些缺乏启发性或过于简单、无效的问题,致使课堂提问较多流于形式。因此,幼教在幼儿集体教学中,应做好问题的设计,设计问题时应充分结合教学活动的目标,遵循幼儿的思维特点,多提开放性及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删除可有可无的问题,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如在大班上“美食好帮手”这一课时,教师与幼儿一起研究打蛋器,为探究打蛋器为什么比筷子快的原因,在教师操作完打蛋器和筷子打蛋的实验后,教师可这样提问:
教师:小朋友们,打蛋器和筷子哪个好用?
幼儿1:打蛋器好用。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打蛋器比筷子好用吗?
幼儿2:时间短,省时又省力(广告词,台下一片哄笑)。
教师继续用手转动着打蛋器,继续问:同学们,你们发现打蛋器和筷子有什么区别?
幼儿3:老师,打蛋器有很多根铁丝。
教师继续追问:那筷子呢?
幼儿4:筷子只有两根。
教师小结:是的,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表扬学生),因为打蛋器由很多根不锈钢丝围合成一个球形,数量远远比筷子多,当然打得又快又均匀了。
可见,教师通过种不断的追问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在提问的过程中,训练了幼儿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零星的、不完整的生活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深化了对事物的认识,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幼儿集体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幼儿作为人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我国当前采取集体教学的形势下,能否提高幼儿集体教学的有效性是确保幼儿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在幼儿的集体教学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强化幼儿的非智力教育以及加强教师的教学技巧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李文平.皮亚杰儿童心理学理论对基础教育教学的三点启示[J].考试周刊,2009.
[2]朱家雄.“教得对”,才有“教得好”�D�D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J].幼儿教育导读(教师版),2010,(4).
【浅谈幼儿园集体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