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在地理位置和环境上有较大区别,农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不能一味模仿城市幼儿园,应根据自身特点,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介入,结合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因地制宜,创设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幼儿园教育环境。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幼儿园教育环境;环境创设
0 引言
四川达州地区山清水秀,达州是中国“汉阙之乡”和“苎麻之乡”,是全省重要的天然气、煤电、化工基地,是全国、全省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灯影牛肉、巴山雀舌、东汉醪糟、大竹苎麻、渠县黄花、开江银杏和油橄榄等享誉巴蜀内外。在广大农村,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但有着丰富的乡土美术资源,自然、人文景观精彩纷呈。宣汉罗家坝巴人文化遗址堪与“三星堆”媲美,开发潜力极大;渠县汉阙堪称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万源八台山、花萼山雄奇壮丽,幽深高远,有“川东峨眉”之美称;宣汉百里峡,风光秀丽,曲折幽深,不是三峡胜似三峡;大竹五峰山竹海绵连万余亩,相传为“天下竹林之根”;达县真佛山庙群是集“佛教、儒教、道教”合一的宗教胜地。民俗文化多姿多彩,渠县三汇彩亭,踩高跷、杂技、戏剧于一炉,堪称中华一绝;通川元九登高,宣汉薅草锣鼓,大竹唢呐、巴山民歌等蜚声巴蜀内外。该地区幼儿从小在自然艺术资源的熏陶中成长。
课题组重点就达州市达县大风镇、麻柳镇、大树镇,渠县三汇镇、永兴镇等农村幼儿园和当地的自然资源作了考察调研。这些农村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幼儿园周边的树叶、鹅卵石等自然便捷的物质材料美化幼儿园环境,培养幼儿对原生态美术乡土资源的情感。另一方面,将本地传统的民俗民风和工艺技法等应用于幼儿园环境创设,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第三,用本地独特的乡土美术作品美化幼儿园环境,具有独特性和鲜明特色。同时,考虑到达州市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的特点,也要关注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
1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概念的界定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即教育环境。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综合。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物质与精神要素的总和。[1]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是指对农村的幼儿园所进行的教育环境的创设,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
2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路径探析
2.1 地方自然资源的利用
调研发现,达州市有2/3的幼儿园基本是墙面大篇幅的主题画,吊饰设计是直接从市场买的塑料小花,塑料水果等,显得毫无生气。有些是老师们折的纸鹤和粘贴的花饰,所用材料为市场上购买的折纸用纸。其实这些材料完全可以用农村的树叶、玉米皮等替代。渠县某镇的幼儿园环境创设非常简单,在外墙上由老师们描绘了一幅海底世界,基本上是教师基本功的展示墙,似乎跟幼儿关系不大。
达州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丰富的乡土材料,经过稍加创意的改造,都能变成宝贵资料,创设具有鲜明个性,乡土特色的教育环境。在麻柳镇中心幼儿园的墙外有很多大树,树叶经常落到校园内,每天都要专人清扫。其实,可以用树叶做树叶贴画,代替色卡纸,大自然中树叶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不逊于纸张的效果。但是树叶过一段时间会变色,可以把捡到的树叶夹在书或夹子中,待水份干后,取出来打蜡保存,树叶会保持原有的亮丽色彩。还可以做树叶面具,在幼儿游戏中运用。棕榈树适合在四川生长,可以用棕榈叶编成蚱蜢等小昆虫,小动物。竹木、树枝线条清晰,坚韧挺拔,可以做成多种线体造型。墙面环境创设时,根据季节的变化,农村可利用的植物很多,如玉米、稻谷、花生等,可利用的材料也很多,如植物的种子、秸秆、树皮等。教师可与幼儿一起用捡来的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或用各种植物的种子、干果壳拼成各种图形作为墙饰。
渠县的竹编工艺久负盛名,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农民非常熟悉竹编工艺,竹编手工艺品种类繁多,如:背篓、椅子等都是竹编工艺而成。幼儿可以学习简单的编制,如端午节编织粽子等作为节日环境的装饰。可以在墙壁上用竹席作底,把师幼编织的草帽、提包、挂盘等用来装饰墙面。在幼儿园活动中可以设计用稻草做“稻草人”,用玉米皮编小人等。楼道、楼梯扶手、区角等都可以用编织创设环境。[2]手工创设代替城市中塑料产品,更绿色环保,有人情味。幼儿处在这样一种环境中也不知不觉地对编织产生了亲近感。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在身边有很多精美的废旧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根据不同废旧材料的特点、特质进行再设计、再创造,让周围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巧妙的构思,使环境的布置更加回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使幼儿从小就建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可以采用多种材料,以主题方式构建幼儿活动室的整体环境。如以“海底世界”、“美丽星空”、“竹林”、“树”等为主题,利用竹子、树枝、藤条、草编等自然材料,或链条、铁丝、齿轮等工业材料进行加工,使环境既有艺术性又有教育性。用颜料把盛鸡蛋的包装盒染成各种图案,可以做成漂亮的中国结,作为吊饰很惹人喜爱。渠县农村有很多废旧的竹编簸箕,可在上面勾画脸谱,既节约资金,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体现了地方特色,可谓“一举三得”。
2.2 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介入
民间艺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风情,每种文化都有潜在的价值和内涵,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达州是巴蜀文化的发源地,有民间剪纸,川剧脸谱,川江号子,安仁板凳龙,渠县三汇彩亭会,土家族薅草锣鼓等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教育环境创设实践中,我们从幼儿熟悉的乡土文化中挖掘民间艺术教育资源,以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可以邀请本地民间艺人来园进行剪纸表演、指导,为幼儿现场讲解、演示剪纸技能。把这些有意义、有价值的资源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通过参观陶器、剪纸、脸谱等工艺品和精美绝伦的表演,直观感受到达州人民用勤劳和聪慧创造的丰富的文化遗产。激起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在创设游戏环境时,可以把传统的节日,如“达州元九登高节”,创设类似环境,让学生攀爬用当地苎麻、废旧轮胎等做成的攀爬墙,尽情享受民间传统节日带来的愉悦。大班走廊可以设计民间工艺室等,为幼儿提供更多与同伴或成人交流信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自由空间。让幼儿参与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重阳节”、“元宵节”、“端午节”等活动,使幼儿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3 社会资源的渗透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与社会环境不可分离,社会环境造就了幼儿的认知过程,其本身就是幼儿发展过程的一部分。对于幼儿而言,幼儿园中的环境就是他们在寻常时刻能接触到的一种社会情景。[1]
达州农村幼儿园中,留守儿童居多,父母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照顾,老人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以安全教育为主,孩子在家中看电视时间居多,而当下电视节目混杂,幼儿失去了许多与外界接触交往的机会,严重的甚至会跟着电视上播放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学“坏”。幼儿园环境社会化的核心,主要是为幼儿提供有利于他们进行社会性交往的丰富环境,让幼儿有机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从而适应社会;让幼儿有机会获得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各种感受,从而加强幼儿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沟通。为幼儿创设具有社会模仿特征的“社会天地”、“游乐场”等,使幼儿对社会态度与社会角色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活动实现社会性交往环境,这些活动的设计要富有教育性,形式生动活泼,富有童趣,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与能力水平。如大班的活动:郊游,可以让幼儿观察水稻、树木花草等,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感受田园风光,初步了解环境和人类的关系;培养遵守集体活动的纪律、行为规则和自我保护能力。
2.4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创设
达州市农村幼儿园里,留守儿童居多,父母在外打工,一年见一两次面,由爷爷奶奶接送上学,缺少父母的关爱。不善交往,有些幼儿处于被孤立、被忽视的地位,逐渐产生了种种消极的人格特征,如孤僻、冷漠、自我怀疑、恐惧感以及攻击性、破坏性等。这就迫切需要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来扭转目前的状况。教师应多多肯定孩子,无论幼儿或成人都喜欢或容易接受肯定的、正面的引导与评价。[3]教师应多给幼儿鼓励、赞扬,形成积极、和谐的环境氛围,教师要经常微笑,表现出和蔼可亲的一面。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第三层次的需要,就是爱和自尊的需要。农村幼儿刚入园,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正承受着分离焦虑,教师应主动亲近这些幼儿,让幼儿感受到“妈妈般”的关爱,使每个幼儿都能找到归属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句问候,一个微笑都是对幼儿积极关注的方式,这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基础。帮助幼儿适当宣泄消极的情绪,把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多接纳幼儿,包括幼儿的“错误”行为,并积极引导幼儿产生正确的认知,并实现自我矫正。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赏识”教育,营造精神环境还需要尊重赏识原则,多给幼儿赞扬和鼓励,使幼儿在不断的赏识中肯定自我的价值。
3 结语
我国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广泛开发与利用当地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创设符合当地民俗风情的幼儿园教育和生活的特色环境。同时,促进教学心理环境的生态化建设,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艺术,艺无止境。在创设幼儿园环境时,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大局意识,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和需要,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断探索,创设适合幼儿身体和心理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同时,国家在实现教育均衡问题上,应加快步伐,加大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郭星白.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2(4):71.
[3] 袁爱玲.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践标准[J].学前教育研究,1994(6):37.
【农村幼儿园环境创设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