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幼儿教师有着一张“婆婆嘴”,因为面对数十个孩子的喧闹,他们无时无刻要提醒、指引着孩子。刚刚步入幼教工作的老师一般会表现得特别温柔,从来不用“大嗓门”对孩子说话,但是当新老师渐渐适应了幼儿园工作之后,当自己独立组织半日活动之后,就会发现在无形中自己的嗓门也变得越来越大,仿佛只有“大嗓门”才能显示教师的“权威”,才能让孩子接受我的教育。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倾听习惯特别不好。就算我整天扯着嗓子跟他们讲话,一个人终究是斗不过几十个孩子的。“大嗓门”并不是那么管用。
后来,我尝试用我自己的方法去引导孩子。在一日生活中,每天给孩子带来一些新的故事或游戏,偶尔可以问一问孩子。“今天想玩什么游戏?想听什么故事?”孩子们会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或游戏。
例1:幼儿园老师每次讲故事都是拿着故事书,一边念文字,一边引导幼儿看画面。有一天,我用“大拇指睡着了,二柱子睡着了,高个子睡着了,四妞妞睡着了,小朋友睡着了”的手指游戏让吵闹许久的孩子们安安静静地休息。随后,我问:“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听故事呀?”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想听,同时就有三四个孩子飞快地跑向书架,拿了自己想听的故事书给我。我接过孩子的故事书,记住孩子的选择。我对孩子说:“今天,我们不讲书上的故事,来听一个新的故事吧!”这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安静了,所有的小眼睛都看向了老师,竖起小耳朵等待老师讲故事。我给孩子讲了《两只笨狗熊》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在学校口语课反复练习过的,讲得绘声绘色,孩子们都觉得故事很有趣。此后,每一次问孩子想听什么故事的时候,都会有几个孩子提到这个故事。但是,我不能每次都满足他们,不然久而久之他们又会对这个故事失去兴趣。
例2: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总是爱道出乱跑,老师用“大嗓门”也很难把它们呼喊回来。后来我怀疑孩子是对那些每天重复玩耍的户外游戏不感兴趣了。于是,我尝试每天给孩子带来新的游戏。孩子爱到处乱跑时,我就满足孩子想跑的需求,带孩子玩与跑有关的游戏。有一天,我带孩子玩了与跑有关的游戏“大灰狼来了”,一位老师扮演大灰狼,所有的小朋友和其他老师扮演小动物。游戏中小朋友都能够听老师的口令,当老师说到“大灰狼来了”孩子就赶紧跑回小动物的家,不然就会被大灰狼抓住。这个游戏,既满足了孩子跑的欲望,又限制了孩子跑的范围。孩子在游戏中渐渐形成听老师口令的习惯。从此,每到户外活动的时候,就会有很多孩子自主提出要老师带他们玩“大灰狼来了”的游戏。就这样,这个游戏已经持续进行三周了,慢慢地,发现孩子对“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个早已失去兴趣的游戏开始感兴趣了。从此之后,每天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都能够愉快地参与游戏,再也不到处乱跑了,老师的“大嗓门”也渐渐变小了。
孩子吵闹、乱跑,并不可怕,只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善于把握孩子的兴趣点,就算不用“大嗓门”,孩子们也会乖乖听你的。
责任编辑:大豪
文章来源:新芽编辑部
投稿邮箱: 2913995641@qq.com
教之初湖湘学前,
让你每一次的点击,
都充满价值。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