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园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习惯于直接形象的演示和讲解,幼儿习惯于被动的观摩与接受。这样做虽然重视了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但忽略了幼儿在获得数学概念时思维的动作性,更忽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虽然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学习,但是幼儿难以理解数学的各种关系,难以掌握其中的概念与原理,要提高幼儿数学的质量,我认为首要的是要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数学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本文就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质童进行了探究。认为教师要从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等着手方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1 丰富的材料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首要途径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而操作材料则是幼儿思维的基石。操作材料可以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能帮助幼儿完成教学过程,因此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和投放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要求,投放操作性强、趣味性强、游戏性强的活动材料,为了能使幼儿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游戏材料,对幼儿主动学习精神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可在同一区域内投放不同的活动材料,现成和自制的科学玩具、分类图片、分解盒、计算盒,幼儿可操作的或参与制作的废旧材料等。然后教师把分类图片、计算盒、分类盒这些对幼儿来说比较枯燥的活动材料,重新设计,创造出一套可爱美观的“神奇的夹子”系列玩具,让幼儿通过这小小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塑料夹,为螃蟹和毛毛虫夹上可爱的脚,为太阳夹上美丽的光芒,为孔雀夹上漂亮的羽毛。这样在动手操作中,不仅帮助幼儿进行了分类活动,练习了加减运算,数的分解组成,而且他们积极动脑,根据夹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把这些美丽的事物打扮得更漂亮,更活灵活现。比如:幼儿把孔雀的羽毛打扮得更漂亮,而在打扮羽毛的同时,他们又利用塑料夹的不同颜色、形状和大小,进行了排序活动,这样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达到了学习的目的。例如: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数的概念,在数学中可采用一图寓多解,多题求一解的方法。在看图算题中选用一幅图画包含许多算式的内容。例如:挂图上的六辆汽车,从种类上看,有五辆汽车,一辆摩托车;从位置上看,有四辆在桥上,有两辆在桥下;从颜色上看,有三辆红色,有三辆红色,然后运用以学过的交换定律,幼儿很快便能写出算式。在以后的7、8、9、10的教学中,教师只须出示一幅画,幼儿就能根据图上的内容,自己列式。在整体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探索、积极思考、寻找答案、缩短运算时间的有效思考范围里。
2 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需要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这句话使我深受启迪,也改变了我的教学观。为此,我在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孩子学习数学像追蝴蝶一般,如痴如醉、留连忘返;应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变为“操作式教学”,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从活动中体验知识的演变过程,从而获得知识结构与知识结果。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使数学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使学生非常高兴投人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注重采用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等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积极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从杯子比笔矮,瓶子比笔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如:在画“日历”、“时钟”中感知时间所具有的特性,促进幼儿的认识。特别是在空间教学中,美术更有着极其独特的作用:在泥工活动中感知体验几何体的特征和守恒;在折纸活动中感知体验图形转换;在涂色、粘贴中感知形体分割和学习分份等。在数的组成、加减法运算的教学中也应与美术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一图多式”、“多式一图”、“一式多改”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育中还应注意几种教学方法的交互使用,使幼儿从中体验某一概念的内涵和运算规律,并要求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从而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符号化并形成一定的体系。
3 精心布置幼儿适宜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要提高幼儿的数学能力和教学效果,就得为幼儿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无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总之,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式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教师要创设条件,设置疑点,指导幼儿操作,培养幼儿多项思维能力,进一步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其以后的系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幼儿园的数学教学质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