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但在实践中,我们对改革中的幼儿园的体育教育现状尚缺少全面、系统、理性的了解。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康、活泼地成长。为人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新一代新人打好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又指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丰富幼儿的生活。”本文针对如何搞好幼儿园的体育活动问题,谈谈个人教学实践的体会和看法,旨在抛砖引玉。
一、认真学习《规程》精神。切实研究幼儿园体育活动
1、摆正位置、树立观念
《规程》中明确指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将“体”放在后三者之首,可见其地位重要。因此我们首先应从思想上明确认识,摆正体育应有的位置,重视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从而促进幼儿在良好身体素质为前提下的全面发展。把《规程》、《幼儿园体育教学法》以及各种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新观念融合贯通、指导实践。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内涵是以遵循幼儿身心特点为主体,以体能锻炼为主要方法,结合身体、智力、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不仅包括发展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素质等,还包括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和受挫训练等方面的内容,为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2、创建环境、充分利用
《规程》指出应“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这个环境不是一个简单的空间概念,它包括与幼儿发展密切相关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D�D体育自然也不例外。
幼儿园的场地不可能要大就大,只有合理安排、充分利用、深入挖潜,才能变小为大,变“大”为更大。如让幼儿在楼梯上练习有关动作,在平台上开展户外活动,在花坛边缘上练习平衡等等,不浪费一丝一毫的场地资源。材料的提供趋向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体现在体育器械有大、中、小型之分,活动材料种类繁多;多层次体现在材料上,如平衡木分为三种,一种是水泥浇成的,一种是场地上画两条间隔15厘米的平行线,一种是小椅子排成的,高低宽窄不同,适合各种水平的幼儿使用,弥补原有材料所带来的不足;多渠道体现由家园共同配合,家长、教师、幼儿共同购买或者赞助,为体育活动带来充足的器材,提高了动手能力,减轻了幼儿园的负担。
精神环境的创设主要是形成一种民主、宽松、平等的’教育氛围,使幼儿玩的愉快、学的轻松。这需要老师树立正确的幼儿观、教育观、变教师怎样教为幼儿怎样学,变集体活动为多种活动形式并存,变教师示范讲解为幼儿尝试示范,变训练式教学为自由式教学, “全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 “为幼儿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这样就真正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环境的创设大大提高了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为提高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质量提供了可能性。
二、明确目标、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1、目标分层
以往一个体育活动都是一层目标,对幼儿的要求是一律相同的。而《规程》中指出“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说明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速度、范围是有其特殊的,不能强求统一。因此,我们的体育活动目标分年龄层次和水平层次,如拍球:小班拍小篮球,中班拍皮球、大班拍乒乓球。这就是年龄不同目标也不同,体现了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阶段性。而同一年龄中如中班第一次拍皮球,可以拍几下。几十下或更多下,但是每个人起码拍5下,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活动后再进行数据记录,让幼儿下次拍的次数超过这一次的,这就是水平层次。目标的分层制订又真正地“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发展”。
2、形式多样
我们现有的体育活动已经完全打破了原有的早操、晨间活动、体育课的“三部曲”形式,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如幼儿基本体操、运动会、课后体育活动、散步、远足、体育游戏、生活指导等等,灵活运用集体和个别活动的形式,使幼儿在多种形式中得到锻炼,康成长。
3、科学安排
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应该是“强度小些,密度较大,时间较短,强调节奏”,所以活动中尽量减少等待、组织、材料分配的时间,增加幼儿活动的时间,加大密度。我们在活动中采取自选材料、幼儿示范、个别活动等方法来增加练习时间,又采用强弱结合,动静交替的原则安排活动内容,在幼儿适应范围内,增加强度,在期末测试中最高活动密度达78%,主要活动后幼儿平均心率在135次/分,改变了以往幼儿体育活动密度太小,强度太弱的局面。另外,加强整体配合练习,注重幼儿的反应等方面,大大增强了活动的效果。
4、全面提高
体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手段之一,在体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所以体育活动除了完成体育目标,同时可以开发智力,培养品质,发展个性,渗透美育。如“狡猾的狐狸你在哪里”这一游戏中,幼儿听到“我是狐狸”应迅速分析并判断记住“狐狸”,来指挥自己的行动。如果判断错误就会被捉住,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就在游戏中得到发展。体育活动也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有效活动。如基本体操训练能培养吃苦耐劳、有坚持性的意志品质,在集体游戏中培养合作意识等等,另外体操的、姿态也给幼儿带来美的享受。因此,提高体育活动质量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提高老师的责任心,注意安全
体育活动虽然形式多样,安全防范措施是第一重要,不能粗心忽视。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他们正处在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但他们的骨骼生长,肌肉及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他们大脑皮层中,神经细胞的兴奋和抑制并不均衡,兴奋占优势,但容易扩散,这就使他们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而且注意的稳定性差,他们的骨质不坚硬,易变形,骨化尚未完成,因而长时间搞一项活动或者做一个动作,会使他们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因此,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一定要强调落实安全措施。如:同在一个活动中,训练幼儿走过小路、跳过小河、钻过山洞、爬过封锁线等组织多项活动,不仅协调发展了幼儿大肌肉的活动力,而且有效地发展了幼儿钻爬、跳走的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而且也能增强幼儿对生活的兴趣,使他们置身于游戏的情景之中,不至于使他们疲劳。但是在体育游戏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年龄越小的孩子,他身心发展水平越能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因此教师要进行察言观色。如:观察幼儿呼吸、面色、情绪等,以便及时做出判断,随时调节运动负荷。细心观察幼儿运动姿势和行为习惯,以便及时纠正。此外为了防止班上孩子较多,而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有时会处于高度紧张和注意力集中的状态,就很难做到对每个幼儿细致观察,所以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前,必须明确观察目的和内容,确立观察对象。如:将幼儿身体素质运动能力水平分为几个层次,然后对每个层次中的几个幼儿重点观察,从而了解其不同能力幼儿的发展状况,在安全措施上做到万无一失。
四、实践收益
1、幼儿对各种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积极参加、活跃了上课的气氛。
2、幼儿的身体素质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上下肢配合的协调性,肌肉伸展的柔韧性,走步的节奏性和速度反应的灵敏性等都有所提高和进步。
3、幼儿对自己行为、举止、纪律等的自觉性都有提高。
【对加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