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每一年,那些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等领域“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士都会在万众瞩目下踏入科研探索的最高荣誉殿堂,在科学发展的高峰立下属于自己的耀眼“丰碑”。而这份荣誉,被称为诺贝尔奖。
以做促思,知行合一
自2002年开园以来,金苹果中海名城幼儿园始终坚持以科学教育作为办园特色,从最初的STS教育、到Hands-on,再到主题型科学探究和如今的科创教育,名城园始终秉承“以做促思、知行合一”的“做中学”理念,在世界先进学前教育理念和科研力量的学术引领下,为2-6岁婴幼儿提供专业、舒适、多元、个性化的成长环境与发展课程。
跟着班级垃圾,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第一站:幼儿园“垃圾失踪之谜”
第二站:垃圾车大揭秘
有了一次对垃圾去向的探究经历后,老师发现孩子们会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对自己身边的垃圾进行分类,对于垃圾离开幼儿园后的去向也十分感兴趣。捕捉到这一点后,名城园的老师们及时把握幼儿对“垃圾去哪了”这一问题的探究热情,在幼儿园的科学区组织孩子们进行了“垃圾车大揭秘”的探究活动。
在主题型探究活动中,问题是探究活动的根本,幼儿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探究能力,同时也会在探究过程中提出和生成新的问题。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对幼儿的问题进行价值判断并给予关键性的指引。
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和老师等方式,孩子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垃圾车的“秘密”,终于破解了不同垃圾车的“身份信息”:厨余垃圾因为有汤水,所以需要罐装、密封储存的垃圾车进行运送,这样才能隔绝臭味;可回收垃圾需要可回收站的工作人员处理好,保证其没有异味,方便运输;有害垃圾运输车由于需要防止有害物泄露,内部的结构也更加复杂……
随着对于垃圾车的了解逐渐深入,孩子们又产生了新的疑问:垃圾车上的垃圾又会被送到哪里进行处理呢?
第三站:探秘垃圾处理厂
在经过一番调查了解后,孩子们对垃圾处理厂的工作方式充满了好奇,老师们在此时引导孩子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垃圾处理厂的资料,先试着将脑海中的垃圾处理厂和它的工作方式描绘出来。
当孩子们对于垃圾处理厂的大致概念基本形成后,幼儿园与热心家长合作,组织小苹果们前往垃圾发电厂一探究竟。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疑问,开启了一场“垃圾处理知多少”的发现之旅。
在孩子心中,搭一座“智慧之桥”
2-6岁正是孩子们“脑洞大开”的年纪,这一点从大家的“桥梁设计图”中便能看出一二。对于桥梁搭建的渴望,似乎从小就根植于孩子们的内心,而老师们要做的,就是全力支持他们的探索欲,为他们的灵感与创意准备一张无边的“画布”。
阶段一:设想与准备
在桥梁搭建的主题探究活动中,孩子们各抒己见,共同讨论制作方案。根据大家的想法,老师们最后梳理出了三种孩子期望搭建的桥梁类型:立交桥、拱桥、吊桥。结合生活和探究经验,孩子们在动手“架桥”之前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思考:怎么搭、在搭之前需要做什么、应该准备哪些工具?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决定:
A.与同伴分小组进行探究
B.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桥梁图纸
C.寻找搭建桥的材料与工具
STEM教育理念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重在培养幼儿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方面的素养。在探究过程中,名城园的老师们充分发挥STEM在培养幼儿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合作能力方面的价值,让幼儿从小建立STEM意识。
阶段二:初次尝试
立交桥组
思路:先用薯片桶充当支柱,再用木块修筑桥面。
问题:立交桥“头重脚轻”,缺乏稳定性,总是会倾倒,在尝试用双面胶固定后仍然无法解决问题。
吊桥组
思路:用纸板做桥面,再用剪刀把纸板剪个洞,用绳子穿入将其吊起。
问题:同样难以固定,孩子们尝试用人扶、用椅子固定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方案由于缺乏便利性与美观度在随后的实践中被否定。
拱桥组
思路:用大块纸板做桥面,下方用木块垒高当桥墩。
问题:外观与“拱桥”不符且人们难以在上方走动,“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尺寸不对。
阶段三:反思与引导
面对出现的问题,孩子们没有逃避,而是聚焦搭建难点,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们在这一过程中和孩子一起总结梳理遇到的问题,充分利用课堂知识讲解、家长进课堂等幼儿园活动让孩子通过不同途径了解桥梁搭建的知识,提升他们对设计与实践操作之间的理解与感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工匠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快,新的搭建方案就出炉了。
立交桥组
解决方案:在薯片桶中放入石块增加重量,保证支柱高度相同,间隔保持等距,重新设计桥梁的出、入口。
吊桥组
解决方案:选择重量、大小相似的塑料泡沫或支架作为两端的固定物,用绳子连缀其中,稳固桥面。
拱桥组
阶段四:再次尝试
通过反复思考与实践,孩子们在团队协作中不断改进搭建方式,朝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之桥迈进。这一次,他们做到了。
孩子们在名城园开启的科探之旅没有终点。除了桥梁搭建与垃圾分类探究,他们还在“树屋建造”、“水稻种植”、“放大镜与纸燃烧的秘密”、“飞机的秘密”、“苹果怎么变色了”等科学探究活动中初步发展了自身的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逐渐形成了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在此过程中收获了无限欢乐,内心对于科学探究的热爱也因此被点燃了。
孩子们和诺贝尔奖的距离有时很远,因为科学探索之路往往需要倾注毕生的心血;孩子们和诺贝尔奖的距离有时又很近,因为那些造福人类的伟大科研成果往往起源于一次好奇心的萌发、一次探究的冲动。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曾说过:一个科研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艰苦的努力,要坚持不懈、反复实践,关键是要有信心、有决心来把这个任务完成。看着金苹果中海名城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探究课程上活跃的身影与专注的神情,谁能保证他们在将来不会踏入那个金色的荣誉殿堂呢?
图文均为金苹果学前教育原创作品,转载须授权,若有侵权,必将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