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活动开展之我见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几十年来,科学家、科学教育者及相关专业人士一直关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和教师在科学领域掌握多少科学知识才适宜?在科学领域应学习什么?通过多方观点的验证认为:教学生们怎样去做科学比教他们学习科学知识要好得多。学生在学会如何做科学的同时也学会了科学知识。他们必须学会如何观察、如何创造、如何提出新观点、如何探究、如何开展调查以及如何分析与评价。教师无需在学生的头脑中努力装满无数的科学事实、原理及概念,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适应目前或以后的生活,而必须让学生学会如何做科学。

  笔者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在科学游戏活动中探索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的途径”。通过三年的实验,笔者作为课题负责人对于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活动的开展有了以下几点体会,现提出来与大家共讨。

  一、选择好适宜儿童发展特点的活动内容

  不同年龄的幼儿具有不同的认知特点,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才可使目标培养具有针对性、循序渐进性、使幼儿在活动中具有实际操作性。如活动“各种各样的香皂”,我们安排在小班进行,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视觉、嗅觉、感知觉,通过认识、观察各种不同香皂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培养入园初期幼儿有序的观察能力。而活动“密封的方法”我们安排在大班进行,因为对于“密封”不但要求幼儿有相应的生活经验,还有个环节“请幼儿自己尝试在纸上涂蜡油”需要幼儿有很好的操作和控制能力。

  二、精心设计活动,做好实验准备

  科学活动要求实验教师用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操作,注重活动的严谨性。每个科学活动开展前实验教师都应对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明确活动的目的、反复推敲每个环节、每句组织语、每个材料投放的方法与位置、每个活动中幼儿的座位摆放、每组人员的安排等等。精心设计后,教师要进行实验前准备,教师操作材料的投放、顺序摆放,幼儿操作材料的投放、顺序摆放。实验前准备还包括活动组织前教师要亲历实验的制作过程,明了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预测幼儿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思考相应的问题设计与引导。如中班活动“让土豆片浮起来”,教师是从网上找到这个活动的,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进行了修改,可是在研究课时又发现了很多环节有问题,如:对于实验的目的明确性不足、在哪里体现幼儿有自己的猜想、在幼儿操作实验环节如何控制幼儿取糖或盐的数量、如何监控幼儿是否是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又进行了总体活动设计的修改,通过三次修改,多人参与研讨的活动,从课堂效果上看幼儿参与性很好,实验效果明显。

  在这里需要提出一点,教师预测幼儿活动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思考相应的问题设计与引导,需要教师不但有精心的准备还要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如“让土豆片浮起来”活动在进行时出了一个小插曲,在请幼儿判断糖、盐哪个可以使土豆片浮上来时,一名幼儿认为糖和盐混合的可以,这个结论在教师课前准备并没有进行实验(教师也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于是在活动中教师灵活地和这个幼儿一起加了一个实验:糖和盐混合成溶液,看看土豆片是否能浮起来。通过实验的结论是:土豆片不但浮起来迅速而且看上去比放在盐水中的还要好。因为出了这样的结果验证了幼儿的想法,他开心地手舞足蹈。因为不能根据一个实验就得出结论,教师又和其他幼儿一起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实验结论一致。幼儿显示出异常的兴奋,他们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猜想:放在盐水中的土豆片时间长了也会沉下去的,这个实验教师也没有进行课前准备,于是大家提议将课上的材料留到观察角,等明天再看,第二天一看所有留存的土豆片全部变黑下沉。看到自己的猜想被验证幼儿再一次为自己鼓起了掌,相信这次活动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他们积极地进行科学探索的助力。

  三、设置恰当的猜想内容

  为了鼓励幼儿探索和发现,教师请幼儿猜想的内容应该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自身体验有关联的相关问题,让幼儿进行有部分根据的猜想,而不是凭空瞎说、瞎猜。如活动课“漂浮的土豆片”,教师请幼儿进行了两次猜想:第一次是集体猜想:土豆片放到盛满水的杯子里会怎样?第二次是个人猜想:糖或盐哪个可以使土豆浮上来?因为在玩水或家庭生活中幼儿可能看到过或体验过类似的情境,所以这两个问题幼儿都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进行猜想。而在小班活动课“漂浮的扣子”中教师如果设置“小扣子为什么会浮上来”这个问题就很不适宜,因为这个实验是通过柠檬酸与小苏打混合产生气泡而使小扣子浮上来的,在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中是没有柠檬酸与小苏打的概念的。

  四、引导幼儿积极探索

  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教师应做个有效的观察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多种问题,此时教师的观察、引导、支持十分重要。如活动课“谁能穿过弯管”,教师请幼儿对系上一段绳子的小铁钉、手电筒的光、一段长约10厘米的铁丝进行试验,请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得出结论:它们谁能穿过弯管(一节弯曲的塑料管)。由于是塑料管,幼儿在操作中为了使手电筒的光可以通过做着做着就将管子弄得偏直了,这样得出的结论是有误差的,如果教师没有观察与指导幼儿就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机智的教师很好地抓住了这个契机,她在请幼儿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时将这问题抛给了幼儿,因为别组的实验结果和幼儿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结果呢?幼儿的困惑就是最好的教育契机,教师针对这个问题请全体幼儿来发现,这个活动中的小插曲既培养了幼儿细微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五、注重探究过程的真实性

  在一次公开活动中,一个幼儿拿着一杯水和一块糖问一位专家:“老师,你说这块糖要是在水中化了,杯中的水位会升高还是降低?”这位专家说:“我不知道。”孩子又问了另一位专家,他也说不知道。对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专家没有随便说出一个结果,而是很明确地说:“这个问题我还没有研究过,所以我不知道。”(摘自《幼儿教育》2006.4《教师:你会说“我不知道”吗》)科学实验最注重真实性,有这样一个例子:活动课“漂浮的扣子”中有一个实验,全班幼儿的实验都成功了,只有一名幼儿的小扣子在水底稳稳地待着,为什么会这样呢?所有的操作材料都是一个个逐一发的,这其中的一份为什么与众不同呢?大家想到了所有的可能重新进行了无数个实验,可是只要用那个幼儿的杯子进行的实验就是不行,我们无法用自己的所知向幼儿解释,因为我们要注重真实性,我们告诉他们:教师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专业、不够深入,希望我们可以在以后继续学习。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粗浅的见解,希望能与大家共讨、共进步。

  【责编 金 东】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活动开展之我见】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探究式科学活动开展之我见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