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新探索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摘 要:在以往的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往往重视言语说教而轻视操作活动幼儿只是被动地接受。对幼儿机械的填鸭式的灌输、被动的记忆和接受,严重地阻碍了幼儿的个性发展。那么,对现代教育而言,要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型教育观,树立智力、创造并重的开拓型教育观,真正开发孩子的潜能,在动手操作、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促进思维的发展与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数学操作;游戏化;生活情境;新探索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发现的,他自己索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根据皮亚杰的理论,逻辑数理经验是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的。要想真正消除抽象的数理逻辑经验与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必须引进“操作”这一中介,在动手操作中形成概念。如果仅局限于形象的语言讲解和直观的实物演示,而不指导幼儿动手操作,那么幼儿就难以理解数学关系,掌握数学概念与原理,无法建立相应的认知结构。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操作,在探索中求得主动发展。

  一、重视多种感官的操作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操作活动,从而感知物体数量,加深对数意义的理解,并能训练和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1.听觉练习

  如教师敲小铃,幼儿跟着教师拍手,请大家算出一共敲了几下小铃。再如教师出题:“5只青蛙在岸上,扑通、扑通、扑通跳下水,问岸上还有几只青蛙?”让幼儿运用听觉记住声响次数,进行加减运算。

  2.视觉练习

  如出示△,让幼儿说出有一个大三角形,一个小三角形,一共有两个三角形,1+1=2。然后把中间的小三角形转一下,变成?,让幼儿找一找,现在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大三角形有几个?小三角形有几个?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还可以设计让幼儿再练习运算,排出算式,并算出得数。

  3.触摸觉练习

  教师准备一只漂亮的袋子(神奇的口袋)里面装积木或塑料花片等。请儿童用两只手伸进去抓,抓后要讲出一只手抓几片,另一只手抓几片,一共抓了几片?再取出来,让大家检查是否正确。

  4.运用多种感官

  将各种感官结合起来感知物体的数量。如拍手、拍球、跺脚、学动物叫、跳跃等动作次数表示一定数量。又如认识6时,教师为幼儿准备数量是6的实物卡片,让幼儿自己去看看、想想,摆弄一下,从而进行加减练习。可让他们在桌子上摆出5个实物卡片,再让他们摆出1个实物卡片,问一共有多少个?幼儿很快数出是6个,还懂得了5添上1是6,6比5多1。通过动手、动脑,幼儿能探索出3和3组成6,2和4组成6……的分法。这样多层次的活动既能加深幼儿对数的理解,又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各种感觉器官的协调发展,促进幼儿抽象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

  二、重视游戏化的数学操作活动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针对儿童好动、自控能力差、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易集中这一特点,让幼儿在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幼儿数学感和数学知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意义,在不断遇到各种新挑战和成功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信,感受和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如教学《7的序数》时,引导幼儿玩“点名”的游戏,让7名幼儿排队,并编上1~7的号码,点名时看谁动作快。教师说:“第7号小朋友快出来。”7号幼儿很快出来,教师叫到第几号,第几号幼儿出来。这个游戏使幼儿分清了“7个人”和“第7个人”的不同含义。又如学7的加减法后,帮助幼儿巩固这一知识。为了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在课前餐后活动时,组织儿童玩碰球游戏,游戏前教师先告诉幼儿碰几个球,如:“7的组成”碰7个球。游戏时,师生以对答互动的形式进行,边说边伸出手指头:嘿、嘿,我的一球碰几球?嘿、嘿,你的一球碰六球。嘿、嘿我的二球碰几球……结合游戏活动进行数学教育活动,让教师与幼儿一起在各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游戏活动中掌握初步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在游戏规则和动作的过程中引起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以至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从而使游戏成为幼儿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

  三、重视多种材料的分组操作活动

  幼儿分组操作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在学习经验与速度的差异,为幼儿提供同一内容、不同层次、不同表现形式的材料,幼儿分组进行独立操作数学材料的学习活动。分组操作可以使幼儿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能力强的幼儿还可选择难度较大的操作材料进行多项操作;能力弱的幼儿可先尝试一些简单的、难度小的材料来进行操作。如“认知轻重”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设计了3个小组活动:玩水、玩沙、玩开玩具店游戏和智力游戏“排排队”。一组活动较简单,在大小不同的器皿中装水装沙,比较轻重,而且玩水、玩沙幼儿十分喜爱;二组活动热闹有趣,在买卖中比轻重,幼儿兴味盎然,选择到这组活动的人数较多;三组活动具有挑战性,利用排序的方法自我挑战、同伴间挑战,可加深幼儿对轻重的理解,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这三个组的活动难易程度不同,性质不同,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认知水平进行选择,教师可着重指导三组活动。幼儿分组活动结束后,教师与幼儿相互交流,边交流边进行小结,使幼儿加深对轻重的认识,获得比较轻重的感性经验和有关轻重的概念。

  四、重视现实生活情境中的操作活动

  生活化的数学对幼儿来说更有趣、更易理解和掌握。饼干是孩子们最常见,也喜欢吃的一种食品,它不仅种类繁多,色彩鲜艳,而且形态各异、味道丰富,遵循“生活即课堂”的宗旨。从幼儿熟悉的饼干着手,尝试将数学教育的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目的是在生活化数学中,通过孩子自己操作,掌握大、中、小的区别。在生活化的数学操作活动中还可以渗透其他各领域的教育内容,一举多得。

  如小班“比较大、中、小”活动中,首先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掌握区别大、中、小,然后在品尝中比较大、中、小,同时幼儿在品尝过程中还发现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饼干被咬一口或掰成两半。幼儿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理论,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也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这对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比探索的结果更为重要。

  《纲要》所倡导的科学教育的实践策略更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和建构。我们认为: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中唯一的主角,不是支配幼儿学习的权威,而是转变了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教学氛围的维持者、教学过程的辅助者、思维深入激发者,是孩子学习的伙伴。

  参考文献

  李莉萍,庞少玲.论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分组操作学习的作用[J].基础教育研究,2002(S2):77-79.

【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新探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新探索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