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地处首都城乡结合部,花了10年的时间从环境整治开始建设学校文化;如今,朝阳教育人进一步请进来走出去,主动拆掉学校的围墙,积极引进并建设校外教育资源,贯通家庭及社会教育各要素,打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核心素养培育的整个教育文化生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
今天让我们关注朝阳学校文化建设系列报道之二,一起看看10年来朝阳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曾几何时,教育人慨叹,5+2=0,没有家庭的支持和理解,学校教育的效果难以巩固。减负之所以久减不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的集体焦虑,家庭教育的方向和学校教育不一致。朝阳教委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教育的诸多问题非教育系统或学校一家能解决,它是一个大系统,为此,朝阳教育人致力于拆除学校的围墙,贯通家庭及社会教育要素,形成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文化。同时为响应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中关于注重家风建设工作的要求,构筑朝阳区德育平台,提升校领导德育能力,形成“共享共研”机制,2016年春节前,北京市朝阳区在26所学校中心小学启动了“学家史、寻家训、传家风”为主题的朝阳区中小学家校共育活动。
东方德才小学部“学家史,寻家训,传家风”主题活动
2016年12月16日,由朝阳区教育委员会、朝阳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朝阳区妇女联合会主办,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承办的《学家史寻家训传家风》教育工作启动会隆重召开。朝阳区15个学区中小学德育牵头人、24所实验校校长和项目负责人、教师及家长代表,以及家史专家参与此次会议。
寒暑假期间,在社区亲子书屋,开展阅读活动,在爸爸的环抱里增长知识
朝阳区教委德育科,对校园家史家风家训工作背景和依据、工作目标和思路、实施步骤、实施内容以及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安排。以家风项目为载体,广泛宣传、整体推进;以实验学校为龙头,典型引路,重点推进;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度探究、持续推进。通过主题班会、万条家训、家史手册、老照片、老物件、专题纪录片等形式,将抽象的家风家训家史落到教育实处,并以市级课题、德育论文评选、校长论坛、家史主题活动等内容将家风主题活动纳入到校园常态活动中,最终将活动成果以老物件展览、家史文艺作品展览形式向社会公布,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网络,使学校、家庭、社区形成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亲子互动,记录美好的一瞬间
在此次会议上,朝阳区教委领导如此阐释此次行动的意义,“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容汇国风。有良好家风的社会,必定是一个健康向上、文明进步的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注重家风建设。”对朝阳教育的整体文化建构而言,此次行动旨在明确家史家风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方案,并与学校进行深度交流,细化活动流程,明确活动方向。据悉,本次家风家训家史活动将持续一年,以线上线下联动机制,打造讲座、培训、主题活动、常态活动、成果展示等系列家风家训家史活动生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为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并在“十三五”期间,持续推进,达成育人目标。
今天,在朝阳的很多学校,都已经或正在启动具体的活动载体,以带动家庭共同参与优秀教育文化的营造。在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学校,通过开展“亲子阅读、讲家庭故事、画我们家的画、写我们家的歌”等多彩活动,要求同学了解家风,共创呈现家风,分享展现家风,实践传承优良家风。芳草地国际学校则要求家长、老师以阅读为载体,“家校共育、伴随成长”。老君堂小学通过“原创家风民谣”等形式,利用有限资源,开发特色课程建立家风教育长效机制。